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来吧 关注:44贴子:2,266
  • 9回复贴,共1

【三国TOP10之】一战成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国里人物众多,为何有些人物大家耳熟能详,有些却是知者廖廖呢?有些人说了,因为《三国演义》里给这些人的戏份多,那我再问,为什么这些人的戏份多呢,同样属于主角的蜀国集团的人物,为什么关、张、马、黄、赵的笔墨用的就多,而吴兰、雷桐的戏就少,又或者说同样是跑龙套的吴国将军,大家都知道周泰、甘宁、凌统,但知道董袭、徐盛的就要少很多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小说要遵循历史的架构,同时也要尊重民间的传闻,而我们熟知的人物都有他们最为辉煌的一刻,也就是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曾经一战成名:  

No.10 凌公绩 喋血津北  

《三国志 吴书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淩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也。……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扦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  

《三国演义》里描写吴侯马跃断桥,却没有好好描述一下凌统的英勇护主,难怪很多人要对老罗提意见。想当年,在威镇逍遥津的张辽面前,多少吴国大将吓破了胆,就连孙权也几乎命陨合肥,公绩单靠三百亲兵,浴血作战,保护吴主撤退,主公马跃断桥后,还怕追兵为害,返身再战,最后杀到全军覆没,只剩自己也多处受伤的情况下,考虑到主公已经没有什么危险了,才披甲涉水渡河,真是一代忠臣良将。自此合肥之地,人们心中除了张文远又多了一个凌公绩。一战成名之第10,凌统,舍身忘死,护主津北。  

 



IP属地:福建1楼2008-10-24 16:53回复
    No.9 许仲康 持鞍渡河 

    《三国志 魏书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 

    临危不惧,忠心不二,身为保镖,“虎痴”名号千古以来难出其右。步骑万人,刀林箭雨之下,但见许褚单手握着马鞍护住主公,一面砍杀,一面划船,真是一人做了一群人都难做到的事,想来是主公的安危让这一刻的仲康进入了颠峰的状态,是否是典韦附体,按黄老师的话讲,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他代表了大魏所有武将的精神,这一刻典韦、曹洪、于禁和他在一起,他成功了,这是所有魏国人的胜利,这天是许褚的成名日,祝他快乐,祝所有大魏勇士用快乐!西凉人要为他们的失败付出代价,他们太谨慎了,他们该回家了,可是他们不用回自己的西凉去了,因为那里很快就不再是他们的家了。一战成名之第9,许褚,持鞍护驾,一渡成名。


    IP属地:福建2楼2008-10-24 16:54
    回复
      2025-05-11 01:42:48
      广告
      No.7 周幼平 濡须示创 

      《三国志 吴书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也。……曹公出濡须,泰复赴击,曹公退。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时朱然、徐盛等皆在所部,并不伏也。权特为案行至濡须坞,因会诸将,大为酣乐。权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泰辄记昔战斗处以对,毕,使复服,欢宴极夜。


      IP属地:福建4楼2008-10-24 16:55
      回复
        又是一个旷世少有的保镖,自跟随吴主以来,战必不离左右,被很多三国迷爱称为刀疤周。濡须口一战,曹操也要为这位敌将频伸大指。伤痕是男人的勋章在周泰身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这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真正的斗士。想当初孙权抚摩幼平伤口的时候,悲伤里绝对是带着自豪的,此刻的孙权是否心里再说:“这就是我们江东的脊梁”呢?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想此时在大帐中饮酒的江东诸将应该都是热泪盈眶的!此时此地,那一道道伤痕却是世上最完美的!一战成名之第7,周泰,大战濡须,数创醉饮。


        IP属地:福建5楼2008-10-24 16:55
        回复
          No.6 张益德 据桥退敌 

          《三国志 蜀书 关张马黄赵传》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当阳桥头一声吼,喝退曹操水倒流……虽然是小说中有所夸张,但是以一人之力,把曹操的兵马据于对岸,虽然是对方忌惮伏兵,但三爷的勇气也是难出其二。从此,这座无名的小桥成了瞩目之地,若桥有灵,也不会因为益德的拆毁而嗔怒,反倒会感谢这位千古一将,因为正是由于这位勇士的存在,桥有了名字,从此他叫当阳。一战成名之第6,张飞,当阳桥头,喝退曹兵。


          IP属地:福建6楼2008-10-24 16:55
          回复
            No.5 周公瑾 赤壁炎上 

            《三国志 吴书 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黄改)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真的没有什么比苏氏的《赤壁怀古》更能描写这位当世儒将,“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俊美的容貌,天生的音乐天赋,难得的大将风度,怎能不让老天嫉妒。回想当年赤壁,公瑾剑在手,问天下谁主沉浮。烈焰之中指挥自若,令曹公长久不敢南望,赤壁从此成为魏军心中永远的痛。一战成名之第5,周瑜,火烧赤壁,千古美谈。


            IP属地:福建7楼2008-10-24 16:56
            回复
              No.4 典校尉 死战宛城 

              《三国志 魏书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典韦,陈留己吾人也。……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 

              典韦无字,但史称曹操谓之“古之恶来”,笔者也喜欢使用“恶来”这个名字称呼典韦,惜墨如金的陈寿花这么大篇幅描写宛城之战,可想当时是何等的惨烈。用敌人的尸体做武器,想来古今中外也就唯此一人了,为了主公能够逃脱,血流尽了,冥冥中还在告戒自己不要倒下,至今每当夜幕降临,宛城的城门下都有一个威岸的身影屹立在那里,所有要通过的人都被告戒“这是一条死者的路,想过去就要用生命来交换!”一战成名之第4,恶来,血浸宛城,名垂青史。


              IP属地:福建8楼2008-10-24 16:56
              回复
                No.2 关云长 水淹七军 

                《三国志 蜀书 关张马黄赵传》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不要总说老天的惠顾,让一场大霖雨成就了一代名将,或许本身是云长的天威令老天也要为他撼动。滔滔江水天上来,多少魏人命丧于此,想那于禁一世英明也尽毁于此地,连曹操也要迁都避难。只可惜片刻的辉煌之后,就是永久的陨落,樊城成就了关羽,也害死了关羽。但这些都无法抹杀关羽威镇华夏的英名,为什么曹操不让追杀落败的关羽,因为在一个真正的英雄心中,关羽是完美的,是不可战胜的,即使是敌人,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军神。一战成名之第2,军神关羽,水淹七军,威镇华夏。


                IP属地:福建10楼2008-10-24 16:57
                回复
                  2025-05-11 01:36:48
                  广告
                  张辽是800对孙权的2000左右吧 
                  不是10W 如果真是10W 那10W头猪他们也不好杀


                  12楼2008-11-06 14:44
                  回复
                    那是当然


                    IP属地:福建13楼2008-11-06 15: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