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广东人,你从小热爱家乡,你知道你是中国人,还是广东人,你寄到外省的信会写上广东省XX市XX区。。。但如果有一天,你忽然发现,“广东话”、“粤语”、“粤剧”等等这些名字却与你无甚相关。那么,你将作何感想?写这篇帖子是为了陈述一个事实,以及这个事实的不合理之处,也让外省朋友对广东的一些情况有更深一点的了解。希望大家加入讨论。
广东是个多元文化的省份,除去外来人口,广东的人口主要由广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三大汉族民系组成,占了98%以上的比例。其中广府人讲广府方言(白话)、客家人讲客家话、潮汕人讲潮州话(潮汕话)。各方言使用人口数量大概为3800多万、1400多万和1600多万。(不是最新数据, 供参考)今天,许多朋友特别是外省朋友,对“广东话”一词已经相当熟悉,市场上活跃着大量的音像娱乐制品都打上了“粤语”的标签。
楼主在广州生活了近七年,白话讲得很好,当然并不是说有多努力去研究学习,而是楼主从小对语 言、发音敏感,说俗一点就是学话快。加上耳濡目染,所以来到广州第二年基本就可以很自如用白话和别人交流。白话这个词也是来到广州之后才知道的,当地人都把他们说的话叫白话,或者广州话。在使用白话的其他地区则几乎一律称白话。你碰到了一位不会讲普通话的本地老人,他会问你会不会讲“广州话”,而不会问你讲不讲“粤语”。
这很好理解,广州话就是广州人说的一种话,指向很明确,而广东范围大得多,“粤语”无法明确在指这范围内的哪一种方言。方言是存在一定区域的,但很少有方言能够恰好覆盖一个省份。举几个例子,什么是“湖南话”,什么是“浙江话”、“江苏话”。。。
在广义上的广东话,理应包含上述三大方言,但为何如今单单用来指代白话呢?答案还要从香港说起。
自从鸦片战争割地后,香港就和大陆隔离开来,自成体系。这边大陆还要乱个好多年,那边香港靠着良好的制度和港人的拼搏,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建成了令亚洲乃至全球瞩目的大都市,白话作为当地居民的母语被逐渐规范化起来,但香港人却没有继续使用“白话”这个称谓。或许是觉得名字不够响亮,不利传播;或许是觉得叫“广州话”太屈居人下了。旧时香港人怎么看大陆人的这里就不赘述啦。总之,不知从何时开始,香港民间开始用“广东话”一词指代母语“白话”。随着香港的繁荣,尤其是娱乐产业的发达,各种“广东话”的影视、歌曲和其他文化产品迅速传播。改革开放以后,“粤语”一词传播到珠三角和其他地区,那时候,很多讲白话的人才知道,原来有人把他们的话叫做“粤语”,而外省朋友则会开始产生一种观点:原来广东人都是讲这种听起来像鸟语的“粤语”。
因为香港的繁荣,舞台上电影中的星光四射,所以“粤语”开始代表着很多人心目中的先进文化,开始以高端的形象出现在众多场合,流行起来。“粤语”也给诸多讲白话的人带来了十足的优越感,甚至不会讲的人,只要能在朋友面前来上一两句不正宗的“粤语”,也是长面子的事情。这是人之常情,人大都是虚荣的,大都是希望往脸上贴金的。所以“粤语”的名气和势头日渐增长,甚至有了一个洋气的英文名叫“Cantonese”。
经常可以看到讲白话的一些童鞋在网络上集体高潮,高喊“越不让我们讲,我们粤要讲”(反对推广普通话)之类的口号。你们说要尊重差异,尊重方言,说普通话要灭了“广东话”,那怎么一回到省内,你们就绝口不提尊重差异尊重方言了?你们队客家人和潮汕人的语言和文化有什么尊重吗?有吧,但更多的是你们利用经济文化优势建立起来话语优势,宣传你们的文化、语言,给我们许多人强势灌输了“粤语”。我们身为广东人,户口上身份证上写着广东省,却不会讲“粤语”。外省朋友如果问你作为广东人为什么不会说“粤语”,你也只能笑着跟他们解释。。。这就好比被人在你身上披了一层不属于你的皮,将别人的认知搅得一塌糊涂。这实在是非常纠结非常操蛋的情况!而我们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很多时候也只是无奈,你看我们的省级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正在用标准的“粤语”播送新闻。这可是全国N家省级电视台唯一一个用方言播音的!不好意思哦,我们不够聪明,在你们这般强势输出你们的方言的之后,我们还是有好些人听不懂,就算是我们勉强听懂了,我们的长辈也听不懂。原谅他们,一把年纪了还要去学听别人的方言!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只是你们可能没有发现,或者根本不屑一顾,当然咯,你们是得了便宜的一方。你们还有一些人梦想着有一天“粤语”能独霸全国呢。但请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很客观。试问湖南台用长沙话播音、福建台用福州话播音会引发什么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强势语言必然带来强势文化,这两者其实没有先后之分。于是,带有“广东”标签的东西就逐渐变成了广府人自己的东西,广府的文化变成“广东文化”,广府剧变成“粤剧”,广府音乐变成“广东音乐”,“广东省十大文化名片”变成广府人的文化名片。。。
而最让人痛心的,就是面对这种不公平的情况,上至地方zf、下至百姓,跳出来指出不合理的人寥寥无几。无非两个原因:一些人可能觉得话语权不够,说出来没人附和;确实,“广东话”的话语权太大了,它通过官办的省级媒介强势渗透,高高在上,众人只得被迫接受,要不就只能换台。另一些人却是因为前面说到的虚荣心和优越感。有某些非白话地区的广东人拼命学习“广东话”,因为他们还在为自己是个“广东人”而感到庆幸,感到骄傲、自豪,仿佛不讲白话就不是广东人了。他们来到广州、佛山、东莞,能不用自己的方言就不用,能不讲普通话就不讲。到头来,同样为广东省发展做出诸多贡献的客家人和潮汕人,却将继续丧失自己方言的话语权,而且相应的文化在这个省份也会越来越被边缘化!
可能有人会说,“粤语”比普通话好听、音调多。。。但这并不能表明“广东话”比普通话高级。如果你一定要比的话,潮州话声母18个,韵母84个,音调8个,共10000+的读音,“粤语”有多少呢?
可能有人会说,孙中山时代“粤语”差点称为国语,那么“粤语”还是有正统的资格,还是有横行的权利。我想说,当初的国会议员有一半是广东人吗?广东人里面全都是讲“粤语”的吗?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只能说国父办事确实公平,或者说出发点很实际。因为北方语系统一性较高,相互间可以交流。而南方方言纷繁复杂,语系众多,相互之间几乎不能交流,对了,一些童鞋可能不太清楚,南方不只是广东一个省份,更不是特指广府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都属于南方,上海那么“北”的地方也属于南方。“广东话”更加不是南方唯一的方言。
可能有人会说,“广东话”不是方言,是联合国认证的正宗语言啥啥。当然,既然是联合国认证肯定是有理有据,证明“广东话”自成系统。香港及海外前辈的申请工作做的好。但是,如果各方言都去走申请程序的话,通过的不会只有“广东话”。
可能有些童鞋看了会生气,会说“不说广东话就滚出广东”之类的话,请不要跟一些wumao一样,别人说几句天朝的缺点,他就叫别人滚出中国。希望大家以开放、宽容的精神来探讨这问题。
况且,把白话叫成“粤语”“广东话”,让隔壁广西那么多讲白话的人们情何以堪!
其实香港的文教高层多年来已经不止一次明确表态香港所用的语言是广州话,并不是民间所说的“广东话”。但民间的“粤语”似乎已经深入人心。我并不是反对白话的传播,每一种方言都是民族的文化精神瑰宝,只是在传播的同时,请不要侵袭其他方言的生存空间。白话就是白话,请别叫成“粤语”!
如果广东电视台不能用普通话播出,那么就请增加多两个其他方言频道,无他,只求公平耳!建设文化大省,难道可以用如此狭隘的胸襟吗!
生活就像被强x,忍忍就过去了。我想说,我忍了这么久了,是时候发点声音出来了。
广东是个多元文化的省份,除去外来人口,广东的人口主要由广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三大汉族民系组成,占了98%以上的比例。其中广府人讲广府方言(白话)、客家人讲客家话、潮汕人讲潮州话(潮汕话)。各方言使用人口数量大概为3800多万、1400多万和1600多万。(不是最新数据, 供参考)今天,许多朋友特别是外省朋友,对“广东话”一词已经相当熟悉,市场上活跃着大量的音像娱乐制品都打上了“粤语”的标签。
楼主在广州生活了近七年,白话讲得很好,当然并不是说有多努力去研究学习,而是楼主从小对语 言、发音敏感,说俗一点就是学话快。加上耳濡目染,所以来到广州第二年基本就可以很自如用白话和别人交流。白话这个词也是来到广州之后才知道的,当地人都把他们说的话叫白话,或者广州话。在使用白话的其他地区则几乎一律称白话。你碰到了一位不会讲普通话的本地老人,他会问你会不会讲“广州话”,而不会问你讲不讲“粤语”。
这很好理解,广州话就是广州人说的一种话,指向很明确,而广东范围大得多,“粤语”无法明确在指这范围内的哪一种方言。方言是存在一定区域的,但很少有方言能够恰好覆盖一个省份。举几个例子,什么是“湖南话”,什么是“浙江话”、“江苏话”。。。
在广义上的广东话,理应包含上述三大方言,但为何如今单单用来指代白话呢?答案还要从香港说起。
自从鸦片战争割地后,香港就和大陆隔离开来,自成体系。这边大陆还要乱个好多年,那边香港靠着良好的制度和港人的拼搏,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建成了令亚洲乃至全球瞩目的大都市,白话作为当地居民的母语被逐渐规范化起来,但香港人却没有继续使用“白话”这个称谓。或许是觉得名字不够响亮,不利传播;或许是觉得叫“广州话”太屈居人下了。旧时香港人怎么看大陆人的这里就不赘述啦。总之,不知从何时开始,香港民间开始用“广东话”一词指代母语“白话”。随着香港的繁荣,尤其是娱乐产业的发达,各种“广东话”的影视、歌曲和其他文化产品迅速传播。改革开放以后,“粤语”一词传播到珠三角和其他地区,那时候,很多讲白话的人才知道,原来有人把他们的话叫做“粤语”,而外省朋友则会开始产生一种观点:原来广东人都是讲这种听起来像鸟语的“粤语”。
因为香港的繁荣,舞台上电影中的星光四射,所以“粤语”开始代表着很多人心目中的先进文化,开始以高端的形象出现在众多场合,流行起来。“粤语”也给诸多讲白话的人带来了十足的优越感,甚至不会讲的人,只要能在朋友面前来上一两句不正宗的“粤语”,也是长面子的事情。这是人之常情,人大都是虚荣的,大都是希望往脸上贴金的。所以“粤语”的名气和势头日渐增长,甚至有了一个洋气的英文名叫“Cantonese”。
经常可以看到讲白话的一些童鞋在网络上集体高潮,高喊“越不让我们讲,我们粤要讲”(反对推广普通话)之类的口号。你们说要尊重差异,尊重方言,说普通话要灭了“广东话”,那怎么一回到省内,你们就绝口不提尊重差异尊重方言了?你们队客家人和潮汕人的语言和文化有什么尊重吗?有吧,但更多的是你们利用经济文化优势建立起来话语优势,宣传你们的文化、语言,给我们许多人强势灌输了“粤语”。我们身为广东人,户口上身份证上写着广东省,却不会讲“粤语”。外省朋友如果问你作为广东人为什么不会说“粤语”,你也只能笑着跟他们解释。。。这就好比被人在你身上披了一层不属于你的皮,将别人的认知搅得一塌糊涂。这实在是非常纠结非常操蛋的情况!而我们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很多时候也只是无奈,你看我们的省级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正在用标准的“粤语”播送新闻。这可是全国N家省级电视台唯一一个用方言播音的!不好意思哦,我们不够聪明,在你们这般强势输出你们的方言的之后,我们还是有好些人听不懂,就算是我们勉强听懂了,我们的长辈也听不懂。原谅他们,一把年纪了还要去学听别人的方言!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只是你们可能没有发现,或者根本不屑一顾,当然咯,你们是得了便宜的一方。你们还有一些人梦想着有一天“粤语”能独霸全国呢。但请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很客观。试问湖南台用长沙话播音、福建台用福州话播音会引发什么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强势语言必然带来强势文化,这两者其实没有先后之分。于是,带有“广东”标签的东西就逐渐变成了广府人自己的东西,广府的文化变成“广东文化”,广府剧变成“粤剧”,广府音乐变成“广东音乐”,“广东省十大文化名片”变成广府人的文化名片。。。
而最让人痛心的,就是面对这种不公平的情况,上至地方zf、下至百姓,跳出来指出不合理的人寥寥无几。无非两个原因:一些人可能觉得话语权不够,说出来没人附和;确实,“广东话”的话语权太大了,它通过官办的省级媒介强势渗透,高高在上,众人只得被迫接受,要不就只能换台。另一些人却是因为前面说到的虚荣心和优越感。有某些非白话地区的广东人拼命学习“广东话”,因为他们还在为自己是个“广东人”而感到庆幸,感到骄傲、自豪,仿佛不讲白话就不是广东人了。他们来到广州、佛山、东莞,能不用自己的方言就不用,能不讲普通话就不讲。到头来,同样为广东省发展做出诸多贡献的客家人和潮汕人,却将继续丧失自己方言的话语权,而且相应的文化在这个省份也会越来越被边缘化!
可能有人会说,“粤语”比普通话好听、音调多。。。但这并不能表明“广东话”比普通话高级。如果你一定要比的话,潮州话声母18个,韵母84个,音调8个,共10000+的读音,“粤语”有多少呢?
可能有人会说,孙中山时代“粤语”差点称为国语,那么“粤语”还是有正统的资格,还是有横行的权利。我想说,当初的国会议员有一半是广东人吗?广东人里面全都是讲“粤语”的吗?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只能说国父办事确实公平,或者说出发点很实际。因为北方语系统一性较高,相互间可以交流。而南方方言纷繁复杂,语系众多,相互之间几乎不能交流,对了,一些童鞋可能不太清楚,南方不只是广东一个省份,更不是特指广府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都属于南方,上海那么“北”的地方也属于南方。“广东话”更加不是南方唯一的方言。
可能有人会说,“广东话”不是方言,是联合国认证的正宗语言啥啥。当然,既然是联合国认证肯定是有理有据,证明“广东话”自成系统。香港及海外前辈的申请工作做的好。但是,如果各方言都去走申请程序的话,通过的不会只有“广东话”。
可能有些童鞋看了会生气,会说“不说广东话就滚出广东”之类的话,请不要跟一些wumao一样,别人说几句天朝的缺点,他就叫别人滚出中国。希望大家以开放、宽容的精神来探讨这问题。
况且,把白话叫成“粤语”“广东话”,让隔壁广西那么多讲白话的人们情何以堪!
其实香港的文教高层多年来已经不止一次明确表态香港所用的语言是广州话,并不是民间所说的“广东话”。但民间的“粤语”似乎已经深入人心。我并不是反对白话的传播,每一种方言都是民族的文化精神瑰宝,只是在传播的同时,请不要侵袭其他方言的生存空间。白话就是白话,请别叫成“粤语”!
如果广东电视台不能用普通话播出,那么就请增加多两个其他方言频道,无他,只求公平耳!建设文化大省,难道可以用如此狭隘的胸襟吗!
生活就像被强x,忍忍就过去了。我想说,我忍了这么久了,是时候发点声音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