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吧 关注:847,099贴子:53,115,417

书读三遍其义自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看图,后看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2-02 16:39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2-02 16:39
    收起回复
      2025-07-27 12:18: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自己占个二楼,再慢慢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2-02 16:40
      回复
        小时候看《水浒传》,最失望的是宋江这个人。说是爱习枪棒,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可我书都读完了,也没见他使出像样的一招一式。遇到险境,不是叫苦,就是跌足,要么拨马先逃,潜身躲藏,全无半点英雄气概。真纳闷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诸英雄何以竟与此等人为伍,并尊其为头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2-02 16:56
        回复
          楼主真乃奇人也,古人要读百遍,楼主只需三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2-02 16:58
          收起回复
            乐善好施,能服于人。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2-02 17:04
            收起回复
              怎么没有?宋江有时候还仗剑念诀,高喊一声“疾!”,破了对手的神通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2-02 17:06
              收起回复
                涉世稍深,又看出宋江伪善和权诈的一面。他谦恭礼让、乐于助人,骨子里却工于计算,支配欲极强。这一印象,后来在金圣叹的评本里得到了印证。可我始终不解的是,梁山泊人才济济,施耐庵何以让这么个人位居群雄之首,因而觉得这是小说的一大缺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2-02 17:08
                回复
                  2025-07-27 12:12: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小时候奶奶告诉我宋江不让林冲杀高俅开始,就对他没啥好感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2-02 17:12
                  收起回复
                    近读《水浒传》,忽然茅塞顿开:施耐庵是在通过宋江的成功以警世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12-02 17:19
                    回复
                      宋江以忠义的化身自居,连自我介绍时也忘不了说“俺是梁山泊义士宋江”,但细检其所为,殊难找到忠和义的踪影,充其量只有一些博施的善行而已。宋江的“替天行道”常被视为“忠”的表征。这“替天行道”是句含混话。天之大德曰生,宋江所行的却是杀戮。他从法场得救,要做的头件事就是烧杀:火烧无为军,杀死黄文柄一门良贱四五十人。黄某不管平素为人如何,在宋江一事上无可指责,他仅仅维护了朝廷的利益。退一步讲,即使宋江有理由仇杀,杀的应是黄文柄一人,而不该是合家老小。对此,连称许宋江的李贽老先生也大摇其头,批道“大不是,大不是”。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2-02 17:29
                      回复
                        宋江忠君的神话还建立在“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口号上。也不知这贪官和皇帝的界限宋江是怎么分的。不知他践踏的王法,是贪官的,还是朝廷的﹖他率众攻的城、掠的地、杀的官兵、抢的国库,是贪官的,还是朝廷的﹖他劝降和逼降的剿捕将领,是贪官的,还是朝廷的﹖他拉秦明、呼延灼、关胜等人背叛朝廷,抬出的理由是,梁山好汉企盼朝廷招安。可这些人根本不需要绕一个落草——招安的大弯子,他们已是在为朝廷效力。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12-02 17:57
                        回复
                          宋江受招安是否符合施耐庵本意,现在不得而知,值得关注的不是宋江招安后的行为,而是求招安的心理。我们知道,传统的仕途是“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文不成、武不就的宋江,没有待价而沽的资本,县衙小吏已是他事业的顶点了。可宋江不是安分之人。他言必称忠义,但有两处却显现出心迹:一是得知晁盖等人在梁山做大事业,自言自语流露出艳羡之情;一是酒后题诗“敢笑黄巢不丈夫”。庙堂既然无法靠近,就在江湖上迂回发展。当然,走江湖也得凭本事吃饭,但有个“义士”名头,不啻怀里揣着“铁券丹书”,近可以保身,远可以腾达。待得当上梁山寨主,总算有了与“帝王家”交易的本钱。倒霉的是那些诚心聚义、共襄盛举的异姓弟兄,糊里糊涂就被宋江给卖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12-02 18:04
                          回复
                            一文钱憋死英雄汉,仗义疏财才是大义,可见当时社会底层的困苦,口号一传十,十传百,自然就响了。


                            IP属地:上海17楼2016-12-02 18:06
                            收起回复
                              2025-07-27 12:06: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12-02 18: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