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吧 关注:3,014贴子:28,576

【绍吧服务站】袁绍相关问答楼,不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进来问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贴原因:发现很多人(包括很多觉得自己喜欢袁绍的人)都对袁绍不太了解啊哦,或者说理解上偏差很大。是不是因为各种衍生的交互作用下导致的印象错乱呢?还是因为渠道有限,所以知道的不够全面呢?当然我也是小白,不过如果有人提出问题的话,我还是会努力回答的哦~
当然,如果有大神愿意帮助回答的话,更加热烈欢迎!
【小鸟镇楼】

【参考文献】(部分)

不管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哦~
你要问我他的三围之类的,我是不知道的啦,你要问我他喜欢什么样的女生,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们也可以一起探讨一下哦~


IP属地:江苏1楼2017-01-06 20:29回复
    @冥曦黯雪 亲爱的你先提个问题,就当给我捧个场


    IP属地:江苏2楼2017-01-06 20:33
    回复
      我一直不太明白袁细为什么要杀田丰,田丰既然已经知道袁绍要杀自己为什么不开遛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1-06 21:02
      收起回复
        加油哦(献花)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06 21:03
        回复
          @冥曦黯雪
          1.袁绍杀田丰的直接原因是逢纪的诬告
          《先贤行状》:逢纪惮丰亮直,数谗之於绍,绍遂忌丰。绍军之败也,土崩奔北,师徒略尽,军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丰在此,不至於是也。”绍谓逢纪曰:“冀州人闻吾军败,皆当念吾,惟田别驾前谏止吾,与众不同,吾亦惭见之。”纪复曰:“丰闻将军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绍於是有害丰之意
          ——
          这其中又牵扯到其他问题(1)逢纪为什么要诬告田丰 (2)袁绍杀田丰有没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
          其实这两点可以并到一点去回答,我个人猜测,是因为【田丰不支持袁尚继位
          逢纪是个很聪明的人,而且也是所有臣子中与袁绍关系最好的(在洛阳时,逢纪就是袁绍的朋友,后来追随他一起来到渤海,在他被人软禁时帮他谋划反客为主夺取冀州,可以说十多年间生死与共,感情很深)。而且也并不是一个会因为个人私仇害人的人(证据:他跟审配关系很差,但是审配被弹劾时,他却第一个站出来为审配说话),所以他会害人的理由只有一个:政治路线不同。借用一位吧友的话就是“不论是害田丰,还是保审配,都是政治斗争,不要把事情想得太感情化。”
          PS:
          更详细情况可参考志吧大神的讨论 http://tieba.baidu.com/p/1569255577【2楼】
          2.田丰能算到自己死这纯属著史者瞎编
          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很著名的词,叫【附会】,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词语
          【百度百科】:附会,指使协调和同;把不相联系的事物说成有联系。
           ①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附会经典,造为文书,以晓告四方之人。”
           ②明 高启 《序》:“发明新历顺天求合之微,考证前代人为附会之失,诚可贻之永久。”
          ——
          田丰这件事是很明显的【附会】,请参考文章:
          http://tieba.baidu.com/p/921776353 【第(4)部分】
          最后引用著名历史学者吕思勉先生的话:
           《三国志》上所说的兵谋,大都是靠不住的。这大约因军机秘密,局外人不得而知,事后揣测,多系附会之谈,而做历史的人所听见的,也不过是这一类的话之故。
          ——
          PS:吕老师还指出,三国志关于官渡之战的记载中,【附会】的成分特别多
          吕思勉:历史上所传的情节,多非其真,读书的人不可不自出手眼了
          就是说,正史记载的东西,很多都是靠不住的,不能一概相信,真正聪明的读书人,要有自己的思维判断。他还举了几个例子,指出“郭图陷害张郃”这件事明显是假的,袁绍派轻骑救乌巢的指挥也并没有错,但是史书里却构陷郭图,贬斥袁绍,这也是【附会】的表现之一。
          吕思勉先生分析官渡之战的全文请见:http://tieba.baidu.com/p/1173568959
          以上,感谢小雪捧场 希望你能给我点个赞或者提出批评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7-01-06 21:36
          收起回复
            吧主分析帝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1-06 23:28
            收起回复
              袁公和蒋公都有一个共同点:属下都是实力派坑队友高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1-06 23:30
              收起回复
                提问:田丰出过正确的意见吗?


                IP属地:江苏8楼2017-02-12 14:04
                收起回复
                  据我·简单统计下,官渡之战以下几条策略都有问题
                  沮授说颜良不能独任,然后袁绍确实没有独任,派了郭图淳于琼一起去,结果还是gg了
                  田丰说曹操打刘备肯定要花很长时间,劝袁绍袭击许昌。事实证明曹操神速平定刘备,并且袁绍发兵也没有收获
                  沮授又说我们要打持久战,官渡之战从2月份打到11月,可不是持久战吗?然而袁绍还是gg了
                  许攸说我们应该分兵袭击许昌,然后袁绍派刘备等人去试试了,结果被爆了
                  郭图说应该让张郃去攻打曹操大营,结果张郃去投诚了。


                  IP属地:江苏9楼2017-02-13 10:06
                  收起回复
                    发现吧里的一些帖子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消失了
                    (抱歉,您访问的贴子被隐藏,暂时无法访问。
                    当用户的帐号被屏蔽时,用户发布的贴子会被隐藏。
                    隐藏的贴子并未被删除,发贴用户解除屏蔽状态后,贴子可以恢复可见。
                    返回贴吧首页再看看其他的贴子吧~)
                    就在这里备份一下以前回答过的问题吧
                    ————————————————————————————————————
                    某吧友:如果你是袁绍,你会传位给哪一位儿子?为什么?
                    我:
                    让我们先比较一下两个孩子的能力与背景(个人视角)
                    纵向比较:
                    两人都在对外作战中表现出一定的能力,算打平
                    横向比较:
                    资历威望:袁谭曾经北排田楷南扫孔融荡平青州,袁尚过去无战功,袁谭完爆
                    后台背景:河北派势力更大,能把对方逼得去跟敌人联手,袁尚完爆
                    军事能力:二子之争,袁尚两度击败袁谭(防卫战一次,进击战又一次),袁尚完爆
                    内政水平:袁谭把青州民政搞得一塌糊涂,他弟再差也不会比他差了,袁尚完爆
                    思想境界:两人都把山里的刘老板的苦口婆心当放屁,平
                    外交能力:袁谭能拉到cc,袁尚能拉到乌桓,前者对袁谭的邀请求之不得,后者算从属势力,乍看平,其实袁尚完爆因为乌桓有理由抛弃他,但是因为乌桓可能是看在他老爸的面子上才效忠袁氏的,所以这局算平
                    君臣关系:袁谭有王修哭之甚切,袁尚有牵招,更有审配意气壮烈,团队大小不同,勉强算平
                    民心所向:袁尚有被邺城高呼万岁,城破后有十万户百姓追随,有曹军的“哭尚者斩首”令,完爆他哥十八条街
                    ——综上所述,8项比较,袁谭VS袁尚:1胜3平4负
                    我跟袁绍本人观点差不多,袁尚虽然年纪小,但是个潜力股,比他哥能力强,比他哥背景硬,他年少而死,如果不死后面肯定会变得更强。所以,我同样会传位给袁尚,但手段不会像袁绍本人那么温柔(只是将袁谭过继给自己哥哥,以及没有打压外甥高干及其家族),可能会更凶残暴力一点。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7-03-02 09:03
                    收起回复
                      关于袁绍的生年(岁数)考证
                      【本初二字引发的思考】
                      问:袁绍字本初,质帝刘缵年号也是本初,不知有什么关系?
                      我:您好。著名学者罗三洋先生提出,袁绍字本初可能是因为他出生在本初元年(公元146年),而且意义深远,以下为他的原话【本初元年既是袁绍的生年,又是袁成的亡年,还是袁汤当上“三公”的年份。对于袁绍来说,这个“字”象征着命运,象征着权欲,也象征着仇恨。只要袁绍不忘记自己的字,他就不可能忘记血腥的宫廷政治,忘记不了对禁卫军的控制,忘记不了对皇帝的废立,忘记不了袁家是怎样获得三公与侯爵头衔的,更忘不了追求中华帝国的最高权力。此外,本初元年又是东汉帝国政府颁布《学而优则仕诏》的年份,是太学剧烈扩招的年份,也是“党人”开始形成的年份。袁绍既然决定以“本初”为字,就不可能再与太学和党人脱离关系。】但是本人对袁绍生年为本初元年(146年)这一说法并不赞同
                      【关于袁绍生年的考论】
                      1.先看史料:
                      ·《英雄记》:袁绍生而孤,幼为郎,容貌端正,威仪进止,动见仿效。弱冠除服,长有清能名。
                      ·《英雄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庐六年。
                      ·《后汉书》:同郡袁绍, 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
                      名词解释:除服,就是服丧。
                      弱冠除服,就是说袁绍在他“弱冠”的那年,母亲死去了,辞去了濮阳长的职务(又在任职期间“清能名”,可见他在未满弱冠时就当了公务员),开始回家服丧。在回家的途中,他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许子将”,请记住这个人,他是我们分析这个问题的关键人物。
                      2.什么叫“弱冠”?
                      ·《穀梁传 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仪礼 士冠礼》贾《疏》:古者天子诸侯皆十二而冠,士、庶人二十而冠。
                      ——————————————
                      弱冠,一般指二十岁,从未成年人变成成年人。又天子诸侯十二而冠,士庶阶级二十而冠,而袁家属于“士”[注①],所以袁绍的“弱冠”确是指二十岁。
                      也就是说袁绍辞去濮阳长的年纪是二十岁,那年他提到许劭,称呼他“许子将”。而“子将”是许劭的“字”。
                      3.什么叫“字”?
                      ·《仪礼 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礼记 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
                      ·《礼记 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礼记 檀弓》孔颖达注: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
                      所谓字,就是男子冠礼(20岁的成人礼)时所取的另一个称呼,与名相区别,朋友间一般以“字”相称。由此可见,20岁的袁绍提到的这位“子将”,也就是许劭,必然是已经加冠过,年满甚至超过20岁的人物。换句话说,这位许劭应该年长于袁绍,至少与他同龄。
                      4.许劭的生年推算
                      ·《后汉书》: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
                      ·《后汉书》:[1]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2]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
                      —————————————
                      孙策平吴发生在孙策平吴为195年,那一年许劭与基友刘繇南逃豫章,不久后死去,卒年四十六岁(古人算虚岁)。这很好推算,如果许劭195年去世,那么他生于150年;如果他196年去世,那么他生于151年。
                      5.结论:袁绍并非本初元年出生
                      ——————————————
                      至此,许劭的生年(约150年)基本上已经被算出来了。那么袁绍的生年也基本上可以限制范围了,由3可知,他比许劭年少,至多与对方同龄,再看许劭截止袁绍“弱冠除服”为止的履历,明显比袁绍丰富的多(先任功曹,又扬名乡里,太守及府中所有人甚至袁绍都共敬之),理论上讲必然是比袁绍年长的。所以袁绍出生于150年之后,不可能是146年出生。
                      也就是说,【根据“本初”二字认为袁绍生于本初元年,这种猜测是没有凭据的】,就好像认为名字叫“建国”“建华”的人就应该出生于1949年一样,然而这个概率真的大吗?
                      【上面为实证部分,下文为猜测部分】
                      6.个人对袁绍生年的推测
                      ·蔡邕《袁成碑》:呱呱孤嗣,含哀长恸。
                      ———————————————
                      东汉大文豪蔡邕(133年出生),其母为陈郡袁氏之女(汝南袁氏是陈郡袁氏的分支),是与袁氏关系亲密的人物。关于蔡先生的事迹都可参阅《蔡邕行年考略》【墙裂推荐】,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关于蔡邕为他人题写的碑文,目前可考证的最早的是21岁时(153年)的著作。这也很好理解,由3所列史料可知,男子二十岁加冠后才可称成年人,而蔡邕撰写墓志铭的对象大多为当世名门权贵,以未成年之身为死者作赋,恐怕不合礼节。
                      又,由1可知,袁绍“生而父死”,一出生父亲就去世了,在父亲的葬礼上,婴儿袁绍的啼哭让蔡先生悲从中来,于是题下了这句“呱呱孤嗣,含哀长恸”,这时袁绍虚岁1岁,而蔡先生的年纪,按上段所述,个人认为以20-21岁为妥。换言之,袁绍出生的这一年,是153年左右。
                      ·《魏书》:太祖大笑曰:“吾不听汝也。”绍复使人说太祖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髃英,孰逾于此?”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
                      ————————————————
                      我始终认为《魏书》里有关袁绍的所有记载都是可以打问号的(笑),比如主角这句“吾不听汝也”,结果仔细考证一下他最后还是紧跟袁绍的脚步去了东郡。
                      当然上面那句是可以看出明显矛盾(造假)成分的,但个人认为对于一些无法认定是假的材料(也就是孤证),还是应当采取“可以认为是真的”的态度,比如下面这句“二子已长”,190年冬天袁绍从孟津撤军,那么又是派使者又是提到“二子已长”的,应该是191年了。长,就是成年(虚20岁),如果这句是真的,那么袁谭袁熙最晚出生于172年,按人类生理极限(噗)来看,袁绍必须出生在155年之前。
                      综上所述,经考证,袁绍必定出生在150年之后。
                      而按个人推测,袁绍应当出生在152-154年之间。
                      注①:为什么说袁家属于【士】?
                      ·《汉纪》: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体长妇人。
                      ——
                      袁本初是贵族公子,出生在京师,由女人养大。然而【妇人】一词并不只是女人这么简单的意思。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因为袁绍的母亲(袁成的正妻,非生母)只能算【妇人】,也就是说袁绍的父亲只能算【士】。简言之,袁家属于【士】。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7-03-02 10:34
                      回复(3)
                        刚加入新人,问题来了:在皇帝问题上袁绍的另立失败后为何没有转而来迎献帝,结果这朝廷的“法统”被曹操给抢去了让他在政治上被动


                        13楼2017-03-30 22:58
                        收起回复
                          新人又来麻烦吧主了,一直想知道袁绍是什么时候得到颜良文丑的,如果能像曹系将领一样有加入的具体故事就更好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4-01 14:40
                          收起回复
                            提问:袁绍讨伐董卓时他有没有颜良文丑?他统计河北时百姓到底是恨他还是爱他?


                            IP属地:湖南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7-09-24 09:49
                            收起回复
                              荀彧,郭嘉,贾诩,为什么不投奔袁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11-13 21: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