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JJ.雷迪克
在上周,足协向俱乐部发出意见征询函,足协内部有人士提出两条建议,其中有一条是“要求俱乐部每场比赛,必须有至少一名21岁以下球员出场,并且至少要踢45分钟。”
其实这条规定并非创新,在2002年的时候中国足协就发布过类似的命令,各队须有两名21岁以下的年轻球员出场。
但是这条规定实施了两年时间,球队为了应付规定,都是在比赛的最后几分钟将年轻球员派上场,2004年这项规定也就无疾而终了。
这项规定其实足协的本意和愿望是好的,如今的中超中甲联赛,大牌外援很多,尤其是像恒大,上港,申花这样财力雄厚的俱乐部,除了外援,中国国家队的国脚也是扎堆的,队伍中的青年球员缺少上场时间,缺乏一线队实战的锻炼。足协这项规定也是希望中国更多的年轻球员得到一线队实战的机会。
韩国足球职业联赛也有相关青年球员的规定,2016年新修改的《韩国足球职业联赛章程》中对于年轻球员的出场有明确的细分:“23岁以下球员至少要有2人包含在出场18人名单中,如果达不到这一规定,则根据具体情况相应减少该场次的报名人数(18人中只有1人为23岁以下,除首发外的替补名单只允许6人;18人中无23岁以下,除首发外的替补名单只允许5人)。
我们参考韩国足协的规定发现,韩国足协只是要求在18人大名单中包含两名23岁以下的年轻球员,并没有硬性规定这两名球员是否出场,出场后上场多少时间。这样就给了主教练很大的空间,主教练可以根据场上比赛的情况发展来决定年轻球员的出场时间,球队的整体变化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而我们中国足协拟发布的新规定却是不但要求每队必须上一名年轻球员,在出场时间上也有硬性规定,这样就会造成以下几个问题。
1.一线队需要多少年轻球员才足够?上场大名单中需要安排几名年轻球员?
如果球场上年轻球员受伤,或者表现不好,球队该怎么办?球队是不是在替补名单上也必须安排相应的年轻球员做替换呢?如果两名年轻球员踢的位置不同,又该如何调整?年轻球员受伤期间谁来代替他的位置?这样的话球队调整场上的球员位置就受到了很大限制,球队该怎么比赛呢?
2.球队中的年轻球员还达不到联赛出场的水准怎么办?
如今的中国足球俱乐部纷纷加大了对青训的投入,但是青训并非一日之功,球队中现有的年轻球员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在中国球队纷纷加大投入的同时,肯定是希望有相应的成绩回报的,年轻球员毕竟经验少一些,在争冠和保级的关键战役中难免会出现紧张失常的情况,足协强行安排年轻球员出场势必会影响到球队成绩,那么球队将如何解决年轻球员出场和球队成绩之间的关系呢?
3.年轻球员中的佼佼者将被溢价哄抢。
在第二条中,我们提到了年轻球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但是在年轻球员中还是有很多优秀的球员的,比如天津权健的张维修,北京国安的单欢欢,上港的魏震,胡靖航,山东鲁能陈哲超,郭田雨,海外效力的林良铭,张玉宁等等等等。
中国足协的这项规定看似是对每个俱乐部都做了要求,是一个平等对待,但是财力雄厚的俱乐部还是可以购买这些年轻球员中的佼佼者,甚至从海外回购年轻球员,财力薄弱的俱乐部又难以避免的要出售一些“潜力股”来换取资金,这样保级球队外援一般,国脚较少,年轻球员也不占优势,保级形势将更加堪忧。
4.刚刚“露头”的年轻球员可能会失去上场机会。
足协硬性规定21岁球员的上场时间,那么22岁了怎么办呢?比如延边队的尹吉昌,刚刚转会富力的向柏旭,华夏幸福租借的高准翼,明年全都要22岁了,一个年轻球员经过了几年的锻炼,刚刚稳定住轮换阵容的位置,但还不足以保住一个主力首发位置的时候,会不会因为年龄超限从此失去了上场机会呢?我想这个可能性应该是很大的。
总结
综上所述,我认为足协拟出台的这项规定是拔苗助长,队员踢球需要竞争,需要有良好、公平的环境,硬性规定上场和上场时间就是不公平。球员上不上场,是有俱乐部人员配置,队员受伤,球员自身实力等多种因素来决定的,球员上场足协说了算,这样就是不合理!
我的建议是中国足协应该做些关于俱乐部的后备梯队的规定,提高培养青少年球员的基层教练的待遇。另外,要增加青少年比赛,加大青少年球员比赛的强度,推广业余联赛,大学生联赛,企业联赛,让中国人看到踢球是有前途的,是可以上大学的,是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的,努力加大足球的基础人口才是真正解决中国足球问题的正途。
望中国足协三思,三思!
以上言论,纯属一家之谈,不代表任何人的想法,球迷们都是希望中国足球好,希望大家理性探讨!
在上周,足协向俱乐部发出意见征询函,足协内部有人士提出两条建议,其中有一条是“要求俱乐部每场比赛,必须有至少一名21岁以下球员出场,并且至少要踢45分钟。”
其实这条规定并非创新,在2002年的时候中国足协就发布过类似的命令,各队须有两名21岁以下的年轻球员出场。
但是这条规定实施了两年时间,球队为了应付规定,都是在比赛的最后几分钟将年轻球员派上场,2004年这项规定也就无疾而终了。
这项规定其实足协的本意和愿望是好的,如今的中超中甲联赛,大牌外援很多,尤其是像恒大,上港,申花这样财力雄厚的俱乐部,除了外援,中国国家队的国脚也是扎堆的,队伍中的青年球员缺少上场时间,缺乏一线队实战的锻炼。足协这项规定也是希望中国更多的年轻球员得到一线队实战的机会。
韩国足球职业联赛也有相关青年球员的规定,2016年新修改的《韩国足球职业联赛章程》中对于年轻球员的出场有明确的细分:“23岁以下球员至少要有2人包含在出场18人名单中,如果达不到这一规定,则根据具体情况相应减少该场次的报名人数(18人中只有1人为23岁以下,除首发外的替补名单只允许6人;18人中无23岁以下,除首发外的替补名单只允许5人)。
我们参考韩国足协的规定发现,韩国足协只是要求在18人大名单中包含两名23岁以下的年轻球员,并没有硬性规定这两名球员是否出场,出场后上场多少时间。这样就给了主教练很大的空间,主教练可以根据场上比赛的情况发展来决定年轻球员的出场时间,球队的整体变化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而我们中国足协拟发布的新规定却是不但要求每队必须上一名年轻球员,在出场时间上也有硬性规定,这样就会造成以下几个问题。
1.一线队需要多少年轻球员才足够?上场大名单中需要安排几名年轻球员?
如果球场上年轻球员受伤,或者表现不好,球队该怎么办?球队是不是在替补名单上也必须安排相应的年轻球员做替换呢?如果两名年轻球员踢的位置不同,又该如何调整?年轻球员受伤期间谁来代替他的位置?这样的话球队调整场上的球员位置就受到了很大限制,球队该怎么比赛呢?
2.球队中的年轻球员还达不到联赛出场的水准怎么办?
如今的中国足球俱乐部纷纷加大了对青训的投入,但是青训并非一日之功,球队中现有的年轻球员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在中国球队纷纷加大投入的同时,肯定是希望有相应的成绩回报的,年轻球员毕竟经验少一些,在争冠和保级的关键战役中难免会出现紧张失常的情况,足协强行安排年轻球员出场势必会影响到球队成绩,那么球队将如何解决年轻球员出场和球队成绩之间的关系呢?
3.年轻球员中的佼佼者将被溢价哄抢。
在第二条中,我们提到了年轻球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但是在年轻球员中还是有很多优秀的球员的,比如天津权健的张维修,北京国安的单欢欢,上港的魏震,胡靖航,山东鲁能陈哲超,郭田雨,海外效力的林良铭,张玉宁等等等等。
中国足协的这项规定看似是对每个俱乐部都做了要求,是一个平等对待,但是财力雄厚的俱乐部还是可以购买这些年轻球员中的佼佼者,甚至从海外回购年轻球员,财力薄弱的俱乐部又难以避免的要出售一些“潜力股”来换取资金,这样保级球队外援一般,国脚较少,年轻球员也不占优势,保级形势将更加堪忧。
4.刚刚“露头”的年轻球员可能会失去上场机会。
足协硬性规定21岁球员的上场时间,那么22岁了怎么办呢?比如延边队的尹吉昌,刚刚转会富力的向柏旭,华夏幸福租借的高准翼,明年全都要22岁了,一个年轻球员经过了几年的锻炼,刚刚稳定住轮换阵容的位置,但还不足以保住一个主力首发位置的时候,会不会因为年龄超限从此失去了上场机会呢?我想这个可能性应该是很大的。
总结
综上所述,我认为足协拟出台的这项规定是拔苗助长,队员踢球需要竞争,需要有良好、公平的环境,硬性规定上场和上场时间就是不公平。球员上不上场,是有俱乐部人员配置,队员受伤,球员自身实力等多种因素来决定的,球员上场足协说了算,这样就是不合理!
我的建议是中国足协应该做些关于俱乐部的后备梯队的规定,提高培养青少年球员的基层教练的待遇。另外,要增加青少年比赛,加大青少年球员比赛的强度,推广业余联赛,大学生联赛,企业联赛,让中国人看到踢球是有前途的,是可以上大学的,是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的,努力加大足球的基础人口才是真正解决中国足球问题的正途。
望中国足协三思,三思!
以上言论,纯属一家之谈,不代表任何人的想法,球迷们都是希望中国足球好,希望大家理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