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吧 关注:9,035贴子:657,884

袁崇焕去关内外考察原因探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天启二年正月28日,侯恂向朝廷举荐袁崇焕
○甲子御史侯恂言镇武大营已溃广宁存亡已在呼吸广宁不守则山海震撼山海不固则京师动摇亟当趋救广宁无孤忠义望援之心而保山海以卫门户实京师以护根本不可一刻缓者兵部仍当悬示榜文明谕军民无得轻信讹言纷纷惊窜风鹤惊惶之日正宜处以镇定辇毂之下多奸细丛杂缉防之令倍宜申饬而戡祸定乱必藉谋臣猛将如锦衣卫都督张懋忠志在吞胡宜授登坛之任见在朝觐邵武县知县袁崇焕英风伟略不妨破格留用从之仍命朝觐各官有才略堪任者作速题留近畿各巡抚都著用心防御《明熹宗实录》
举荐袁崇焕时谈到的是辽事崩坏,广宁溃,山海关震撼,关外形式严峻,侯恂举荐袁崇焕,很显然是想让袁崇焕对辽事有所贡献,是想让其涉足辽事。
另外江日彩举荐袁崇焕,也在向天启的一份奏折《议兵将疏》里提及:
“今邵武令袁崇焕,夙攻兵略,精武艺,善骑射。臣向过府城,扣其胸藏,虽曰清廉之令,实具登坛之才,且厚自期许,非涉漫谈。其交结可当一臂者,闻尚多人。今见觐于辇毂下。枢部召而试之,倘臣言不虚,即破格议用,委以招纳豪杰,募兵练将之寄,当必有以国家用者。”
“募兵练将之寄,当必有以国家用者”,这也明显说了其举荐的目的。


IP属地:江苏1楼2016-12-20 13:38回复
    3,兵部主事的具体责任是什么?下面看看兵科都给事中蔡思充的奏疏:
    ○兵科都给事中蔡思充?言山海一关止有残兵五万皆敝衣垢面一带城垣仍低薄塌圯罗城内器械填塞莫为查验而溃兵逃民团聚如斗之城互煽互惊立见兽散之势枢臣张鹤鸣一手支撑无可推诿而道臣邢慎言张应吾韩初命又不免有烦言访得原任辽东兵备阎鸣泰新升兵部主事袁崇焕皆饶有才略宜敕令分任榆关而总兵孙显祖王国梁就残兵中挑选孰为冲锋孰为守垛参游总哨从中推择日日训练庶可救万分之一乎 上从其言命阎鸣泰以原官起用同袁崇焕等协力赞助《明熹宗实录》
    如果说前面的举荐仅仅说明举荐袁是和辽事有关,那么这份奏疏里就完全明确了袁崇焕作为兵部主事的责任,
    这份奏疏是天启二年二月23日上疏的。


    IP属地:江苏3楼2016-12-20 13:39
    收起回复
      纠正1楼里一点内容:不是广宁溃,而是镇武溃,虽然28日广宁已经溃了,但从侯恂的奏疏内容来看——广宁存亡已在呼吸。广宁溃这件事还没传到朝廷。


      IP属地:江苏6楼2016-12-20 13:47
      收起回复
        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 《明史》
        此人认为,那个满文老档介绍的“一步行者”正是这个退休老兵,他是老奴安排的奸细,是他策反并引领了袁崇焕见了二月初三在塔山的老奴。
        这显然在逻辑上说不通,因为老兵若真是老奴安排策反袁崇焕的奸细,那么老奴可真是开启了上帝视角,因为谁会知道,一个和辽事毫不相关的,在福建做地方官的袁崇焕今后会涉足辽事?老奴未卜先知,预先安排了一个奸细,专门到福建去策反袁崇焕,然后算到袁崇焕由地方调到中央做了兵部主事,又安排了这个老兵引领袁去与老奴在塔山会面。


        IP属地:江苏8楼2016-12-20 14:21
        收起回复
          本人认为,把退休老兵说成是敌国奸细,同样是对先烈的不尊敬,明末关外战争不断,自古沙场几人回?老兵在辽东抗击敌人入侵,捍卫国土,代表的是边疆的卫国战士。百死一生,总算侥幸不死退休回乡,应该得到尊重,不应该亵渎将其打成奸细的成分。倘若志愿军去抗美援朝,回来后得不到尊重,还被打成美奸,这是何天理??


          IP属地:江苏9楼2016-12-20 14:27
          收起回复
            路过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6-12-20 20:09
            回复
              有人质疑,袁崇焕于23日到28日这六天,从北京到山海关进行考察,再从山海关回北京,把往返和考察时间加起来,六天够不够?个人认为用不到六天。
              北京到山海关,全程300公里出头,自行车时速是20公里,骑自行车,按照20公里时速中途不休息需要花15小时,马速自然比自行车快,扣除马要中途休息,再不济15小时也是够的。
              这个时间,也和史料相符,《三朝辽事实录》便有记载:
              ○御史刘廷宣疏云:『广宁望救如望梅,山海谈虏如谈虎。就近应手之人,可朝拜命夕抵
              关者莫如原任尚书李三才。臣同官房可壮特疏奏荐。』
              奏疏里明确说了朝命便可夕抵山海关,那么李三才当时在哪?李三才正闲赋在顺天府通州的府邸里,就在京城附近。
              期间还有委任状要由宣读的人从朝廷出发,到李三才府邸宣告,李三才听旨,再做好准备出发,把这些损耗时间再去掉,那么又省去了一些时间。要知道,准备也要花时间的,当时的兵部尚书张鹤鸣被受命去山海关,他光是准备时间就花了足足一天而饱受诟病。
              ○上遂命本兵(张鹤鸣)视师山海,于二十九日出京。盖上所命之期也。时因行李未办,少逗效圻一日,而言官即有疏摘发排挤本兵,而为经略周旋靡所不至。《三朝辽事实录》
              像张鹤鸣这样便是奇葩,但准备妥当,花个一两个时辰总也实属正常。


              IP属地:江苏16楼2016-12-21 11:57
              回复
                有人对《三朝辽事实录》里“可朝拜命夕抵关(山海关)”有所质疑,本人又找到了另一则资料,正好和《三朝辽事实录》里记载的从北京到山海关所需要的时间相吻合:
                ————宁远势孤难守,宜彻宁远兵民,入守关门,即京师猝有寇警,关门之援,旦夕可至。——《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旦夕可至,正好与《三朝辽事实录》朝命夕抵两方面印证。


                IP属地:江苏17楼2016-12-21 13:39
                回复
                  按照袁崇焕的性格,应该是二月十六日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后,没几天就蹦山海关考察去了。不会等到二十三日。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6-12-21 21:39
                  回复
                    按《两朝从信录》,袁崇焕在被任命为山海监军前,至少考察过天津、玉田、抚宁、山海关、南海口等地。(见下图)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6-12-21 21:58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6-12-21 21:59
                      回复
                        “臣过玉田时”,明白无误表明,袁崇焕曾经到过玉田。联系“关上无余物,抚宁亦荒县”、“竹木草盛于天津”等描写,袁崇焕肯定是实地走访过,才会对各地的物产风土有个大概了解。


                        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6-12-22 09:45
                        收起回复
                          🐉寻唐记 ▎督师袁崇焕开平寻策
                          2016-08-07 李述 唐山大凤凰社区(转自微信)


                          来自手机贴吧23楼2016-12-22 10:28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24楼2016-12-22 10:29
                            收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25楼2016-12-22 1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