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又名超氧、强氧、富氧、三子氧,因大气臭氧层对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作用而广为人知。1973年,清华大学王占生教授等研制出了玻璃管臭氧发生器;80年代又研究出了高频臭氧发生器,并在环保医疗等单位应用;90年代末,我国建立了臭氧信息服务网。2000年,欧共体批准臭氧治疗仪治疗病毒性肝炎、各种妇科类疾病等。解放前,我国的臭氧研究完全处于空白状态。1928年,英国人在天津“合记”蛋厂对空气进行消毒,才开始了臭氧在中国的应用。2003年解放军总装备工程设计院针对臭氧对甲醛炸药火箭推进剂、三硝基和化学武器等废水净化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我国“非典”期间,北京工业大学和武汉大学在P3实验室运用臭氧对SARS病毒进行了灭活,综合灭活率高达99.22%,这是世界上首次用臭氧灭活SARS病毒,这意味着臭氧在医学上的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然而,220年来,由于臭氧本身的不稳定性,应用臭氧治疗仍长期依赖于昂贵的臭氧发生设备,设备所产生的臭氧气体和水溶液也只能现场制备、现场使用;上世纪来中国武汉大学的物理、生物医学专家和科研人员联合组成“O3物理常态应用”课题组,经过近13年7620余次的反复试验和论证,终于找到了“常温常压下臭氧常态固化”技术难题的解决办法,这项技术的成功研制意味着人类220多年来,固化臭氧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