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执拗敏感期
一、执拗敏感期的典型表现
“2岁至3岁的幼儿开始进入执拗的敏感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这时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
——摘自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孩子执拗的这个阶段可能是老师和父母最为苦恼的时期,因为执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让人感到头疼。”
——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二、关于执拗敏感期的成因
孩子成长过程中,之所以会有个执拗敏感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孩子的执拗敏感期,来源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两岁以后的孩子,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和探索能力的提高,他们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越来越多的东西,由此也变得喜欢挑战大人,并从中体会自己的力量。这种所谓的“叛逆行为”恰恰说明孩子长大了,自我意识增强了,开始独立思考,勇于大胆尝试了。这里的自我意识就是指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能力,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是决定其心理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
(2)孩子的执拗敏感期,来源于秩序感(执拗敏感期通常是伴随着秩序敏感期出现的),因为两岁左右的孩子,内心已经有了一定的秩序感,并期待世界按照这种秩序感运行,在做某些事之前,他的大脑中就有一个特定的办事程序,且认为事情只能按照他的设想这样发生,如果有人打破他的设想,也就是他设定的秩序遭到了挑战,他就会发火,也就是为了维护这种秩序而进行抗争。
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要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或许用“执拗”这一概念来表达会更准确些。执拗敏感期的儿童,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尽管有时候这种意愿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胡闹,且一旦被拒绝,就会烦躁不安,奋力反抗,大哭大闹,难以平息。一言以蔽之,执拗敏感期的孩子“喜欢胡闹而且比任何时候都任性”。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们确切知道,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
比如,有人按门铃,钟小安想的是自己去开,如果这时别人开了门,他就会非常恼火,一定要自己重新再关一次再开。比如洗手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开水龙头,如果妈妈不留神顺手帮他开了,他一定要关上再重新开。吃水果的时候一定要用叉子叉给他,用手就不行,等等。如果妈妈无法理解他的执拗。就不能保证他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他也必定会有受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