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网吧 关注:20贴子:76
  • 0回复贴,共1

“四转四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四转四变”
四川省通江县优势和潜力,自加压力、跳起摸高,确定了今后五年加快建设“绿色耳乡·红色通江”的发展定位,加快构建“一核两带三廊四副五区”发展格局,走“生态支撑、绿色崛起”之路。民胜镇方山村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党建引领发展,通过“四转四变”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昔日的贫困村已悄然蜕变成了县城的“后花园”。
转思想观念 农民变市民该村始终坚持围绕转变群众观念,促进农民自身素质与城市接轨。
一是党建引领激活力。把村级组织带头人和农村致富能人作为带动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的中坚力量,市委办公室选派了优秀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把有重点工程建设经验的优秀大学生村官选派到该村担任支部书记,把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激发干事激情,自觉成政策发展的宣传员、带头人。
二是完善设施强带动。按照城市的功能、农村的风貌把新村建成社区,配套有村民活动场所、公厕、便民超市、停车场、1+N村民活动中心、运动中心、山地运动自行车道、乡村酒店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了路、水、电、天然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三是优化服务浓氛围。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以和谐社区、和睦邻里、和美家庭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读书活动、文化院坝活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村民自治等活动,村民意识不断转变,告别了多了“包容理解”,少了“斤斤计较”,陈规陋习,摒弃了农村旧俗,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转经营模式 传统变新型探索经营模式转变成功经验,培育壮大支柱产业。
一是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能够由市场来推动的全部交给市场,成立万峰种植、宏盛种植、方山生态农业、方山乡村旅游等多个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李子、柚子、葡萄、枇杷2300亩。充分利用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城郊特点等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回引张建中投资2800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休闲、会务培训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星级乡村酒店,辐射带动周边600余农户2000余人。
二是着力改善产品生产方式。坚持把运动、休闲作为旅游产品来打造,大力开展篮球、羽毛球、网球、足球训练、乒乓球、山地自行车等运动项目活动,推行观赏体验果园、菜园、儿童游乐场等休闲游乐设施旅游消费产品。回归农特产品本味,将豆腐、咸菜、腊肉等方山特色产品做成“方山品牌”的旅游休闲食品。
三是着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通江县入选“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县”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立以本村农户为主要会员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形成产销一体的营销渠道,提升农特产品销售利润,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了产品“线上交易、线下展示”。
转收益渠道 单一变多元坚持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户经济收益。
一是突出土地性收益。通过与企业、专合社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农民获得土地流转费;鼓励村民到产业园、观光园务工,再获得一份工资性收入;鼓励农户在保障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统一套种经济作物由业主回收;在产业园区盈利时,农户从中可获得红利分成,实现业主与农户双赢。
二是突出服务性收益。通过整体打造该村的环境,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引导本村群众积极开办乡村客栈、农家乐等开展乡村旅游各项服务,提高服务性收益,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突出集体资产性收益。着力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将原村小学房屋、操场、山坪塘、新建运动场、村级会议室等集体资产分别承包或出租给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实现集体年收入可达4万元,将收益所得全部用于基础设施维护、困难群体救助、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和村风民风培育等村级事务支出。
转投入方式 输血变造血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创新探索投入机制,积极促进资产转变为资本。
一是用活扶贫政策,整合财政资金。积极向县脱贫攻坚“资金池”申报、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库区移民搬迁等行业资金2700万元,整合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通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1730万元,用于巴山新居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是用活金融政策,争取信贷支持。抢抓全省金融扶贫试点机遇,依托全县设立的精准扶贫专项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小额贷款担保等基金和探索创新的金融产品,争取“巴山新居贷”160万元、“易地移民搬迁贷”88万元,着力解决了贫困户新居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用活土地政策,撬动社会投入。把集体资产进行股权量化,村民变股民,吸纳社会资本入注滚动发展。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节约用地指标,收益所得用于新村建设。
(闫军 闫泽)


1楼2017-01-16 18: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