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日报 2016年11月03日
本报记者 王罡 肖倩 通讯员 赵晔华
六十余载幸福梦,十里林带惠城东。
11月2日,对于西安幸福林带建设来说是一个里程碑。这个西安规模最大的市政工程、绿化工程、民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预计36个月以后,将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市民面前。这一天,对于生活在林带周边的市民来说是个好日子,能够居住在一个大城市花园旁边,确实是一桩值得期待的幸福美事。
高标定位 品质西安新名片
实施幸福林带建设工程,是加快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的重要举措,也是五大发展理念在陕西、在西安的生动实践,更是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有力抓手。新城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市级相关部门和相邻兄弟区县的大力支持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全力以赴加快幸福林带建设,树立精品意识,让自然生态与现代城市、人文产业交相辉映,努力将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项目打造成百年精品工程、品质西安的新名片。
幸福林带位于新城区幸福路与万寿路之间,北起华清路,南至新兴南路,全长5.85公里,宽140米,占地1134亩。幸福林带规划于上世纪50年代初,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均予以保留,一直以来是西安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梦想。2012年底,西安市委、市政府启动幸福路区域综合改造工程,幸福林带建设驶入快车道;2014年5月5日,西安市政府通过了《幸福林带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明确指出幸福林带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市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承载着西安人的幸福梦想。
在林带及其两侧的核心区构建“一带贯连、两核簇拥、数心联动、片区聚合”的功能结构。一带:沿幸福林带形成的生态河流景观带;两核:围绕长乐路立交和咸宁路立交形成的商务办公核心和金融服务核心;数心:各功能板块聚集中心;六片区:总部聚集区、金融服务区、物流办公区、特色商贸区、绿色休闲区、都市生活区。据介绍,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将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吸引优质产业聚集发展,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以总部办公、商贸服务、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为主导的西安产业升级版。
幸福林带建设将实现产林融合、以林养产以产促林的发展模式。幸福林带建成后,公园绿地率近80%,将为西安市民增加1025亩绿地,相当于105个足球场,建成后将是全市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在地上,幸福林带规划地面以林为主,种植高大乔木,结合灌木、草坪,形成多层次绿化景观系统,形成“一带两心、多点视通”的绿化景观结构,构筑全新的绿化生态体系,营造自然和谐的城市立体绿化新概念。在地下,将合理开发利用林带地下空间资源,结合已建成的地铁1号线和规划中的8号线等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及设施,打造完善的地下空间系统。同时,可停放车辆1万余辆的地下停车场,可有效减少城市交通路段堵塞的风险。在这里设置的公交换乘枢纽,将实现公共交通零换乘,满足市民出行要求。
攻坚克难 和谐征收惠民生
幸福林带规划范围西连西安主城区,东与灞河新区相望,南连曲江新区,北接浐灞生态区,是主城区与各经济板块联动的重要区域,以新城区区域为主体。规划面积17.63平方公里,涉及人口24.3万,大型军工企业6家、规模以上企业75家、城中村15个以及军工福利区24个。如此密集的工业分布,在西安市目前的旧城改造中还史无前例。
在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项目具体实施中,新城区按照省、市要求,不仅注重项目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更重视项目的民生意义,提出要把幸福林带建设作为改善辖区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精品工程,科学计划,精心组织,高效推进。从幸福林带及周边核心区改造正式启动征收以来,全区上下攻坚克难,破解难题,本着“为民惠民”的原则,在充分听取民意和进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主动作为,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关工作。
在规划拆迁区域的同时,经过深入摸底调查和反复讨论,制定了合理惠民的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按照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建设的思路,按照靠近中心城区、方便群众生活生产的原则,幸福林带安置小区建设安置点出行方便,且医疗、教育、生活需求一应俱全,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位置,提前规划,给老百姓吃了“定心丸”。
“未来这里将建起一个千亩绿地,还会建设贯穿南北的自行车道、休憩广场、健身设施等场地。将来推窗即见绿景,出门便可健身,幸福指数真是要爆棚啊。”昔日这里是西安市的工业心脏,未来这里将崛起一座集总部经济、商贸服务、军品研发、绿色观光、都市休闲等于一体的生态怡人之地,智能低碳之所,活力幸福之城的城市幸福新区!
本报记者 王罡 肖倩 通讯员 赵晔华
六十余载幸福梦,十里林带惠城东。
11月2日,对于西安幸福林带建设来说是一个里程碑。这个西安规模最大的市政工程、绿化工程、民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预计36个月以后,将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市民面前。这一天,对于生活在林带周边的市民来说是个好日子,能够居住在一个大城市花园旁边,确实是一桩值得期待的幸福美事。
高标定位 品质西安新名片
实施幸福林带建设工程,是加快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的重要举措,也是五大发展理念在陕西、在西安的生动实践,更是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有力抓手。新城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市级相关部门和相邻兄弟区县的大力支持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全力以赴加快幸福林带建设,树立精品意识,让自然生态与现代城市、人文产业交相辉映,努力将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项目打造成百年精品工程、品质西安的新名片。
幸福林带位于新城区幸福路与万寿路之间,北起华清路,南至新兴南路,全长5.85公里,宽140米,占地1134亩。幸福林带规划于上世纪50年代初,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均予以保留,一直以来是西安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梦想。2012年底,西安市委、市政府启动幸福路区域综合改造工程,幸福林带建设驶入快车道;2014年5月5日,西安市政府通过了《幸福林带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明确指出幸福林带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市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承载着西安人的幸福梦想。
在林带及其两侧的核心区构建“一带贯连、两核簇拥、数心联动、片区聚合”的功能结构。一带:沿幸福林带形成的生态河流景观带;两核:围绕长乐路立交和咸宁路立交形成的商务办公核心和金融服务核心;数心:各功能板块聚集中心;六片区:总部聚集区、金融服务区、物流办公区、特色商贸区、绿色休闲区、都市生活区。据介绍,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将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吸引优质产业聚集发展,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以总部办公、商贸服务、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为主导的西安产业升级版。
幸福林带建设将实现产林融合、以林养产以产促林的发展模式。幸福林带建成后,公园绿地率近80%,将为西安市民增加1025亩绿地,相当于105个足球场,建成后将是全市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在地上,幸福林带规划地面以林为主,种植高大乔木,结合灌木、草坪,形成多层次绿化景观系统,形成“一带两心、多点视通”的绿化景观结构,构筑全新的绿化生态体系,营造自然和谐的城市立体绿化新概念。在地下,将合理开发利用林带地下空间资源,结合已建成的地铁1号线和规划中的8号线等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及设施,打造完善的地下空间系统。同时,可停放车辆1万余辆的地下停车场,可有效减少城市交通路段堵塞的风险。在这里设置的公交换乘枢纽,将实现公共交通零换乘,满足市民出行要求。
攻坚克难 和谐征收惠民生
幸福林带规划范围西连西安主城区,东与灞河新区相望,南连曲江新区,北接浐灞生态区,是主城区与各经济板块联动的重要区域,以新城区区域为主体。规划面积17.63平方公里,涉及人口24.3万,大型军工企业6家、规模以上企业75家、城中村15个以及军工福利区24个。如此密集的工业分布,在西安市目前的旧城改造中还史无前例。
在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项目具体实施中,新城区按照省、市要求,不仅注重项目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更重视项目的民生意义,提出要把幸福林带建设作为改善辖区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精品工程,科学计划,精心组织,高效推进。从幸福林带及周边核心区改造正式启动征收以来,全区上下攻坚克难,破解难题,本着“为民惠民”的原则,在充分听取民意和进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主动作为,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关工作。
在规划拆迁区域的同时,经过深入摸底调查和反复讨论,制定了合理惠民的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按照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建设的思路,按照靠近中心城区、方便群众生活生产的原则,幸福林带安置小区建设安置点出行方便,且医疗、教育、生活需求一应俱全,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位置,提前规划,给老百姓吃了“定心丸”。
“未来这里将建起一个千亩绿地,还会建设贯穿南北的自行车道、休憩广场、健身设施等场地。将来推窗即见绿景,出门便可健身,幸福指数真是要爆棚啊。”昔日这里是西安市的工业心脏,未来这里将崛起一座集总部经济、商贸服务、军品研发、绿色观光、都市休闲等于一体的生态怡人之地,智能低碳之所,活力幸福之城的城市幸福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