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页的大部头居然如此顺畅地读完了,诚然这其中也有翻译的功劳。亚马逊,清单等均将其列为年度书籍,开始我就是冲着推荐去的,怀着对历史向来的热枕,但老实说从未完整熬完一本相关的书籍。巨人的陨落英文原版仅仅作为Follet世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一战的故事,战线拉得很长,人物关系也错综复杂,但比起红楼梦200多号人物来说这也不算什么,关键是外国人的名字,但很幸运头一次没被诸如俄国葫芦串儿似的名字弄晕。[微笑]考试月不得不打乱我的进度,如同列车走走停停,但沉浸书本之快即保证半天一本的效率,倒也不会影响什么。正史也可以这样来讲述,你会看到真实的历史人物穿梭在虚构的角色中,索姆河战役,丘吉尔与伯爵的反布尔什维克之论断,德国特工与列宁的谈判,经常性恍恍惚惚陷入情节后再猛然抬头看时间轴,已经是十月革命[悠闲]当然,还是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之唯物史观,不论阶级贫富,都在创造历史,或是逆之则消亡,或是方兴未艾但矛盾不断,想起唐顿庄园里大小姐Michelle Dockery的一席话,当小姐与女佣在黑暗的楼道里思索如何掩盖那难以启齿的秘密时,不同阶层之间的交错联系就通过这样的画面体现出来。本书也是这样,人处于错综的社会关系中,真正的历史正如同我们现下的生活,只不过隔着层层迷雾,那段岁月中的人们也不会是标签式的角色,而是在纠葛中各自寻找自己的归宿。国家利益,阶级对立纠缠上爱恨情仇,有人勇敢,但现实并非会犒赏,书中客观地描绘了战后英德跨国夫妇的清贫生活,但这一切又随着接下来的第二部(二战)而岌岌可危。短暂的苦中作乐看来又要经历可怕的变数,希特勒很快就会再次组建政党,张伯伦所称的一代人的和平真的就勉强熬得到一代,20世纪让人目不暇接。
当然,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免不了有脸谱化之嫌,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只能尽可能典型地表现。当一个人的命运放到大历史中去看,你才会发现一切都太渺小,自认为能呼风唤雨,仍不过是大浪淘沙下的芸芸众生,控制不了那整体的沉浮,屁股决定脑袋是有道理,纵使一个人再图谋改变,根源性的因素是无法抹去的,在那个年代主要就表现为阶级的冲突。书中描绘最为精彩的角色——茉黛女勋爵,作者无疑是要赞颂她的勇气魄力与女权意识,但与同道中人磨合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地体现着生来自带的优越感,所属圈子里的共性,最终的分道扬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人物的饱满就在于不让读者片面地论断,无所谓好人坏人,过程中会跟着思考,我要是处在那种环境中,可能我也视其为自然。
当然,本书今年首登中国就被炒得大热,各种贴标签,“平均三秒卖出一本,三个通宵读完”之类,也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看到这样的宣传就弃之无味了,不论炒作,在现在这样的快餐时代一本大部头能特立独行就实属不易,豆瓣,知乎上的评论也褒贬不一,但整体9分的书评,还是担当得起的。
这是我继《穆斯林的葬礼》后完整看完的第二部长篇,很凑巧看网友评论中将二者并提,说共同点都是众人吹捧至极但实际也就平凡出奇,谈不上吹捧,但无可否认《穆》也是我的挚爱。
这部书的好看不同于以往,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带来了长久的触动,是一段悲伤的历史片段;维多利亚的《岛》就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可读性强,《一个人的朝圣》更像是把现实的思维抽离出我的身体,飘忽到浩渺的星空看现世的选择。而《巨人的陨落》虽然是一贯地讲述着扣人心弦的故事,但那段岁月真真实实存在过,还有第二部第三部,这就是一段传承,就是浩浩汤汤的奔流,发展成了今天的当下。
言止于此意未尽,一合上第三部就迫不及待地这下这词不达意的简评。关于历史,我也看过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可能当时还小没看出个东西来,倒觉得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之类的个人史观可借以窥之,本书也一样,大背景小人物,都是正史不瞎扯,恶补了好多一战知识。
ps:最近英美剧看的少了,回顾一部国产历史剧,就是这么一阵一阵的,《大明王朝1566》,朋友早就推荐了,拖到现在表示很惭愧……[骷髅]
最后,附一张本书纪年表[坏笑]
真有读完的。。。谢谢你们的耐心[拥抱]

当然,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免不了有脸谱化之嫌,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只能尽可能典型地表现。当一个人的命运放到大历史中去看,你才会发现一切都太渺小,自认为能呼风唤雨,仍不过是大浪淘沙下的芸芸众生,控制不了那整体的沉浮,屁股决定脑袋是有道理,纵使一个人再图谋改变,根源性的因素是无法抹去的,在那个年代主要就表现为阶级的冲突。书中描绘最为精彩的角色——茉黛女勋爵,作者无疑是要赞颂她的勇气魄力与女权意识,但与同道中人磨合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地体现着生来自带的优越感,所属圈子里的共性,最终的分道扬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人物的饱满就在于不让读者片面地论断,无所谓好人坏人,过程中会跟着思考,我要是处在那种环境中,可能我也视其为自然。
当然,本书今年首登中国就被炒得大热,各种贴标签,“平均三秒卖出一本,三个通宵读完”之类,也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看到这样的宣传就弃之无味了,不论炒作,在现在这样的快餐时代一本大部头能特立独行就实属不易,豆瓣,知乎上的评论也褒贬不一,但整体9分的书评,还是担当得起的。
这是我继《穆斯林的葬礼》后完整看完的第二部长篇,很凑巧看网友评论中将二者并提,说共同点都是众人吹捧至极但实际也就平凡出奇,谈不上吹捧,但无可否认《穆》也是我的挚爱。
这部书的好看不同于以往,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带来了长久的触动,是一段悲伤的历史片段;维多利亚的《岛》就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可读性强,《一个人的朝圣》更像是把现实的思维抽离出我的身体,飘忽到浩渺的星空看现世的选择。而《巨人的陨落》虽然是一贯地讲述着扣人心弦的故事,但那段岁月真真实实存在过,还有第二部第三部,这就是一段传承,就是浩浩汤汤的奔流,发展成了今天的当下。
言止于此意未尽,一合上第三部就迫不及待地这下这词不达意的简评。关于历史,我也看过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可能当时还小没看出个东西来,倒觉得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之类的个人史观可借以窥之,本书也一样,大背景小人物,都是正史不瞎扯,恶补了好多一战知识。
ps:最近英美剧看的少了,回顾一部国产历史剧,就是这么一阵一阵的,《大明王朝1566》,朋友早就推荐了,拖到现在表示很惭愧……[骷髅]
最后,附一张本书纪年表[坏笑]
真有读完的。。。谢谢你们的耐心[拥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