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行为后要及时服用阻断药物
目前有非常确切的研究证据显示,高危行为后服用阻断药能够降低艾滋病的感染风险。那是不是只要吃了阻断药,就一定能阻断成功呢?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阻断时机、选用哪种阻断药、患者是否全疗程服药,以及患者是否持续存在高危行为等等。所以能不能阻断成功,需要个体分析,个别对待。对于阻断成功率,很难做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根据现有数据回顾性分析,服用阻断药之后,艾滋病阻断失败的几率为5/1000左右。
艾滋病阻断药和抗病毒药其实是一类药,目前常用的是三联药物方案。药物是否能达到阻断目的,这跟HIV 病毒的感染过程有关。以性接触传播为例,病毒先侵犯黏膜部位,穿过黏膜屏障后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淋巴结,并在淋巴结繁殖,最后进入血液。整个过程有几个阻断时机,重要的是要在病毒到达血液系统之前将其杀死,这样就能达到阻断目的。
一般来说,高危行为后越早服用阻断药其成功率就越高,药物的血药浓度能越早上升,就可以保证在病毒进入血液前起效;当然如果能在病毒到达淋巴结前,甚至在通过黏膜屏障之前达到起效的药物浓度,阻断成功率就会更高一些。目前,有效的阻断时机应为高危行为后72 小时,越早越好,2 小时之内最佳。
但目前认为,如果高危行为超过72 小时,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此时病毒很可能已经进入血液,再服用阻断药的话,基本上跟抗病毒治疗效果是一样的。
这种情况下,是否还有必要吃阻断药物呢?具体要看高危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说是直接输注了HIV 感染者的血液,感染风险高达92%~96%,属于非常高危的情况,即使已经超过72 小时,也建议继续吃阻断药。虽然此时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服药对于早期治疗和后续的病情控制来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有非常确切的研究证据显示,高危行为后服用阻断药能够降低艾滋病的感染风险。那是不是只要吃了阻断药,就一定能阻断成功呢?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阻断时机、选用哪种阻断药、患者是否全疗程服药,以及患者是否持续存在高危行为等等。所以能不能阻断成功,需要个体分析,个别对待。对于阻断成功率,很难做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根据现有数据回顾性分析,服用阻断药之后,艾滋病阻断失败的几率为5/1000左右。
艾滋病阻断药和抗病毒药其实是一类药,目前常用的是三联药物方案。药物是否能达到阻断目的,这跟HIV 病毒的感染过程有关。以性接触传播为例,病毒先侵犯黏膜部位,穿过黏膜屏障后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淋巴结,并在淋巴结繁殖,最后进入血液。整个过程有几个阻断时机,重要的是要在病毒到达血液系统之前将其杀死,这样就能达到阻断目的。
一般来说,高危行为后越早服用阻断药其成功率就越高,药物的血药浓度能越早上升,就可以保证在病毒进入血液前起效;当然如果能在病毒到达淋巴结前,甚至在通过黏膜屏障之前达到起效的药物浓度,阻断成功率就会更高一些。目前,有效的阻断时机应为高危行为后72 小时,越早越好,2 小时之内最佳。
但目前认为,如果高危行为超过72 小时,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此时病毒很可能已经进入血液,再服用阻断药的话,基本上跟抗病毒治疗效果是一样的。
这种情况下,是否还有必要吃阻断药物呢?具体要看高危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说是直接输注了HIV 感染者的血液,感染风险高达92%~96%,属于非常高危的情况,即使已经超过72 小时,也建议继续吃阻断药。虽然此时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服药对于早期治疗和后续的病情控制来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