《诗体明辨》:“藏头诗,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拆字诗。
如《秋夜偶成》是一首典型的藏头诗。
“木叶半林霜气清,
青苔满岸水痕明。
月光光里砧声急,
心事未消烟尚横。”
此诗头一句头字“木”藏在尾句的尾字“横’里,第二句头字“青”藏在头句的尾字“清’里,第三句头字“月”藏在第二句的尾字“明”里,第四句头字“交”藏在第三句的尾字“皎”里,这样“首尾相接,可以把全诗画成个圆圈的。” 一旦画成圆圈,二十八字的七绝,只用了二十四字,每句的头字都藏在了其它句的句尾,故曰“藏头”
现在藏头诗似以唐白居易《游紫霄宫》为最早,续作者不多。有的诗人不明藏头诗的含义,而把嵌字诗(嵌于句首)当作藏头诗,这是不对的。 游紫霄宫 藏头拆字体七言白居易
水洗尘埃道未甞,甘于名利两相忘。
心怀六洞丹霞客,口诵三清紫府章。
十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由于嵌入字或词的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嵌字诗分为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凤尾等好多格。 嵌在第一字的为“鹤顶格”; 嵌在第二字的为“燕颔格”; 嵌在第三字的为“鸢肩格”; 嵌在第四字的为“蜂腰格”; 嵌在第五字的为“鹤膝格”; 嵌在第六字的为“凫胫格”; 嵌在第七字的为“凤尾格”; 其它还有好多格式,不下五十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