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风吧 关注:77贴子:13,460
  • 13回复贴,共1

大明1937。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12-06 23:21回复
    向小强轻叹道:
    “陛下,您什么时候走?”
    “我不走。”
    向小强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朱佑榕望着天空,很坚定地道:
    “我不会离开南京的。我是大明的天子,大明天子从来都是跟国都共存亡的。”
    郑恭寅摇摇头,无奈地道:
    “唉,我们已经劝说过无数次了,没用啊……”
    不会吧……这是朱佑榕吗?这还是那个娇生惯养的朱佑榕吗?
    向小强相当意外。“天子守国门”,的确是大明的传统。没想到到了20世纪的今天,这份传统还保留着。清军三百多个师已经压在对岸了,还有列车炮。朱佑榕留守南京,是坚信南京守得住?还是真的抱定了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12-07 03:24
    回复
      向小强曾经很羡慕那些当代强势国家的国民。他们的国民在海外被杀害、被绑架,哪怕只有几个人,国家也会用尽一切手段去保护、营救。为了几个普通国民的生命,国家不惜出动直升机、特种部队,不惜侵犯别国的领海领空,甚至不惜发动战争。美国、以色列……他们不是羊群国家,他们是虎狼国家。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12-07 12:11
      回复
        “你有没有想过,你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向小强有些意外。这个问题倒很像是长辈经常问晚辈的。不过该怎么讲呢?向小强觉得,自己现在又不是还在校园里,自己现在位高权重,可以说已经是在“将来”之中了。
        “学生不明白,”向小强小心地说道,“沈公说的‘将来’是指……?”
        沈荣轩微微一笑,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过了片刻,他又问道:
        “你现在职位是人民卫队司令,军衔是中将,爵位是伯爵。而且,你现在才二十几岁。你有没有想过,到你五十岁、六十岁的时候,又该在一个什么位置呢?”
        向小强默然,没有说话。
        沈荣轩看着他,笑道:
        “留出空间来,小向。留出空间来。……我当初就没有看错你,你果然是好样的。但是,小向,来日方长。要留出空间来。……你还要成长几十年,不能一步就把将来几十年的路全走完了。要不然,将来几十年,你就没有路可走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1-04 15:28
        回复
          可是,这种天子和臣子之间的恋爱,是多么的隐秘,多么的压抑,多么的不可预期。这种爱情,能够开花结果的希望,是多么的渺茫。
          尽管如此,它也让朱佑榕激动得浑身颤,静静地吞着眼泪。这对朱佑榕来说,已经很知足了。自己一直深深暗恋的人,偶然得知他也深深的暗恋着自己……这种巨大的幸福感,朱佑榕已经把它当作上天的额外恩赐了。
          也许将来,向小强还要继续娶一大堆老婆,自己也要嫁给某位王子……但是在今后的回忆中,能有这么一段埋藏在心里的秘密,也是足够幸福的事情了。在这一刻,两人是彼此相爱的。不但彼此相爱,还知道对方也这样爱着自己。……在这一刻,两人的心属于对方,就已经足够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12-08 03:33
          收起回复
            内阁大臣中,赞成北伐的代表人物是6军大臣、海军大臣、工业大臣。反对北伐的代表人物是外交大臣、财政大臣、通商大臣。
            因为“收复故国”、“北定中原”这些话,现在的大明人不管是不是真的这样想,却已经是祖祖辈辈挂在嘴上说了好几百年了。“要收复故国”已经像“要忠孝礼义廉耻”一样,成为大明人的一种基本道德观念了。所以赞成北伐派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开始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而反对北伐的人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说:好,我不反对北伐,但是我不赞成我们这一代北伐。因为我们这一代北伐的话,条件如何如何不成熟,我们如何如何没有把握,一旦失败,我们大明帝国就会如何如何……既然历代都把北伐这个历史任务传了下来,那么我们这一代为什么要那么着急呢?在我们没有必胜把握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这个历史任务传下去。等到我们的后代一旦有了必胜把握、历史时机成熟了之后,再一举收复故国,岂不是更稳妥?
            这一种人的代表就是外交大臣。
            另一种就是直接表态:我压根儿就反对北伐这件事。在我们的军力足够防卫国土的情况下、在满清并没有来主动进攻我们的情况下,我们主动挑起对清战争,把整个大明拖入一场大规模的、长期的、胜负难料的战争,这不符合大明人民的利益。人民都不希望战争。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民-主、富足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民,更不希望战争。他们希望把现在的幸福生活继续下去。战争一旦失败,人民连现有的都没有了。南明人民将和北明人民一样,也沦为奴隶。
            “当‘国家统一’和‘人民幸福’相冲突的时候,”通商大臣说道,“我们毫无疑问应该把‘人民的幸福’至于最高位置。因为归根到底,‘国家统一’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我们现在没有全民投票,但我想诸位一定都不会否认:那就是一旦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全民投票的话,反对北伐的票绝对是压倒多数的。大家相不相信?”
            这一种人的代表就是通商大臣。
            通商大臣提出这种观点后,会场一片寂静。好半天没人说话。
            明显的,北伐派的道德优势一下子就被削掉了一半。不能不说,通商大臣这一派的观点更实际,也更符合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新潮流。可以说,他们站到了另外一种新的道德制高点上。那就是:人民的幸福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个很难反驳。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7-12-08 22:17
            回复
              一个南逃者拼命挥动双臂,拼死往自己的方向游。在他身后几米处,一艘清军巡逻艇翻着浪花,不紧不慢地跟着,艇上大探照灯牢牢地把他照住。艇上的几个清兵冷漠地看着他。有两个清兵站在船头,都光着膀子,一人手里提着铁锚爪,一人手里提着一大卷铁丝。两人一边探身望着水里的人,一边不断回头,让掌舵的调整方向。
              水里的人无论怎样死命地拍水、或是改变方向,都始终游不出探照灯的大圈。而身后黑色的、巨大的巡逻艇就像个悠闲地玩弄猎物的老虎一样,一米一米地慢悠悠靠近。以巡逻艇的度,完全可以一下子就追上他,从他头顶上轧过去,让螺旋桨把他绞成肉酱。但是艇上的清兵更愿意活捉他。
              因为每活捉到一个南逃者,艇上的清兵就可以得到一块大洋赏钱。因此每个驻防在明清边界的清兵,都会很积极地捉捕南逃者。当兵几年期间,如果运气好,真捉到了这么十几个南逃者,那么回家后,就很能改善家里的贫困境况了。
              清廷也更愿意活捉南逃者。把他们用铁丝血淋淋地穿成一串,牵着走回各自原籍,然后召集起他们的邻里乡亲看看他们的惨状,羞辱一番后再当众处决。这样效果比直接打死在长江里好的多了。这样不但能恐吓更多有南逃想法的人,还能让每一个人形成这样的印象:南逃是没有用的,肯定是要被抓回来的。让抓回来更惨。只要还有一丝活路,就忍着吧。大家不都这样忍着的么,怎么不是一辈子。
              巡逻艇的艇几乎就要切倒那个水中的逃亡者了。那个人仍在拼命地挥动双臂,但是表情已经绝望了。站在船头的清兵扬起了铁锚爪,像个渔民一样瞄准水中,猛地把铁锚抡出去。
              水中南逃者的旁边激起一团水花,这一下钩空了。穿上清兵拉着绳索把铁锚拽上来,又瞄了一下,再次抡出去。
              向小强贴着炮镜,此时浑身一阵战栗。尽管看不见水里是否泛出血水,但他凭感觉知道,这下钩住了。
              果然,艇的清兵开始用力往上拉,水里的人绝望地挣扎着。这下看清楚了,溅起的水花都是红色的了。不过好像只是钩住了肩膀,水里的人竟然抓住锚抓,一下子从自己肩上拔了下来。带下了一大块血肉。他用一条胳膊在水里挣扎着,一边转过身子朝艇上大喊着什么,又指了一下自己脑袋。
              东岸观测堡这边,向小强看明白了,他这是请求船上的清兵直接把他打死,不要把他活捉上去。他知道,一旦被活捉回去,那将比死更可怕。
              但是船上的清兵怎能因此拒绝一块大洋,没有理他,仍是挥起锚爪,看准了用力钩下去。
              水里的人凄惨地挣扎了两下,彻底放弃了,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船头两个清兵兴高采烈地拉动绳索,把一个血淋淋的人钩上船。然后船上的探照灯转向别的方向,很快又照住了另一个正在奋力游水的人,巡逻艇掉转船头,掀着浪花向他冲了过去。
              巡逻艇身子横了过来,这下向小强可以看清了,艇上已经有了四个血淋淋的人,都被迫站在船帮上,一条粗铁丝穿过他们的肩膀,一头绕在栏杆上,一个清兵正拿着铁丝的另一头。另两个清兵按住钢钩上来的人,一清兵拿着一个长锥子似的工具,在他的肩膀上穿刺过去。那个逃亡者拼命挣扎着,但是力气已经耗尽了,转眼间一条铁丝就从他的肩膀“走”了过去,把他和先前的四个人穿成一串。
              ……
              但这只是对面江面上多处惨剧中的一处而已。但是更多人比他幸运,没有被这样活生生的“钩回去”,而是后背中弹,直接沉入江中。
              到目前为止,从东岸能看到的江面上的南逃者,已经有几十个了。他们无一不在死命绝望地游泳。游得最远的人已经快游到江心了。但是在他的身后,大多数的人都被子弹或铁锚爪追上,血染长江了。
              更让人心灵震颤的,那些逃亡者并不是清一色的青壮男子,还有至少二三成的女人!
              很多逃亡者就是拖家带口南逃的。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就算私逃成功,留给自己老婆孩子的会是什么命运。
              那些男人不但自己拼命游,还推着抱着木板的女人。那些女人紧紧抱着木板,拼命扬起惨白的脸,努力的吐出水、吸进空气,双脚在后面拍打着,为自己的男人增进推力。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大人,看样子是小夫妻,而且他们好像水性都很好,推着一个大木盆,拼命地往南游。
              那木盆里盛的什么,尽管在东岸看不见,但是谁都能想出来了。……那是他们的孩子。
              但是显而易见,这样的逃亡者因为“累赘”太大,几乎都没逃脱死亡的命运。巡逻艇也似乎特别爱追逐这样的“家庭式逃亡者”。因为他们拖家带口的游不快,既好现也好追,而且一旦追上了,通常都能整个家庭全体活捉。男人是不会丢下自己的老婆孩子单独游走的……
              这对于船上同样贫苦的清兵来说,一次就能得到好几块大洋。他们每次都笑得合不拢嘴,像丰收的渔民一样,兴冲冲地把他们的猎物像穿鱼一样穿起来,固定在船帮上。
              ……
              黑暗中,只听到朱佑榕在闷声的地哭。但是整个观测堡里的大臣将军们,也都正陷入从未亲眼见过的震撼景象中,竟然谁也不会开口安慰陛下。
              向小强也是从未见过这样的人间惨剧。他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要冰凉了。
              他难受之极,动了动身子,感觉脚尖碰到了旁边一个人。但那个人的脚马上像触电似的缩回去了。他放下望远镜,扭头看去,身边的一个黑影正是十四格格。
              十四格格也端着望远镜,浑身僵硬地望着远处的情景。她上半身轻轻晃动着,好像几乎就要摔倒了。
              向小强不禁猜测,在前几年,在十四格格掌管粘杆处的时候,她的粘杆处是否也参与“侦破”过这样的“集体偷渡案件”,“粉碎”过这样的“人蛇集团”……
              答案也许不言而喻吧……
              向小强看着虚弱的十四格格,很想伸只手给她,让她靠在自己身上。但是他在心里叹了口气,没有这样做,扭过头来,继续端起望远镜。
              ……还是等心情平静了再说吧……
              ……
              最先几个逃亡者已经游过了江心。但他们的动作明显缓慢了,极度的惊恐和疲惫,已经让他们到了虚脱的边缘。
              突然,近处的江面上亮起了几处灯光,照亮了十几面大明旗帜。
              那是明军巡逻艇!他们早就等在这里,一旦逃亡者游过了江心分界线,他们立刻亮灯靠上去接应。
              那几个筋疲力尽的逃亡者瞬间看到了希望,又奋力地朝着亮灯的大明旗帜游过来。十几艘巡逻艇灯火通明,照耀着艇上的大明海军军旗,翻着浪花,主动往逃亡者方向靠近。艇上的水兵拿着救生圈,一只接一只地扔向水里的人。
              但是水里的人快要虚脱了,好几只救生圈都没抓住。但是艇上装满了救生圈。在靠近的途中,水兵不停的扔,好像大明的救生圈不要钱一样。……当然了,这时候和人命比起来,救生圈当然不要钱了。
              几十秒后,一艘明军巡逻艇靠近了一个逃亡者。艇上两个水兵先后跳进江里,快向那个筋疲力尽的人游过去。很快,两个水兵就抓住了他,把他救了上来。紧接着,巡逻艇又驰向另一个游过江心线的人……
              每一艘明军巡逻艇的艇身上,都有用白漆写的几个大字。那几个字写得很大,而且都比较歪歪扭扭,好象是水兵们自己写上去的。
              距离很远,波浪起伏,向小强从望远镜中看了半天,也没有认出来那几个字是什么。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17-12-09 09:13
              回复
                “向大人,不是说了吗,这些东西,给那些老百姓看看就算了,咱们这些人还是讨论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这些虚的不能当吃不能当穿,说实话,我们就算答应了你们这两条,你们能得到一点好处吗?我们北清的老百姓,是能地里多长几斤庄稼还是怎么的?我跟你说,就算是你们现在拿着这两条去问我们的老百姓,他们都不见得待见你们。最多我们也学英美一回,来个全民表决,问老百姓是愿意接受你们这两条呢,还是每家愿意要两斤白面?你想想是什么结果?那时候你们就没话说了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9楼2017-12-11 22:40
                回复
                  “话说……”向小强转着烤羊肉的铁钎,吸着鼻涕笑道,“话说……有一次希特勒和斯大林在日内瓦开会,两人闲谈间,互相攀比谁的保镖对自己最忠诚。斯大林提议,两人各自命令自己的保镖从这十层楼的大饭店窗口跳下去,看谁的命令管用。希特勒一口同意。
                  “希特勒争强好胜,先把自己的贴身保镖叫了进来,指着窗口说:‘汉斯,我命令你从这儿跳下去。’汉斯马上吓得痛哭流涕,抱着希特勒大腿苦苦哀求,说:‘元啊,您不能这样啊!我还有老婆孩子哪!’希特勒被感动了,觉得很对不起他,拍拍他肩膀,让他出去了。
                  “接下来该斯大林了。斯大林把自己保镖叫进来,指着窗口说道;‘伊万,从这儿跳下去。’伊万二话不说,推开窗户就要跳。希特勒一把把他拉住,吼道:‘你这个傻瓜,这是十层,跳下去你会死的!’伊万一边挣扎着一边骂道:‘快放开我,该死的,我还有老婆孩子哪!’”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8楼2018-01-09 13:47
                  回复
                    “榕榕,我和你一样,深爱着这个国家,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但是……人是会变的。我们现在都很年轻,也很单纯,很容易就能为了一些理想、为了一些高尚的念头,而放弃自己的实在利益。但我们老了之后呢?当我们年纪大了,会不会变得刚愎自用、贪图享乐?当我们习惯了手中的巨大权力,习惯了周围人对我们的阿谀拍马、曲意奉迎之后,会不会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会不会觉得整个国家都欠我们的?会不会觉得是我们养活了全国民众,而不是相反?
                    “是啊……榕榕,我和你想的一样。即使我们不会这样,即使我们一直不会变、到老也和今天一样,那怎么保证我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怎么保证我们的亲戚、我们的七大姑八大姨也和我们一样?你知道,由于我们掌握着无限的权力,我们所爱的人,他们也会成为所有人竭力讨好的对象……而他们未必像我们一样爱这个国家……他们会成为一个不受约束的特权阶层,成为像北清权贵们那样的人……要不了几十年,这个阶层就会慢慢瓜分掉国民财富,瓜分掉大明社会现有的机会,瓜分掉公平正义……我们的大明也会成为第二个北清,让几十年宪政改革的成果化为乌有。”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3楼2018-01-10 19:57
                    回复
                      阁下哪里找的,我非常喜欢。


                      IP属地:广东64楼2018-01-16 10:36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9楼2018-04-12 18:43
                        回复
                          苏联与北清的不同
                          虽然在书里面,苏联和北清看起来好像半斤八两,都是极端封闭,生活水平也都是差的一逼,连日本这样的生活条件都可以对这两个国家产生吸引力,但他们两个的内在还是有所不同的。
                          北清是民族压迫加封建统治,民众贫困的根源在于满清朝廷无限制的剥削和压榨。
                          苏联则是极左思想下的极权统治,民众贫困的根源在于工农剪刀差,还有就是禁止发展农副产品和粮食征集。以及极端计划经济对市场经济的限制。哪怕你能生产东西也不能拿去卖钱。
                          简单来说,北清是在你生产东西卖完以后把钱抢走,苏联则是干脆禁止你生产东西和买卖活动。北清你可以看到流氓官吏勒索小摊小贩,在苏联基本上就没有小摊小贩。
                          但是他们两个,不管是哪种情况事实上都无法持续太久,甚至可以说北清可能稍微比苏联还好一点。因为至少北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市场经济,而苏联则是完全没有。事实上,本位面非洲留学生去苏联的时候都觉得莫斯科还不如拉各斯。但是如果讨论政权稳定程度,苏联基本上吊打北清。


                          IP属地:海南82楼2021-06-20 2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