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吧 关注:3,051贴子:10,835

【转帖】试论晋朝对儒家最高理想的践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创者为晋吹教徒 @晋宣王司马懿


1楼2016-12-14 20:09回复
    众所周知,大同社会是儒家思想中的人类社会最高阶段,也是儒家对于治理天下的最高水平的理想。那么何谓“大同”呢?
    《礼记·礼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楼2016-12-14 20:11
    回复
      一、河内司马氏与儒家的渊源
      晋王朝的缔造者河内司马氏,是儒家虔诚的信徒。河内司马氏,本为经学世家,有史书与晋武帝本人的话为佐证,
      【司马彪《序传》:朗祖父俊,字元异,博学好古,倜傥有大度。长八尺三寸,腰带十围,仪状魁岸,与众有异,乡党宗族咸景附焉。位至颍川太守。父防,字建公,性质直公方,虽间居宴处,威仪不忒。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言。】
      【《晋书·宣帝纪》: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晋书·礼志》:吾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心一旦便易此情于所天!】
      可见汉朝以来的司马氏,虽未至上公,却坚持以儒学治家,文化水准极高,还能造福家乡父老,“乡党宗族咸景附焉”。作为历史巨人的司马懿,正是这种深厚的家学渊源和特殊的历史环境所造就的。司马氏的胜利,也是儒家思想的胜利,有其时代性与思想性,并不是历史的某个偶然因素与纯粹的军事征服能够简单概括的。


      3楼2016-12-14 20:12
      收起回复
        选贤与能,
        【《晋书·羊祜传》: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散骑常侍、卫将军如故。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
        【《晋书·羊祜传》:会益州刺史王浚征为大司农,祜知其可任,浚又小字阿童,因表留浚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密令修舟楫,为顺流之计。】
        【《晋书·杜预传》: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及祜卒,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给追锋车,第二驸马。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以功增封三百六十五户。】
        【《晋书·张华传》:初,帝潜与羊祜谋伐吴,而群臣多以为不可,唯华赞成其计。其后,祜疾笃,帝遣华诣祜,问以伐吴之计,语在《祜传》。 】
        【《晋书·马隆传》:隆到武威,虏大人猝跋韩、且万能等率万余落归降,前后诛杀及降附者以万计。又率善戎没骨能等与树机能大战,斩之,凉州遂平。 】


        15楼2016-12-14 20:23
        回复
          故人不独亲其亲,
          【《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晋纪·总论》: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馀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於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不独子其子,
          【《晋书·山涛传》: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17楼2016-12-14 20:25
          回复
            使老有所终,
            【《晋书·李密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二十四孝》: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二十四孝》: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二十四孝》: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18楼2016-12-14 20:25
            回复
              壮有所用,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纪》:罢屯田官,以均政役。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
              【《晋书·裴頠传》:贾充即頠从母夫也,表“秀有佐命之勋,不幸嫡长丧亡,遗孤稚弱。頠才德英茂,足以兴隆国嗣。”诏頠袭爵,頠固让,不许。】
              【《晋书·苟晞传》:晞出于孤微,位至上将。】


              19楼2016-12-14 20:26
              回复
                幼有所长,
                【《晋书·司马延祚传》:太康初,诏曰:“弟祚早孤无识,情所哀愍。幼得笃疾,日冀其差,今遂废痼,无复后望,意甚伤之。其封为乐平王,使有名号,以慰吾心。”】
                【《晋书·张华传》:华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钦见而器之。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
                【《晋书·王沈传》:沈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奉继母寡嫂以孝义称。】
                【《晋书·贾充传》:充少孤,居丧以孝闻。袭父爵为侯。】
                【《晋书·魏舒传》: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
                【《晋书·山涛传》: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
                【《晋书·山涛传》: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晋书·乐广传》:方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
                【《晋书·郑袤传》:袤少孤,早有识鉴。】
                【《晋书·李胤传》:胤既幼孤,母又改行,有识之后,降食哀戚,亦以丧礼自居。】
                【《晋书·傅玄传》:玄少孤贫,博学善属文,解钟律。】
                【《晋书·华谭传》: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动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20楼2016-12-14 20:27
                回复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晋书·武帝纪》:于是大赦,改元。赐天下爵,人五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复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逋债宿负皆勿收。除旧嫌,解禁锢,亡官失爵者悉复之。】
                  【《晋书·武帝纪》:六月甲申朔,诏曰:“郡国守相,三载一巡行属县,必以春,此古者所以述职宣风展义也。见长吏,观风俗,协礼律,考度量,存问耆老,亲见百年。录囚徒,理冤枉,详察政刑得失,知百姓所患苦。无有远近,便若朕亲临之。敦喻五教,劝务农功,勉励学者,思勤正典,无为百家庸末,致远必泥。士庶有好学笃道,孝弟忠信,清白异行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敬于父母,不长悌于族党,悖礼弃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罪之。田畴辟,生业修,礼教设,禁令行,则长吏之能也。人穷匮,农事荒,奸盗起刑,狱烦,下陵上替,礼义不兴,斯长吏之否也。若长吏在官公廉,虑不及私,正色直节,不饰名誉者,及身行贪秽,诌黩求容,公节不立,而私门日富者,并谨察之。扬清激浊,举善弹违,此朕所以垂拱总纲,责成于良二千石也。於戏戒哉!”】
                  【《晋书·武帝纪》:乙酉大赦,改元,大酺五日,恤孤老困穷。】
                  *【《晋书·惠帝纪》:于是大赦,改元,孤寡赐谷五斛,大酺五日。】
                  *【《晋书·惠帝纪》:癸卯,以清河王遐子覃为皇太子,赐孤寡帛,大酺五日。】
                  【《晋书·武帝纪》:十二月,班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庚寅,帝临听讼观,录廷尉洛阳狱囚,亲平决焉。】
                  【《晋书·礼志》:及武帝泰始四年,诏刺史二千石长吏曰:“古之王者,以岁时巡狩方岳,其次则二伯述职,不然则行人顺省。故虽幽遐侧微,心无壅隔,下情上通,上指远谕,至于鳏寡,罔不得所,用垂风遗烈,休声犹存。朕在位累载,如临深川,夙兴夕惕,明发不寝,坐而待旦,思四方水旱灾眚,为之怛然。勤躬约己,欲令事事当宜。常恐众吏用情,诚心未著,万机兼猥,虑有不周,政刑失谬,而弗获备览。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惟岁之不易,未遑卜征巡省之事,下之未乂,其何以恤之。今使使持节侍中副给事黄门侍郎衔命四出,周行天下,亲见刺史二千石长吏,申谕朕心,访求得失损益诸宜,观省政教,问人间患苦。周典有之曰:‘其万姓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暴乱作慝犯令为一书,其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每国辨异之,以返命于王。’旧章前训,今率由之。还具条奏,俾朕昭然鉴于幽远,若亲行焉。大夫君子,其各悉乃心,敬乃事,嘉言令图,苦言至戒,与使者尽之,无所隐讳。方将虑心以俟,其勉哉勖之,称朕意焉。” 】
                  【《晋书·李密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犹甚。】
                  【《晋书·刘颂传》:旧修芍陂,年用数万人,豪强兼并,孤贫失业,颂使大小戮力,计功受分,百姓歌其平惠。 】


                  21楼2016-12-14 20:28
                  回复
                    男有分,女有归。
                    【《晋书·食货志》: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
                    【《通典·食货》:晋武帝平吴后,有司奏,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为老、小,不事。】


                    22楼2016-12-14 20:28
                    回复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晋纪·总论》: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馀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於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是谓大同。


                      23楼2016-12-14 20:28
                      回复
                        五、结论
                        自刘彻尊崇儒术,历汉、魏,绵延四百载,至晋,天下大治,王化大行,四夷归附,百姓安居。超越前世,实现儒家理想社会的契机,已然浮现。
                        司马氏抓住历史机遇,勇敢的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后代的治国理政提供了优秀的典范。


                        24楼2016-12-14 20:29
                        回复
                          建议加精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6-12-14 23:04
                          收起回复
                            宣王来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6-12-15 22:02
                            收起回复
                              我不想同28楼讨论任何问题,也不希望这种人再出现在我的帖子中,吧主邀请我来,我的态度很明确,28楼骂街已经触犯吧规,挑战底线,现在要么删帖然后我走人,要么把28楼删楼封禁,@足利高氏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6-12-20 09: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