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保监会举办保险扶贫新闻发布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副总裁徐海峰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该公司近年来开展大病保险业务、参与扶贫工作的主要情况。
在谈及通过大力推动大病保险以更好地实现利民惠民方面,徐海峰表示,截至2016年9月底,中国人寿31个省级分公司在200多个城市与政府合作,开展25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覆盖4亿城乡居民,行业领先。4年间已累计为800多万人次(400多万人)支付赔款220多亿元。大病患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基础上提高十几个百分点。
“去年8月,一位藏族老人在家收拾完家务睡着了,火炉里蹦出的火星点燃了牛粪堆,引爆了墙角汽油桶。老人膝下无儿无女,平时夫妻二人相依为命,靠低保金生活。老人烧伤后住院共花费41万元,基本医保报销10万元,民政补助5万多元,而大病保险则报销了24万余元。对此,老人和老伴都非常感激。”据徐海峰介绍,自2012年11月,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以来,中国人寿承保了“三州一市”220多万群众,在克服海拔高、条件艰苦、藏区农牧民居住分散、服务半径大等困难后,积极依靠地方政府,先行先试,不断探索欠发达民族地区大病保险工作。
“为更好地提供大病保险服务,中国人寿在行业内首家开发了专门的大病保险信息系统,开展一站式结算,免去参保人预先垫付医疗费用。”徐海峰表示,中国人寿依托遍布全国城乡的服务网点,快速搭建便民服务网,在部分地区探索开展异地结算、异地转诊等服务。同时,通过包括驻院代表在内的一支专职服务团队,宣传医保政策,协助办理住院手续,开展住院探访,使参保人顺利享受到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为了使百姓的看病钱真正用到刀刃上,中国人寿还通过合署办公、驻院代表、信息系统监控、异地核查等方式介入医疗过程,全方位开展医疗费用管控。例如广东江门大病保险,中国人寿便组建了驻院代表、医保专员、稽核人员三支队伍,全面介入医疗管控,同时开展预防保障和自助体检等家庭医生服务,探索开展事前治未病。
在积极参与医疗救助经办、多维扶贫方面,徐海峰表示,自2003年中国人寿率先参与新农合经办管理以来,已先后探索出了“新乡模式”、“洛阳模式”和“郑州模式”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典型模式。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已开展300多个医疗经办项目,年度服务人数5000多万人,管理资金60多亿元。其中包括40多个医疗救助经办项目,提供医疗审核、调查、支付服务,有效支持了地方健康扶贫工作。徐海峰举例称,中国人寿六盘水分公司所辖盘县支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率先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的“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参保群众办理一次手续就可享受三重医疗保障,参合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医药费用保障水平达到95%以上。
在扩大保险供给、创新扶贫方面,徐海峰表示,自2008年6月,保监会确定中国人寿为全国首个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公司以来,中国人寿便积极推进小额保险业务,在保险精准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地区、特定环境,积极推行一揽子扶贫保险方案,涌现出了“宁夏‘扶贫保’”、“甘肃‘两保一孤’”等一批扶贫典型模式。截至目前,中国人寿13家省级分公司已承保470多万贫困农户。近年来,中国人寿还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在广西天等县、湖北郧西县、广西龙州县和湖北丹江口等地开展了定点帮扶,主动对接贫困县政府,积极搭建电商平台“惠生活”,免费把当地农产品放到平台上来销售,不收取任何服务费,借助中国人寿庞大的员工和营销员队伍,帮助当地农户销售农产品。目前,第一批20种产品,首期销售额预计超过100万元。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推动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的重大政策,为保险业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科学的顶层设计。下一步,中国人寿将立足主营业务特点,紧紧依托大病保险,进一步丰富创新扶贫举措,更深、更广地参与扶贫工作。”徐海峰说。
在谈及通过大力推动大病保险以更好地实现利民惠民方面,徐海峰表示,截至2016年9月底,中国人寿31个省级分公司在200多个城市与政府合作,开展25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覆盖4亿城乡居民,行业领先。4年间已累计为800多万人次(400多万人)支付赔款220多亿元。大病患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基础上提高十几个百分点。
“去年8月,一位藏族老人在家收拾完家务睡着了,火炉里蹦出的火星点燃了牛粪堆,引爆了墙角汽油桶。老人膝下无儿无女,平时夫妻二人相依为命,靠低保金生活。老人烧伤后住院共花费41万元,基本医保报销10万元,民政补助5万多元,而大病保险则报销了24万余元。对此,老人和老伴都非常感激。”据徐海峰介绍,自2012年11月,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以来,中国人寿承保了“三州一市”220多万群众,在克服海拔高、条件艰苦、藏区农牧民居住分散、服务半径大等困难后,积极依靠地方政府,先行先试,不断探索欠发达民族地区大病保险工作。
“为更好地提供大病保险服务,中国人寿在行业内首家开发了专门的大病保险信息系统,开展一站式结算,免去参保人预先垫付医疗费用。”徐海峰表示,中国人寿依托遍布全国城乡的服务网点,快速搭建便民服务网,在部分地区探索开展异地结算、异地转诊等服务。同时,通过包括驻院代表在内的一支专职服务团队,宣传医保政策,协助办理住院手续,开展住院探访,使参保人顺利享受到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为了使百姓的看病钱真正用到刀刃上,中国人寿还通过合署办公、驻院代表、信息系统监控、异地核查等方式介入医疗过程,全方位开展医疗费用管控。例如广东江门大病保险,中国人寿便组建了驻院代表、医保专员、稽核人员三支队伍,全面介入医疗管控,同时开展预防保障和自助体检等家庭医生服务,探索开展事前治未病。
在积极参与医疗救助经办、多维扶贫方面,徐海峰表示,自2003年中国人寿率先参与新农合经办管理以来,已先后探索出了“新乡模式”、“洛阳模式”和“郑州模式”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典型模式。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已开展300多个医疗经办项目,年度服务人数5000多万人,管理资金60多亿元。其中包括40多个医疗救助经办项目,提供医疗审核、调查、支付服务,有效支持了地方健康扶贫工作。徐海峰举例称,中国人寿六盘水分公司所辖盘县支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率先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的“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参保群众办理一次手续就可享受三重医疗保障,参合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医药费用保障水平达到95%以上。
在扩大保险供给、创新扶贫方面,徐海峰表示,自2008年6月,保监会确定中国人寿为全国首个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公司以来,中国人寿便积极推进小额保险业务,在保险精准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地区、特定环境,积极推行一揽子扶贫保险方案,涌现出了“宁夏‘扶贫保’”、“甘肃‘两保一孤’”等一批扶贫典型模式。截至目前,中国人寿13家省级分公司已承保470多万贫困农户。近年来,中国人寿还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在广西天等县、湖北郧西县、广西龙州县和湖北丹江口等地开展了定点帮扶,主动对接贫困县政府,积极搭建电商平台“惠生活”,免费把当地农产品放到平台上来销售,不收取任何服务费,借助中国人寿庞大的员工和营销员队伍,帮助当地农户销售农产品。目前,第一批20种产品,首期销售额预计超过100万元。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推动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的重大政策,为保险业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科学的顶层设计。下一步,中国人寿将立足主营业务特点,紧紧依托大病保险,进一步丰富创新扶贫举措,更深、更广地参与扶贫工作。”徐海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