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新概念京胡吧 关注:87贴子:3,427

控糖新法则——糖前期疾病(高胰岛素血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糖前期疾病(高胰岛素血症)
空腹血糖——不能作为检验糖前期的鉴定标准
(一般的空腹血糖 6.0 以内 且血压高者大多数——属于糖前期)
换句话说:血糖空腹6.0 以内(且高血压)的人,大约有70/100以上属于糖前期。
20160715 控糖新法则(一)http://tv.sohu.com/20160715/n459483289.shtml
20160716 控糖新法则(二)http://tv.sohu.com/20160716/n459576647.shtml
北京卫视养生堂——这期节目做的好
看起来空腹正常的人,也必须检测餐后血糖值(7.8以内)为正常
餐后血糖值(7.8~~~11.1)_为糖前期
这也是血糖不高,得了脑血栓、、血管瘤、支架、搭桥的主要原因

包括血脂
国家应该出台~~【血脂高】前期的指标。


1楼2016-12-30 18:20回复
    有的朋友血脂不高 血糖也不高
    可是——得了脑血栓、支架、搭桥、半身不遂
    招谁说理去
    国家
    相关部门
    诱导不利利


    2楼2016-12-30 18:40
    收起回复
      2025-05-29 05:54:11
      广告
      3楼2016-12-30 18:43
      收起回复
        有50/100以上的糖前期患者存在并发症
        年龄增加 10岁:糖尿病的风险增68/100
        血压增高 10点 :增17/100
        血脂增高0.5点:增28/100
        肥胖增高
        家族史
        吸烟
        .累加风险.........................高胰岛素血症 糖前期并发症................不知不觉就搞定了


        4楼2016-12-31 07:03
        收起回复
          健康管理:
          血糖管理
          血脂管理
          抗血小板管理
          微量白蛋白尿筛查
          饮食管理
          干预


          5楼2016-12-31 07:07
          收起回复
            自制参考 (青少年儿童除外)
            【血脂四项检查】~~~~~~~~~~正常标准~~~~~血脂高前期~~~血脂高症~~~血脂良好
            总胆固醇:2.8~5.17mmol/L~(平均值3.99)~ (4.0 _ 5.16)~~~~5.17~~~(2.8 _3.99)
            高密度脂蛋白:
            男性:0.96~1.15mmol/L~~~(平均值1.055)~(1.055_1.14)~~~~1.15~~~~(0.96_1.055)
            女性:0.90~1.55mmol/L~~~(平均值1.225)~(1.225_1.54)~~~~1.55~~~~~(0.9_1.225)
            低密度脂蛋白:0~3.1mmol/L~(平均值1.55 )~(1.55 _ 3.09)~~~~3.10~~~~~(0.0_1.55)
            老年少年有病无病都共用一个指标测定血脂
            ——不合理
            可见好多人血脂正常却——梗嘞!
            中老年人应当有别
            老年健康避高 (中间值为正常,用以防止血压血糖高症)
            血压血糖高者 (中间值一下为正常,用以减少栓塞风险)


            7楼2017-01-02 09:19
            收起回复
              血脂常规检查
              甘油三酯:0.56~1.7mmol/L(中间值1.13); 血脂高前期为1.13~1.70
              总胆固醇:2.8~5.17mmol/L(中间值4.00); 血脂高前期为4.00~5.17
              男性:0.96~1.15mmol/L
              女性:0.90~1.55mmol/L
              低密度脂蛋白:0~3.1mmol/L


              9楼2017-01-05 08:04
              收起回复

                1 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糖尿病预防计划(DPP)研究[1]中,共收集3234例糖耐量减低患者(IGT)(伴空腹血糖≥5.6mmol/L)。[url]http://随机[/url]分为[url]http://安慰剂[/url]对照组1082名,[url]http://生活方式[/url]干预组(减少[url]http://脂肪[/url]和热量摄入,保证每周运动150min)1079名和二甲双胍组(1700mg/d)1073名。研究始于1996年,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干预组和二甲双胍组的糖尿病发生率分别较安慰组下降58%和31%,而且这种效果无性别、种族和民族的差异。虽然生活方式干预比二甲双胍更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但有相当数量的IGT患者不能很好地坚持饮食和运动治疗,从而不能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与此同时,在国内陆菊明等[2]对二甲双胍在糖耐量低减病人的干预研究中发现,二甲双胍能降低该类患者的空腹血糖和服糖后1h血糖,因此可延缓向2型糖尿病的转变。


                10楼2017-02-10 17:16
                收起回复
                  2025-05-29 05:48:11
                  广告
                  糖前期预防概念
                  空腹血糖>5.6,则为“糖尿病前期”。
                  我国居民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高达50.1%。就应该去检查糖耐量,如果此时糖耐量异常,从医学角度来讲,
                  处于糖尿病前期,说明人体的糖调节功能已经受损,但尚没有糖尿病的症状。
                  如果这时不从生活方式入手进行干预,那么迟早一天会得糖尿病。
                  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且又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
                  指空腹血糖处于6.1——6.9mmol/l之间的状态
                  为糖耐量异常IGT
                  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0mmol/l之间的状态
                  Ⅱ型糖尿病
                  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新观点:II型糖尿病发病原因在于血液循环系统和肝脏的代谢。
                  只要把这个调好,糖尿病就能不治而愈.而目前所谓的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大多是循环系统的并发症,而非糖尿病引起.更可以这么说,
                  糖尿病是循环系统的并发症。
                  解决办法:
                  (一)糖前期的自我主动干预
                  1、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食汽水、薯条等高热量的饮料和食物,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摄入量,多食青菜、100微克以补硒和维生素来预防糖尿病。
                  2、适量运动。以轻度活动开始,根据个体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
                  3、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4、若饮食、运动干预无效,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者通过及时、合理的饮食、运动等干预治疗,大部分人可以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二)糖前期的药物干预
                  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基础上,采用药物干预的方法能更有效对付糖尿病前期。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还不能有效降低血糖,或者一时难以改变多年习惯的生活方式,不能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就要考虑药物干预。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降低31%的患病风险,胰岛素增敏剂、阿卡波糖也可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还能增加糖尿病前期患者向正常人的转化率。
                  不主动干预
                  铸成大错
                  一旦真生成
                  悔之晚矣


                  13楼2017-04-30 17:36
                  收起回复
                    早期干预
                    中老年人糖前期
                    吃点小药挺好的
                    坐视慢慢糖尿病
                    无药可医太憋屈
                    二甲双胍
                    除难降低血糖,
                    减轻体重外,
                    尚能改善血脂紊乱,
                    如降低总胆固醇(TC)
                    和甘油三酯(TG)水平,
                    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较大剂量二甲双胍改善血脂紊乱更明显。
                    二甲双胍尚能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降低血液粘稠度
                    二甲双胍肠溶片不良反应率低
                    临床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肠溶片的降糖作用与普通二甲双胍相似,但其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通二甲双胍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可以在进餐前半个小时服用,非肠溶制剂应选择进餐中或餐后服用,可以减轻胃肠道刺激症状。


                    15楼2017-05-02 16:56
                    收起回复
                      【作者】 武宁;
                      【导师】 李强;
                      【作者基本信息】 第二军医大学, 内科学, 2009, 博士
                      【摘要】 肺腺癌是原发性肺癌的一种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肺癌总发病人数的30%。由于肺腺癌多发于肺周边,且早期即可侵犯血管和淋巴管而发生远处转移,因此,多数肺腺癌在初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时机。目前对肺腺癌患者的治疗以化疗及放疗为主。
                      尽管随着新型辅助化疗药物及肺癌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肺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由于肺癌病情进展快,且部分患者对化、放疗存在耐受性差、耐药性强等问题,总体治疗效果并不满意。据统计,中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15%。因此,寻找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肺腺癌的治疗效果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治疗。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观察到,二甲双胍对肿瘤患者似乎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和肿瘤相关死亡率。这一现象近期已得到了部分基础研究的证实。
                      通过对乳腺癌、结直肠癌及前列腺癌等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活性。然而,二甲双胍对肺腺癌的生长增殖是否具有相似的抑制作用尚未见报道;其发挥抗肿瘤活性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本课题从细胞实验出发,检测了二甲双胍对肺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16楼2017-05-02 17:08
                      回复
                        【作者】 俞兰;
                        【机构】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摘要】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干预肥胖者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效果。方法:115例行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IFG合并IGT的肥胖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n=66)和安慰剂组(n=49);
                        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疗程1年,之后继续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
                        结果:二甲双胍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正常血糖转归率、孤立性IGT或IFG的转归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且二甲双胍组空腹血浆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浆血糖(2hPG)、血脂、体重指数在治疗后显著降低,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无变化。
                        结论:用二甲双胍干预IFG合并IGT的肥胖者,费用相对低廉,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糖尿病前期阶段治疗的选择。


                        17楼2017-05-02 17:12
                        回复
                          【作者】 毕腊梅;
                          【Author】 BI La-mei;Yulin Health Center in Wuhou District;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糖耐最减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收治并诊断为糖耐量减低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控制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0.75g/d。
                          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并分别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腰围改变、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
                          结果
                          (1)预治疗后,治疗组BMI、腰围、FBS、PBS均明显好转,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组12个月内无发展为临床糖尿病的患者;
                          对照组12个月内有6例(17.6%)发展为临床糖尿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用于糖耐量减低的干预治疗可有效的延缓或预防临床糖尿病的发生。


                          18楼2017-05-02 17:14
                          回复
                            【作者】 季晓珍; 官常荣; 杜晓明; 陈日秋;
                            【Author】 JI Xiao-zhen,GUAN Chang-rong,DU Xiao-ming,CHEN Ri-qiu Department of Endocrine Secretion People’s Hospital of Zhejiang,Lishui 323000,Zhejiang,China
                            【机构】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应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变化情况。
                            方法:筛选糖尿病前期患者176例,随机分成二甲双胍治疗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组52例,在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60例,根据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制定热能。给予低脂饮食,控制饮食,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
                            对照组64例,仅给予一般生活方式干预。测定干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脂、hs-CRP、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
                            结果:经干预治疗2年后,对照组糖耐量转为正常21例(32.81%),转为糖尿病12例(18.75%);二甲双胍组糖耐量转为正常41例(78.85%),转为糖尿病3例(5.77%),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转为正常32例(53.33%),转为糖尿病4例(6.67%)。
                            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2年后,二甲双胍治疗组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且二甲双胍治疗组效果优于强化生活方式... 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前期; 二甲双胍; 强化生活方式;
                            【基金】 浙江省丽水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丽科(2007)70号文件)【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治疗学 (2011年08期)


                            19楼2017-05-02 17:15
                            回复
                              2025-05-29 05:42:11
                              广告
                              【作者】 杜兴旭; 王春梅; 曹艳华; 王云东;
                              【机构】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北华大学药学院; 解放军222医院; 吉化总医院;
                              【摘要】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异常(IGT)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效果.
                              方法:
                              IGT合并MS患者72例,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低热量、低脂肪饮食和中等体力活动、戒烟、限酒,血压高者给予降压等,血脂异常者给予调脂,同时加用盐酸二甲双胍片250~500 mg(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3次/d,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变化。结果: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BMI、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均好于治疗前,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GT合并MS患者应用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
                              【关键词】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糖耐量异常; 代谢综合征;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坛 (2011年12期)


                              20楼2017-05-02 17: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