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主义者吧 关注:6,819贴子:417,077
  • 17回复贴,共1

《环球》专栏 | 女性主义的先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女性主义的渊源其实颇为深远。
人类发展经历过母系社会,古久的情感与生命体验实际内化在社会心理当中,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古希腊文明中,不难寻得女神崇拜的痕迹。阿尔忒弥斯神庙规模之宏大,是古希腊神殿建筑之首,这是由于各地前来祭祀女神的人们络绎不绝、与日俱增,一般的圣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祭祀的需求。
在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形象往往是全副武装,事实上,雅典娜的神话最初由皮拉斯基人的传说形成,确实是一位女战神。她有一个称号是Areia,意思是“好战的”,另一个称号是Promachus,意思是“勇士”,还有一个称号叫做Sthenias,意思是“强有力的”。对武力与女神的崇拜,与希腊当时的社会情结吻合,将其作为城邦的守护神。
近代女性主义是伴随着政治运动兴起的,当时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已经可以发现渗透着女性主义隐喻的雕塑作品。而中西雕塑艺术在对女性主义的表达上又呈现出不同的方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1-07 19:10回复
    作者:张宇
    张宇先生是中国著名雕塑家,在雕塑创作及理论方面卓有成就。张宇先生作为新华社《环球》杂志的专栏作家,致力于用比较学的方法,研究中西方雕塑,本文刊载于《环球》2016年第19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1-07 19:11
    回复
      2025-07-23 07:15: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供奉雅典娜的帕特农神庙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1-07 19:12
      回复
        建筑艺术家特奥费尔·翰森,在其设计的奥地利议会大厦和希腊国立图书馆,选取雅典娜女神作为主要雕塑,并且按照希腊化时代的样式,在女神的形象塑造上运用了很多战争意象的符号。女神头戴的羽冠盔,来自斯巴达人的装饰**俗,斯巴达民族素以骁勇善战著称;一手执盾(奥地利议会大厦为手托胜利女神),一手执长矛,则是古希腊雅典娜雕塑的典范形象。女神雕塑立于高大的基柱上,观者只能用仰望的姿势,从观者角度看来,略微颔首的女神似乎在俯视自己,居高临下的姿态,顿时显现出凌驾于一切的气势。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07 19:13
        回复
          希腊国家图书馆雅典娜雕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1-07 19:14
          回复
            奥地利议会大厦雅典娜雕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1-07 19:15
            回复
              而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件泥塑藏品——清代雕塑家“泥人张”张明山的作品《孙夫人试剑》。孙夫人,即三国时期吴主孙权之妹,《三国演义》中借吕范之口称其“身虽女子,志胜男儿”,第五十四回“刘皇叔洞房续佳偶”更有这样的情节:孙夫人好武艺,婢女皆佩刀剑,刘备见新房刀枪林立,惊惧失色,孙夫人笑道:“厮杀半生,尚惧兵器乎?”在小说中写孙夫人只有寥寥数语,仍能通过惊鸿一瞥感受到其焕发的英雄意与豪杰情。
              这种有别于传统要求更加潇洒独立的女性特质在艺术家手中变得扩大化、实体化,不同于建筑雕像体积较大,距离感强,架上雕塑能够向观者展示更多的细节。《孙夫人试剑》这组群像,截取了刘备与孙夫人的一组生活画面:孙夫人双手托着一柄宝剑观赏,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其身后长须者为刘备,身旁立一秉烛侍女。孙夫人衣着华丽,显示其尊贵身份,但云髻危耸,未像寻常贵族女子一般满头珠翠,更呈现出无需雕饰,依旧容光照人的自然之美;眉梢高挑,意气飞扬,右手靠近剑镗,此刻虽为观赏,却仿佛随时拔剑出鞘,恰合“试”字赋予的一种动态。
              身旁侍女神态较孙夫人柔和许多,但身着剑袖,用色清新明快,若非发梳双鬟,俏丽而更显干练。与两位女性形象相比,刘备则似乎被有意弱化,在色彩选用上明度较低,捋须静立,动态感亦不明显。刘备曾得曹操赞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身为一方霸主实则英雄了得,但在艺术家的概念中,若非时代所限,孙夫人未必不能如刘玄德或其兄孙权一般问鼎天下,甚至拥有更胜须眉男子的气度。“剑乃百兵之祖”,更是士大夫身份的标志,明山先生特意将其置于孙夫人手中,但观者看来,反而比在男子手中更加和谐。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1-07 19:19
              回复
                当一种社会性的思考模式过于冗长,固化为集体无意识的樊笼,面对大千世界,往往是艺术家独有纤细敏锐的感知力,能够跳脱出局限与束缚,他们更专注的是人文关怀与尊重凝固在作品中。
                真知灼见都是相似的,甚至跨越时间与空间,此时诠释的最恰当的或许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一句话:人们将女人关闭在厨房里或者闺房内,却惊奇于她的视野有限;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叹她不会飞翔。但愿人们给她开放未来,她就再也不会被迫待在目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1-07 19:20
                回复
                  2025-07-23 07:09: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女权主义有关权利平等的主张,俺是支持的。
                  但客观的讲,母系社会是否存在过,俺的结论是:否。
                  另外,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是岩石上的壁画,而年代最早的壁画作品,是记录人们对动物、敌人的杀戮(就是杀人),从那以后,母系社会就再无可能。
                  雅典娜的雕像,是奴隶时代的作品,那个时代是男权社会,创作的原因不是因为来自现实的女性崇拜,而是“女神崇拜”,女神是实实在在的吗?
                  类似的,人们还有“牛神崇拜”,牛啥时候领导过人类?
                  天朝的龙,其形象来自九种不同的动物,很可能是部落融合的结果。(这些部落,在开始崇拜动物之前,已经不可能是母系社会)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1-07 20:12
                  收起回复
                    泥人张的作品,从一个侧面说明,艺术作品,作为人类“吃饱撑得”时,所欲所想(重要细节,重复×3),不必符合事实,就仅仅是吃饱撑的时的所欲所想。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1-07 20:19
                    回复
                      bob叔叔版本的人类发展史
                      http://tieba.baidu.com/p/4931335583?share=9105&fr=share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1-08 1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