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来吧 关注:44贴子:2,266
  • 9回复贴,共1

商周间的关系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商周间的关系 

  

凤雏村出土的一万七千多片卜甲卜骨,都出在同一窖穴,窖穴打破房屋台基,时代应晚于房屋,这一大批甲骨中,已清洗出有文字的卜甲一百九十多片,总字数为六百多字,每片字数不等,少的一字,多的三十字。据初步报告,可分卜祭祀、卜告及卜年、卜出入、卜田猎、卜征伐、人名官名地名、月相及记时、与杂卜等类,足见内容之广泛。西周卜辞,一向罕觏。这批卜辞的内容类多属比较重要的事项,与商人凡事占卜的习惯不同。月相名称有既魄、既吉、既死霸等词,与金文中的用法一样,也反映与殷商卜辞的差别。有若干异形字,似是数字的排比,有人以为系卜卦数字。整治甲骨的方法,也很不同。凡此均足说明西周卜辞反映了商周制度的差异(周原考古队,1979A;李学勤,1981:10)。 


IP属地:福建1楼2008-10-22 22:47回复
    这批卜辞中有若干条透露了周人与商之间的关系,可以作检讨商周关系的新资料(张光直,1980:212—215)。卜祭祀的一片卜辞:“癸已彝文武帝乙宗,贞,王其■祭成唐,鼎祝示及二女。其彝血■三豚三,亩有足。”文武帝乙即帝乙,成唐即成汤。用的牺牲是二女,三口公羊,三只猪。周人而祭祀帝乙与成汤,周人自是服属于商。


    IP属地:福建2楼2008-10-22 22:47
    回复
      2025-05-11 02:11:28
      广告
      另一片卜辞:“王其■佑太甲,■周方伯,□亩足,丕左于受有佑。”周王求商人先王太甲的保佑,“■周方怕”,原报告谓太甲告周方伯丰年厚足,然而“惟足”一词,与上文第一片的语尾一样,似指牺牲惟足。“■”当即册,商人有典有册可能是册封周人为方伯的意思。或以为这些卜辞的卜主是商王,而不是周王(李学勤,1981:10)。然而周原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整治方法颇不相同。周原甲骨未必由殷墟携来。周原出土甲骨上的刻辞笔划极细,风格一致,不像杂有殷周二种卜辞(周原考古队,1981A:1—6)


      IP属地:福建3楼2008-10-22 22:47
      回复
        退一步说,即使是殷人在周卜问,这一事实已可说明殷人视周为属国了。征之上文第一片,殷商与周有宗主属国的关系,史传又有周人为西伯的传统说法。周王受册为方伯,于是求太甲之灵庇佑,也是说得通的。卜田猎中有一片:“衣王田至于帛,王田”,“衣”即殷,“一戎衣”即“一戎殷”,是则此片卜殷王来帛田猎。也惟有周人服属殷商,商王才能来周地田猎(周原考古队,1979A:39—40)。有人以“衣”为田猎的方式,但衣逐连言,有合逐之意(李学勤,1959:7)。“衣”在王前为限制词,即不能当作“合围”解。


        IP属地:福建4楼2008-10-22 22:48
        回复
          殷墟卜辞中,武丁之世有不少“璞伐”周人的记载,有时令多子族,有时令别的氏族;指挥的武将,有时是犬侯,有时是仓侯,也有别的将领“敦周”“■周”的纪录。除了这些战事纪录外,武丁时代的卜辞也有“令周”及周人有无猎获的占卜。似乎在武丁之时,商人颇用武力,卒使周人顺服。周人既服,接受商人命令,商王也就在卜问中关怀周人的情形。董作宾所找到“命周侯”一片卜辞,当系周人领袖接受了商王的封爵,与本文所列“■周方伯”一语,可以互相发明(陈梦家,1956:291;董作宾,1929)。


          IP属地:福建5楼2008-10-22 22:48
          回复
            武丁之后,周人臣服于商,有时称为周侯,然也未必即为殷商的内服诸侯(钟柏生,1978:20;张光直,1980:210—212;岛邦男,1958:408—409)。 
             
             
            《史记》“殷本纪”谓武乙猎于河渭之间,遇雷震死。此处所列殷王来田猎的事,未必确指武乙。惟周地已为殷商田猎区,由这两件事可以互证。周人祭祀成汤与太甲,前者为商人创业的君主,后者是商初有数的贤王,有太宗之称。周人其实已将殷商的万神堂接收了。除这两位名王之外,傅斯年以为周人将商人的始祖神帝喾也引为褅祭的对象,又将商人先公相土,作为社神(傅斯年,1952:Vol.IV,223—228)。周人将帝乙列入祀典,有点奇怪。帝乙的功烈不能与上述几位商室祖先相比。惟帝乙是帝辛的父亲,与文王同时。祭文武帝乙的记载也许是文王时的卜辞。文王祭祀新故的封主君王,也未必不可能。


            IP属地:福建6楼2008-10-22 22:49
            回复
              周原卜辞中的一些异形符号,曾见于卜辞及若干商周铜器及陶器上,唐兰曾以为是某种佚失的古代文字,李学勤则以为可能是八卦符号。近顷张政烺作通盘的研究,以为这种符号是筮卦的数字,可能用来纪录卦象。筮占来源甚早,是一种数字占,而与甲卜骨卜并用,也颇见于商代若干卜辞。是以张亚初等,以为筮占只是周承继商文化的传统(张亚初等,1981:153—163;周原考古队,1979A:41)。卜筮并用,颇见典籍,如《书经》“洪范”:“谋及卜筮”及“龟从筮从”之句,又如《左传》僖公四年“筮短龟长”之用于卜纳骊姬,但《周易》是筮占专书,易卦所见的故事也大半为周人故实,是以若说周人在接受商人的两种占卜方法时,特别着重筮法,而不像商人以甲卜为主要方法,也可看出周人在商化过程中自有取舍。因此,周人一方面接受商文化的物质成分,另一方面在社会组织上自出机杼,增加了自己的特色,遂使蕞尔小邦居然可以崛起西隅。


              IP属地:福建10楼2008-10-22 22:50
              回复
                周原的卜辞也透露了一些周人与其他部族之间的关系。有一片卜辞记载“曰今秋楚子来告□后□”,与前文已举的“其微楚□氒■,师氏受■”一片,都似乎说明楚与周已有统属关系(周原考古队,1979A:39,40),这个楚是否春秋时代的荆楚,尚不能确考。但《尚书》“牧誓”载武王誓师:“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据说八国都是周人友邦。此处微与师氏均出现,楚可能也与他们同类了。董作宾曾由一片“伐芈”的卜辞,考定为商人伐芈姓之国。傅斯年以为即是荆楚,是祝融陆终之后(傅斯年,1952:Vol.IV,193—194)。《国语》“晋语八”:“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成王时的荆楚守燎,此处所举的楚也与视■的任务有关。然则早周的楚大约不过周的附从,其地位甚至于不能与庸蜀等八国同列。“楚子来告”之词,无上下文,也许只不过报告边警,也许因为楚子来而告知神明,现在不能考定了。


                IP属地:福建11楼2008-10-22 22:51
                回复
                  2025-05-11 02:05:28
                  广告
                  周原卜辞还有伐蜀、伐巢二残片(周原考古队,1979A:40)。蜀殆“牧誓”八国之一,大约早周用武力收服。巢位置不可知,是否“书序”所说南方国,不易推定,也可能即在周邻近。以上诸片卜辞,显示周人在岐邑时代已在南方及东南方颇事扩张。《诗》“大雅·緜”的“混夷駾矣”及“皇矣”的“串夷载路”均描述在西方及北方,也有所举动。据《竹书纪年》,武乙卅年,周师伐义渠,这是西北的征伐。周原一片卜辞:“□鬼■乎宅商西。”介绍这批卜辞的报告者以为此处的鬼即是商代北方的强敌鬼方,也就是后世隗姓狄人的祖先(周原考古队,1979A:42)。


                  IP属地:福建12楼2008-10-22 22:51
                  回复
                    陈梦家辑录了《竹书纪年》佚文及《后汉书》“西羌传”注中所说早周与戎狄的关系,排比如下: 

                    武乙之世,犬戎迫近太王,太王逾梁山避于岐下。 

                    武乙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朝商。 

                    武乙三十五年,季历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商王狩于河渭,大雷震死。 

                    太丁二年,季历伐燕京之戎,戎人大败周师。 

                    太丁四年,周克余无之戎,太丁命季历为殷牧师。 

                    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 

                    帝乙二年,周人伐商。 

                    文丁杀季历。


                    IP属地:福建13楼2008-10-22 2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