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11日,在连南县大麦山镇上洞村,房氏家族举办了一场以家族为单位的“旺歌堂”。
据悉,上洞村房氏家族在1952年举办过一次旺歌堂活动,1992年举行过一次,时隔24年后的今天,
上洞村房氏家族子孙后代和宗教仪式主持者共608人,一起完成了“旺歌堂”的“壮举”。
旺歌堂其中一项内容是 “过九州”,即“道州”、“辰州”、“青州”、“徐州”、“寅州”、“邢州”、“宜州”、“梁州”、
“拥州”,参加人员沿着竹标之指示反复绕行,行毕,就表示已过“九州”了。
整个过程从早上8点钟不间断到下午3点半才仪式完毕,"过九州"仪式不仅可以使参加者得到法名(去世后名字),
更是为了纪念连南八排瑶先民为寻找生存空间,长途跋涉迁徙瑶山之历史过程。
在现代化文明不断冲击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连南排瑶依旧能坚守信仰,600多人,不管男女老少,仅在16名先生公(宗教主持者)带领下,如期举行传统活动.
这种坚守,不是和当初瑶族先民为了避免被其他族群吞并、封建王朝剿灭,不惧艰辛深入山区求生存
,以保瑶族文化那样英勇而伟大吗?
上洞村是连南瑶村中人数较多,平地较多的村寨,600多名房氏族人正在按着固定路线围着歌堂坪走四圈。

600多人分成十几个小圈,,同样也是要走九州仪式四次,整个过程不断走,偶尔先生公停下念诵经文,
祭祀酒肉给各路神仙祖先,并依次将子孙法名念诵出来。参加此次仪式的头冠、衣服、幡竹等,
最终都会在主人逝世后一同到墓地。


以上两张航拍图片摄影作者---赖文峰





排瑶家族的旺歌堂活动,十几年甚至更久才举行一次,只有排瑶男性与嫁入家族的新媳妇有资格参与该仪式,女孩子只能到出嫁的夫家家族才能捡法名。所以,不管老少,在外面工作的年轻人,
都必须回来参加仪式,才能得到法名,就连当年在腹中还没出世的胎儿,家里长辈也会先替其走过九州
,取得法名。


头冠背后写好的法名

上洞村相邻不远就是连南另一个瑶族支系----过山瑶的寨子,所以聘请了过山瑶歌师做娱乐,
整个过程伴随着锣鼓唢呐声,颇为热闹。当然也少不了传统瑶族长鼓舞表演。


歌堂上的瑶族群众


仪式全部举行完后,全部人回到祖宗祠堂,对着祖先拜三拜,便可回家。
其余的先生公稍作休息,夜晚继续进行各种念诵经文等一系列仪式。





本次房氏家族先生公合影,中间四位主事先生公,其余为先生公弟子。

据悉,上洞村房氏家族在1952年举办过一次旺歌堂活动,1992年举行过一次,时隔24年后的今天,
上洞村房氏家族子孙后代和宗教仪式主持者共608人,一起完成了“旺歌堂”的“壮举”。
旺歌堂其中一项内容是 “过九州”,即“道州”、“辰州”、“青州”、“徐州”、“寅州”、“邢州”、“宜州”、“梁州”、
“拥州”,参加人员沿着竹标之指示反复绕行,行毕,就表示已过“九州”了。
整个过程从早上8点钟不间断到下午3点半才仪式完毕,"过九州"仪式不仅可以使参加者得到法名(去世后名字),
更是为了纪念连南八排瑶先民为寻找生存空间,长途跋涉迁徙瑶山之历史过程。
在现代化文明不断冲击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连南排瑶依旧能坚守信仰,600多人,不管男女老少,仅在16名先生公(宗教主持者)带领下,如期举行传统活动.
这种坚守,不是和当初瑶族先民为了避免被其他族群吞并、封建王朝剿灭,不惧艰辛深入山区求生存
,以保瑶族文化那样英勇而伟大吗?
上洞村是连南瑶村中人数较多,平地较多的村寨,600多名房氏族人正在按着固定路线围着歌堂坪走四圈。

600多人分成十几个小圈,,同样也是要走九州仪式四次,整个过程不断走,偶尔先生公停下念诵经文,
祭祀酒肉给各路神仙祖先,并依次将子孙法名念诵出来。参加此次仪式的头冠、衣服、幡竹等,
最终都会在主人逝世后一同到墓地。


以上两张航拍图片摄影作者---赖文峰





排瑶家族的旺歌堂活动,十几年甚至更久才举行一次,只有排瑶男性与嫁入家族的新媳妇有资格参与该仪式,女孩子只能到出嫁的夫家家族才能捡法名。所以,不管老少,在外面工作的年轻人,
都必须回来参加仪式,才能得到法名,就连当年在腹中还没出世的胎儿,家里长辈也会先替其走过九州
,取得法名。


头冠背后写好的法名

上洞村相邻不远就是连南另一个瑶族支系----过山瑶的寨子,所以聘请了过山瑶歌师做娱乐,
整个过程伴随着锣鼓唢呐声,颇为热闹。当然也少不了传统瑶族长鼓舞表演。


歌堂上的瑶族群众


仪式全部举行完后,全部人回到祖宗祠堂,对着祖先拜三拜,便可回家。
其余的先生公稍作休息,夜晚继续进行各种念诵经文等一系列仪式。





本次房氏家族先生公合影,中间四位主事先生公,其余为先生公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