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吧 关注:17,152贴子:223,951
  • 16回复贴,共1

疑惑两个关于北魏后宫的问题(李冲女、贵华夫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都是元宏给后宫改制后的事。
先是李冲女,怀疑她是不是后来放出宫改嫁了。
李冲传记说,
“及改置百司,开建五等,以冲参定典式,封荥阳郡开国侯,食邑八百户,拜廷尉卿。寻迁侍中、吏部尚书、咸阳王师。东宫既建,拜太子少傅。高祖初依《周礼》,置夫、嫔之列,以冲女为夫人。诏曰…………车驾南伐,加冲辅国大将军,统众翼从。自发都至于洛阳…………”
看前后文,基本都按着时间顺序在走,此女入宫,大约在李冲做了太子少傅时(或稍早),事在493年。
李媛华墓志里记录了姐妹六人,没有提到有元宏后宫,是漏记了李夫人,还是她改嫁了?
但是元宏遗诏,三夫人以下悉归家,李夫人应该并不在遣散的范围内吧?
同时期墓志,会漏记宫妃吗?
ps:据献文六王传,李冲做廷尉时,给李冲女(四女李媛华)和元勰定了亲,此不晚于太和十七年。李冲在廷尉前做过南部尚书,后做过吏部尚书,礼志里太和十四年十月葬冯太后时李冲为尚书,看着像南部。所以定亲约在490到492年间?此时李媛华也就八九岁……李冲倒是四十一二岁,不知道她那个同时期入宫的姐妹多大。
李冲如果还有年纪大些,或者没定亲的女儿在,应该不至于给当时十八九的元勰指这么个幼女。而假如李夫人入宫更在稍后一两年,岂不也是个幼女……
关于贵华夫人的问题内容也挺多,在楼下写。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7-01-16 18:08回复
    元恪的后宫,有两位的墓志里都有贵华字样。
    这个称号是哪一级的呢?
    王普贤:魏故贵华恭夫人墓志铭
    ……魏故贵华夫人王普贤,徐州琅耶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人也……服阕,乃降皇命,爰登紫掖。方扇胥帷之遗风,阐姒庭之鸿范。报善罔征,盛容斯坠。春秋廿有七,魏延昌二年,太岁癸巳,四月乙卯朔,廿二日乙巳,寝疾薨于金墉之内。玉树埋柯,薰兰摧叶。粤六月二日乙酉,窆于洛阳西乡里……
    约504年入宫,513年四月去世。当时元恪还在位,妃子死于金墉城正常吗?我脑中有那里是出家养老处的刻板印象_(:з」∠)_
    这是诱发对贵华称号疑惑的因素之一。
    司马显姿: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贵嫔夫人司马氏墓志铭
    ……帝钦其令问,正始初敕遣长秋,纳为贵华。夫人攸归遘止,能成百两之礼;潮服常清,弗失葛覃之训。虔心奉后,令江汜再兴;下●嫔御,使螽斯重作。帝观其无嫉之怀,感其罔怨之志,未几迁命为第一贵嫔夫人。自世宗升遐,情毁过礼,食减重膳,衣不色帛。方当母训众媵,班轨两宫;而仁顺无征,春秋卅,正光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薨于金墉。二年岁次辛丑,二月己亥朔,廿二日庚申倍葬景陵。六宫痛惜,乃作神铭……
    504年或505年入宫,520年十二月(实际521年)去世。当时元恪都死了快六年了,而且她入宫后以不妒闻名,说服不了自己她是因为元恪伤情去世,如果小说家言,倒是能有些不错的脑洞……
    和她同期(或稍早)入宫的高英(504年入宫),很可能入宫就是贵嫔(皇后传是贵人,外戚传是贵嫔),508年七月升为皇后,司马可能是此时升的贵嫔。
    元宏改制后,北魏后宫皇后以下左右昭仪,然后三夫人,其次九嫔,再次世妇,最后御女。再就是一些女官,才人美人的称号似乎都分配给了女官。
    其中,三夫人比较公认的排序,是
    贵嫔,夫人,贵人。
    司马的墓志里直接说是“纳为贵华”,难道贵华是元恪时夫人的简称?
    (第一)贵嫔夫人简称贵嫔,贵华夫人简称夫人,贵人没发现简称,三者统称夫人?怪怪的……
    会不会贵华其实是九嫔之一或者世妇之一?这样墓志可以称夫人吗?
    晋朝的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
    刘宋九嫔里有昭仪,北魏不可能照着学。萧齐比较接近的一版规定,也是这几个称号,修淑部分次序有颠倒更改。
    史书里元魏九嫔称号,能看到的是可能在下六嫔后三位的婕妤,容华,充华。和司马晋以及萧齐都接近,位号里有贵华的可能性好似不大。
    世妇称号,似乎只见到过胡灵太后的承华世妇,是X华的格式,不能排除有其他类似称号。
    不过王肃女,司马金龙孙女,会入宫做世妇吗?元诩时胡太后纳五姓女做世妇,“诸人诉讼,咸见忿责。”
    想想似乎不可能。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7-01-16 19:22
    回复
      2025-07-14 07:46:49
      广告
      《魏书》所记孝文帝“以冲女为夫人”之思考 已经提出了质疑,但几乎没给结论


      4楼2017-01-18 07:54
      收起回复
        阶段总结一下关于李冲女的新问题&想法。
        一,元宏按《周礼》改制后宫,分三夫人和嫔的等级在何时?高祖帝纪里太和十七年有这么一段:
        “三月戊辰,改作后宫,帝幸永兴园,徙御宣文堂。吐谷浑国遣使朝献。夏四月戊戌,立皇后冯氏。”
        其中的“改作后宫”会是改制的意思吗?还是有其他理解。
        二,之前觉得李冲女入宫和为夫人是同一件事,现在想想可两说。也许改制前就入宫了,改制时定下夫人位份。
        李冲女可能较早入宫(约483~493年)的因素在于冯太后和李冲也关系颇佳,不过这样是否是冯的风格以及她是否有动机就不好说了。
        我目前倾向的说法是,李冲女入宫为夫人与小冯封后同批次,并没有过硬证据。然后是这个说法延伸出的主楼的问题,会不会真是比李媛华还小的小姑娘入宫…………这样元宏死时年纪也不太大,最多虚岁十七。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7-01-18 16:16
        收起回复
          找了两篇论文看,分别是《北魏“改定内官”以后嫔妃阶位名号考略》和《北魏内官制度杂考》。被说服贵华夫人应该就是三夫人之一了。
          原因有二,
          元魏对夫人和嫔的称呼区分很明显,史书墓志都有例证,所以以王普贤墓志为准认为贵华是夫人号;
          贵嫔,贵华,贵人各有简称,统称夫人听起来比较整齐,像是学习融合后元宏干的事orz
          不过这两篇都没有提到孝文五王传里,前后几个字,潘贵人称贵人,罗夫人称夫人,看起来还是很像晋朝的贵人,夫人各自为号这件事。
          还发现了一堆硕博论文,有时间去看看……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7-01-18 18:48
          收起回复
            发现主贴有个小错。元宏的遗诏,魏书原文用的“三夫人已下”而不是“三夫人以下”。
            稍微对比了一下魏书中的帝纪,“已下”与“以下”两种用法都有,内容上略有重叠,但是用到“已下”时,大多包括前文,和现代白话文里的以下一词常用表意范围不同。(魏书帝纪中的“以下”则没有是否包括前文的明确倾向,不过只对比了帝纪,不清楚是否样本太小造成了理解误差)
            所以,元宏的遗诏本就不排除有三夫人也要被遣散的意思在,甚至如果对“已下”一词的用法倾向理解无误,三夫人被包括在内是最可能的含义。
            新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有关于“已下”这个词的正经研究吗?
            二是,如果三夫人也要被遣散,罗夫人(罗太妃)是宫廷在奉养,还是子女(尤其是有王爵的儿子)在奉养?是否有子女的妃嫔为了名份都会册太妃?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7-02-26 00:57
            收起回复
              我在想,如果没出土墓志铭,那么北魏的妃嫔都不为人知


              11楼2017-04-20 21:29
              回复
                晋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
                目前已知魏九嫔:
                淑仪:雷淑仪(元诩嫔)、邢同娥(元脩嫔)
                修华:乞伏修华(元恪嫔)
                婕妤:李婕妤(元恪嫔)
                容华:慕容容华(元善见嫔)
                充华:赵充华、郑充华、韦充华(皆元宏嫔)、胡充华(元恪嫔)、潘外怜、卢令媛(皆元诩嫔)
                已知魏九嫔有超过半数与晋九嫔相同,贵华应该没机会混入沦入九嫔之列。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8-02-02 14: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