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综合(615)
考试时间:2016年12月25日8:30-11:30
一、简答题(每题20分)
1.简述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分离的实验证据。
2.什么是内隐联想测验,简述其特点。
3.新生儿具有面孔识别能力吗,如何证明。
4.什么是学习的正强化和负强化,举例说明。
5.什么是延迟满足任务(delay of gratification),并简述其揭示的心理特性。
6.什么是社会认知?人们在社会认知中遵循哪些原则。
7.非参数检验和参数检验有哪些区别。
8.什么是认知心理学的联接主义倾向。
9.衰减模型如何解释选择性注意的机制。
二、论述题(每题40分)
1.行为主义的两种主要的条件行为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2.设计实验考察合作行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3.某小学校长想考察智力是否会随着年级增加而增长,连续6年测验了同一班级的智商;又想考察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在同一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了一个男生班和一个女生班,并测量了全部取样的智商。问这两项研究应分别使用何种统计学方法,并说明原因。
考试时间:2016年12月25日8:30-11:30
一、简答题(每题20分)
1.简述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分离的实验证据。
2.什么是内隐联想测验,简述其特点。
3.新生儿具有面孔识别能力吗,如何证明。
4.什么是学习的正强化和负强化,举例说明。
5.什么是延迟满足任务(delay of gratification),并简述其揭示的心理特性。
6.什么是社会认知?人们在社会认知中遵循哪些原则。
7.非参数检验和参数检验有哪些区别。
8.什么是认知心理学的联接主义倾向。
9.衰减模型如何解释选择性注意的机制。
二、论述题(每题40分)
1.行为主义的两种主要的条件行为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2.设计实验考察合作行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3.某小学校长想考察智力是否会随着年级增加而增长,连续6年测验了同一班级的智商;又想考察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在同一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了一个男生班和一个女生班,并测量了全部取样的智商。问这两项研究应分别使用何种统计学方法,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