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税吧 关注:411贴子:1,555

回复:研究一下中级会计实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禽兽啊!竟然这么久没有跟新!明开始吧!睡觉。


IP属地:河南71楼2017-02-05 21:58
回复
    55页第九题单选,无论如何都看不懂答案,没办法,先放着吧。今天效率颇低,只看了十几道单选题。
    今天就到这里。


    IP属地:河南72楼2017-02-06 23:33
    回复
      公允价值模式下是不计提折旧和摊销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多选题主要是区分好房子的状态。
      成本模式下:折旧都是下个月折旧上个月的金额,所以折旧往往是新增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下个月折旧上个月的;减少的时候当月还有在计提一次,其实这一次计提的是上个月的金额。摊销和折旧时间上差了一个月,摊销都是摊销当月的,当月新增则当月就开始摊销;当月减少则当月就停止摊销了,因为结束了,不再符合摊销的定义了。
      土地使用权的问题,需要区分情况:如果是自用的话,属于无形资产;如果是商品房的话,属于存货属性;如果是出租的话,那就是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跟着房子的属性走。
      其他的暂时还没什么,主要就是考察区分情况和属性的。
      多选题就这样。


      IP属地:河南73楼2017-02-07 10:25
      回复
        公允价值模式下也不计提减值准备;
        出售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形成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其他业务成本(这个前面的题目中其实有涉及,还是会计分录没记住);
        主要还是把之前考题的会计分录记住,基本的都可以通过题目参考出来。
        存货属性的商品房改为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差额记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
        自用属性的商品房改为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和账面差额记在其他综合收益中。
        简单来说,存货就是商品,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处理,本来就是商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模式看问题很正常;自己用的属于其他综合收益的属性,自己用的偶然发生对外销售,差额往其他综合收益中处理。


        IP属地:河南74楼2017-02-07 10:51
        回复
          会计分录手写一遍增加点印象。
          自行建造大楼的会计分录
          1、借:原材料 2340
          贷:银行存款2340
          借:在建工程2340
          贷:原材料2340
          借:在建工程200
          贷:库存商品200
          借:在建工程1110
          贷:应付职工薪酬:1110
          借:固定资产 3560
          贷:在建工程3560
          对比答案,第一个分录中不要使用原材料而是用工程物资。
          2、3560-50=3510
          3510/20/12*4=58.5万元
          3510/20=175.5万元
          合计:234万元
          所以计提折旧234万元。
          本题考查折旧的时间(当月不提下月提)
          写错了,因为第一问的合计值是3650万元,结果笔下误写成了3560,造成第二问继续错误,结果应该是240。这个错误留着,不做更改,什么时候看到什么时候给自己提个醒。
          3、借:投资性房地产3650
          累计折旧 240
          贷:固定资产 3650
          忘了是什么了240
          分录错误,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4000(第三问的成本要素在第四部分给出,做题时没看到)
          累计折旧240
          贷:固定资产3650
          其他综合收益590
          这里需要辨析一下,转换包括几个常见的情况,1、转为成本模式;2、直接转为公允模式;3、成本模式向公允模式再次转换。
          转换的时候也要分情况,如果是直接转成本模式,前后成本一致倒没什么问题。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固定资产
          涉及累计折旧时,累计折旧当然反着加进去,结果就是:
          借: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如果是成本转公允,前面其实已经对该情况叙述过了,这里再重复一次。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方法里不带成本二字,则其分录里就带着成本这两个字)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下带着成本二字,则其分录不带成本二字)
          累计折旧需要反映在其中,于是分录就成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贷:投资性房地产
          这两者是有差额的,差额反应为: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涉及提取盈余公积的,还要计算出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和盈余公积在借方贷方需要看差额具体情况,贷方表示赚钱了,借方表示赔了。这里按赚了处理。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贷:投资性房地产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
          盈余公积
          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投资性房地产的金额和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的金额抵消后的结果就是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实际“净值”,净值和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也就是公允价值)的差额在贷方,表示净值小于公允值,当然是增值了呗。
          但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转变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时候直接转变为公允价值模式,怎么办?
          其实转的时候很简单,就是把固定资产往投资性房地产-成本里面转,累计折旧记在借方(累计折旧这玩意在转换的时候,永远和被转的一方反着写,上面成本转公允模式的时候也是写在借方)。
          然后问题就出现了,特么的有差额!!!!!
          是的,就是这么神奇。
          因为成本法是有多少是多少直接转的,所以没有这个问题,但公允模式下,成本和公允价很自然就有差额,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其实前面选择题的时候就遇到这个问题了,在复述一下。
          自用房地产改投资性房地产直接转公允模式出现差额的,差额记在其他综合收益中,就是这个题的情况;
          如果不是自用的,属于存货性质的商品房,在改投资性房地产直接转公允模式出现差额的,差额记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
          究其原因,我想,自用的不属于经常发生销售项目,出现个差额直接反映在收益中了,以后就不再动了;存货属于经常发生的销售情况,存货的变动记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以后会经常变动最后集中反映。记得有个交易性金融资产什么来着,不是固定资产,不过好像也经常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概就这么个意思吧。
          好了,第一题前三问停一下。


          IP属地:河南75楼2017-02-07 17:10
          回复

            先停这儿吧~


            IP属地:河南76楼2017-02-07 17:17
            回复
              4、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4200
              不知道什么科目15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4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不知道什么科目150
              其实写出这个分录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特别扯淡,不过还是硬着头皮写了。光出现两次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我就觉得这分录有问题,看了答案,果然。。。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借:银行存款300
              贷:其他业务收入300
              这里再一次出现眼瞎的情况,题目说的很清楚是年租金300万元,租期两年,自己又看成了两年租金300万元。。。。审题不仔细,再次错误出现。
              这里可以看出,投资性房地产收到的租金以及出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是不需要对成本进行变动的,只需要针对变动的部分以及收到租金作分录即可。
              5、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借:银行存款300
              贷:其他业务收入300
              说明即便是到期了,只要不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理,就还是针对变动的部分单独处理即可。分录和第四部分一样,没有区别。


              IP属地:河南77楼2017-02-07 20:19
              回复
                6、这个部分就是对投资性房地产最后的处理。
                很不幸,我忘记了怎么做的了,回头看看前面的总结
                确认时候三步走:
                1,确认收入
                2,确认成本
                3,确认损益(说人话就是,确认你赚多少还是赔多少)
                好,让我根据前面的总结自己试试,看看效果如何。
                第一,确认收入,此处以应收账款减少为收入
                借:应付账款5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4350
                营业外收入650
                第二,确认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43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4000
                -公允价值变动300
                第三,确定损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
                贷:其他业务成本300
                上面的分录是抄的原来的总结内容,数字是自己计算的,结果是数字都是正确的,说明之前的总结是正确的,完全可以套用。最后的300万,比较的是最初的成本4000万,所以,第二步骤的公允价值变动就是整个变动的合计表现,第三步在确认损益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注意公允价值变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借贷方向永远反着做)。主要还是分录做的不熟练,下手不知道写什么分录,不过这个总结没有问题。
                不过答案多了一个分录:
                借:其他综合收益590
                贷:其他业务成本590
                这里会出现这个玩意,主要原因在于:
                之前总结的考题属于用成本模式核算,然后转为公允模式,其中的成本模式和公允模式的价值差额已经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来表现过了,所以不需要再最后再一次表现出来。
                这个题目中直接使用的就是公允价值模式,所以在自用房地产转变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时候出现的差额,这个差额用其他综合收益表现出来,之后的公允价值变动和其他业务收入并没有对该会计科目造成影响,因为我们后面处理的时候只是针对以公允模式开始处理投资性房地产后的价值为基数,也就是最初确认时的4000万元,自用转变为投资性时的差额可一直没有动过。但最后我们还是将该投资性房地产处理了,所以,也需要对它进行处理。这里记住了,其他综合收益一般都是用来冲减其他业务成本的。
                延伸一下:
                为什么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都减其他业务成本,但是其他综合收益冲减其他业务成本才会影响损益。
                首先有两个前提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损益类科目
                其它综合收益:是权益类科目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冲减其它业务成本,是损益内部的变化,对损益整体没影响
                其它综合收益冲减其它业务成本,是从权益转到损益,影响损益。
                好了,第一题就到这里吧。说明前面的总结很到位,也说明自己审题不仔细外加分录没记住。
                不过不抱希望给一遍过,第一遍能理解就行。


                IP属地:河南78楼2017-02-07 21:04
                回复
                  第二题。
                  1、16.06.30为转换日
                  2、3000/20=150万(每年)半年即75万元的计提折旧。
                  额。。。累计折旧往哪儿进呢?
                  借:不知道75
                  贷:累计折旧75
                  看了看答案,是管理费用。。。。。
                  注意,这里计提的折旧是转为公允模式前计提的,公允模式是不需要计提折旧的。。。我刚好用反了。不过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写分录的时候自然就不知道写到哪里去了,因为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属于成本模式下才有的,这里不能适用。。。。。所以,就是管理费用了。。。。
                  3、租赁期开始日的会计分录
                  公允模式,所以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2800
                  累计折旧375
                  贷:固定资产3000
                  其他综合收益175
                  我去,竟然写对了。。。。。这里的房子属于自用,所以归入其他综合收益。累计折旧只计算转变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的部分,两年半的时间确定累计折旧金额,剩下的差额其实就是净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其他综合收益就笑纳了。
                  会计分录果然是越写越容易明白。
                  4、2016年取得租金为半年期,年租金150万元的一半,也就是75万元。
                  借:银行存款75
                  贷:其他业务收入75
                  果然,又写对了。看来,也就这么几个情况,捉摸透了无非变变形式罢了。
                  5、计算对2016年年度利润的影响。
                  2016年前半年累计折旧75万元,后半年取得租金75万元,16年转变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时候形成其他业务收益(错了,是其他综合收益)175万元,所以最终影响金额就是175万元。
                  算错了。。。。。
                  答案是这么来的,首先折旧75和租金75都是正确的,需要考虑。但转变的时候产生的差额不对年度利润造成影响,造成影响的是公允价值在这一年里面的变动,就是协议签订时期的2800和16年年底的2200比较,差了-600万元,三者相加,影响的结果就是最后-600万元。
                  这里就告诉我们,其他综合收益就是最后用来冲减其他业务成本的,别的啥事没有,不到最后不用操他的心。
                  6、又是将投资性房地产出售,问该怎么做。
                  确认时候三步走:
                  1,确认收入
                  2,确认成本
                  3,确认损益(说人话就是,确认你赚多少还是赔多少)
                  第一步,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2000
                  贷:其他业务成本2000
                  确认的收入就是最后处理时的价款
                  第二步,确认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2100
                  没记住7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2800
                  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就是最初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候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就是最后一次的公允价值,记住了,是公允价值不是最后的销售价值。销售价值已经在收入里面反映过了,不要二次重复。成本只考虑公允价值的差额,最开始的跟最后的公允价值,差额按情况计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没记住的那个是: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记不住的时候记得对应贷方科目,因为就是贷方的公允价值变动的反映。
                  第三步,确认损益
                  大爷的!没记住,一点儿都写不下来!!
                  答案是:
                  借:其他业务成本7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00
                  忘了,确认损益最终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反映,而且,第三步骤的数据是从第二步骤当中抽取的。。。
                  还是写的少。其实,第三步完全可以抄第二步,因为最后确认损益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其他业务成本的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贷方向跟公允价值变动反方向,其他业务成本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方向,只要记着影响的是其他业务成本,这个分录就能写下来。
                  最后补刀
                  借:其他综合收益175
                  贷:其他业务成本175
                  还是原来的原因,还是熟悉的味道,不再解释,前面解释的已经很透彻了。
                  好了,整个题目就是这样,基本上还是对上一道题的小改进。再次证明了总结的很到位同时自己记不住分录,手生的现实。


                  IP属地:河南79楼2017-02-07 22:03
                  回复
                    第三题就不在具体写了,属于纠正错误的问题。
                    主要就是有一点,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虽然都是投资性房地产的组成部分,但是,土地使用权是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转入在建工程成本,他们两个分别摊销与折旧,互相不干涉,不要将二者合并处理。
                    好了,第四章就到这里吧~


                    IP属地:河南81楼2017-02-08 15:30
                    回复
                      下面开始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这个章节是一个重点章节,也是目前为止最重要的章节,13/14/15连续三年出现在计算或者综合题目当中,属于不掌握一定考不过去的那种章节。
                      16年考试没有参加,所以也不知道这个章节在16年的情况,不过无所谓,反正以后还要做近三年真题,有的是机会慢慢了解。
                      这个章节的结构说一下。
                      基本上和前面的章节类似,还是初始计量和后继计量知识的掌握。
                      只不过这一章最后出现一个共同经营的情况。毕竟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经营的时候不见得就是自己一个人说的算,可能有合作经营方的存在。
                      多了一个主体,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自然不能和一般情况相同,单独摘出来形成第三块。
                      整个部分又以第二部分为重点。在后继计量中,有成本法,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这个模式好像和投资性房地产很相似。。。。。
                      不过它也多了一个部分,就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好了,这个章节的基本结构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本章内容多且复杂,不过没关系,慢慢磨,总能磨出来的。


                      IP属地:河南82楼2017-02-08 15:40
                      回复
                        第五章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和初始计量
                        第一部分 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首先解释一下长期股权投资是个什么意思,讲得就是: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时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
                        后面说了两种情况,说了一大把也没看明白是个什么意思,咱简单点儿来。
                        说的干脆点就是:1、对子公司投资;2、对合营企业投资
                        对于子公司很容易理解,那这个公司就是自己的,当然是自己说的算。
                        问题就在于对合营企业的理解。
                        这里需要辨析一个词组: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
                        联营企业是指投资者对其有重大影响,但不是投资者的子公司或合营企业的企业。当某一企业或个人拥有另一企业20%或以上至50%表决权资本时,通常被认为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则该被投资企业可视为投资者的联营企业。
                        合营企业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是指由两个或多个企业或个人共同投资建立的企业,该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必须由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决定。
                        合营企业不同于联营企业。投资者对联营企业只具有重大影响,即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只具有参与决策的权利,而不具有控制权;而合营者对投资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具有控制权,虽然这种控制权是共同控制。
                        也就是说联营企业属于:我对你有重大影响,但是我没有控制权;合营企业属于:一定具备控制权,只不过属于多方的共同控制。
                        大概就是这么个区别。


                        IP属地:河南83楼2017-02-08 19:14
                        回复
                          第二部分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初始计量包括两种情况:1、企业合并形成;2、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
                          主要是第一种情况为重点,第二种情况基本属于一带而过的情况。
                          好,我们开始。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的定义就不在说了,就是二合一或者N合一(N大于等于二)
                          主要是合并分为两种情况,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需要说明一下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区别。网上有个解释简单粗暴,但是非常容易理解: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就是说大老板都是一个人,先现在把下面的属于他的小公司合并了。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说老板是不同的人,他们之间的企业合并了。
                          为什么要区分两种情况?
                          网上有个解释挺不错的:
                          一般正常的企业投资行为,即非同一控制,我们认为交易是公平的,交易双方都是自愿、理性的。因此,对于这种投资交易,买方以实际支付的价款确认投资成本,卖方以收到的价款和该投资的成本之差确认收益或亏损。
                          而如果交易双方处在同一个控制方之下,即同一控制,我们就不能认为交易是公平的,交易双方也不一一定是自愿和理性的。如果仍然采用非同一控制的会计处理方法,控制方就有可能通过买卖方相互倒手,做大一方的资产和盈利,做小另一方的资产,致使会计表达失真。为了避免这种状况,会计引入同一控制的处理方法,以净资产为基础确认投资成本,缩小会计操纵空间。
                          就是这么个意思。。。。。。
                          也可以看出,主要的形式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是主要形式。
                          好,搞清楚基本情况后开始说说会计处理。
                          先说第一个,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IP属地:河南84楼2017-02-08 19:16
                          收起回复
                            同一控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三种情形,这里简单叙述不做过分延长,因为不知道是不是考试的重点。
                            1、转让现金、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的形式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产
                            负债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分录是不平的。
                            因为这里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包括:净资产账面价值+商誉;而无论是投出的资产还是承担的负债所表现的账面价值都不一定正好与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相等,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差额。
                            这个差额怎么办?
                            本质上来讲,我们用投出资产、花现金、承担负债都是付出了直接的代价获得长期股权投资,本质上属于一项投资行为,目的是为了实现控制。原理上两者应当是等价的,如果中间出现了差额,可以理解为投资形成的溢价行为,有一个专门的名词:资本公积。
                            引述一下资本公积的含义:资本公积(capital reserves)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所以,完整的会计分录就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产
                            负债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股本溢价
                            具体情况看差额的方向,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也可能出现在借方。因为也可能是长期股权投资实现了溢价而不是资产实现了溢价。看具体情况决定资本公积借贷方向。
                            到这里仍然没有完成该分录。
                            因为忽略了各种费用的会计处理,这些费用是不能作为资产的一部分成为获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的组成部分,所以只能计入管理费用单独处理。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OK,第一种直接用物质性的财富(现金、非现金资产、承担负债等)以合并方式在同一控制下获取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就是这个样子。
                            最后总结一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产
                            负债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股本溢价
                            (资本公积借贷方向具体看差额的具体情况决定)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好了,同一控制下的物质性的财富以合并方式在同一控制下获取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就是这么回事。

                            这辈子不开车跑一趟西藏真是不甘心。


                            IP属地:河南85楼2017-02-09 15:20
                            回复
                              同一控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三种情形,这里开始叙说第二种情形,第一种叙述以直接的物质为投资的对价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股本
                              需要说明的是,和上面的情况是一个性质,这个分录也是不平的。其实说白了,一个花物质,一个花权益,本质都是一种投资,两者都会有差额,差额都计入资本公积。
                              只不过这里没有资产的参与,资本公积只有股本溢价一个情况。
                              完整的会计分录就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需要说明的是,股本是由发行的股票数量和每股的面值求乘积算出来的。
                              最后还有一个费用的问题,你是不是想写: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如果你写了,恭喜你~写错了!~
                              因为这里的费用和上面的费用不一样。
                              用物质性投资的费用,都是服务性质的中介费,自然是计入到管理费用当中的;但权益性证券形成的费用却不是中介费用,而是与权益性债券直接相关的发行费用。权益性证券的发行费用单独计入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这个会计科目即可,不涉及管理费用。
                              所以,最后的补刀就是: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
                              我们把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整个会计分录连接起来就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
                              OK,同一控制下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会计处理就是这个样子,其实本质和第一种情形是一样的,只不过根据它自身的特点作一下相应的调整即可。
                              好了,第二种情形就到这里吧!~


                              IP属地:河南86楼2017-02-09 1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