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th2000吧 关注:16,978贴子:254,928

回复:【心情】20161202感悟:3年前的24岁,3年后的30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伙子,可以呀,你,别愣着了,说的就是你,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吧。”
“哥哥,我不小啦,你怎么还叫人家小伙子呀。”
“哥说你小,你娃就小,别墨迹了,让你去你就去,哥哥看好你哟!”
“哇塞,固哥,你简直就是我的伯乐,我等这一刻,等的黄花菜都凉了。”
翌日,班超,带着三十七个人,整装束发,胯下三十八匹战马。
班超使团,一行总共三十八人,来到窦固府前。
“固哥,班超定不辱使命,亦不忘固哥您的知遇之恩。”
“去吧,小伙子,你可以的。”


IP属地:北京22楼2016-12-02 01:45
回复
    言毕,班超带着自己的使团,绝尘而去。
    西域,我来了。
    西域,我班超来了。
    西域,你是我的。
    这一年,班超,41岁。
    此刻,班超豪情万丈。体内冷却多年的血,又再次沸腾起来了。
    接下来的时代。
    是属于我的时代。
    傅介子,张骞可以立功西域,我为什么不可以。
    西域,我已在路上。
    此后,班超纵横西域,万里封侯,在西域一待就是三十八年。
    西域,我把我的余生都献给你。
    好了,班超的故事先讲到这里。


    IP属地:北京23楼2016-12-02 01:46
    回复
      第三个故事 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北宋,真宗年间,四川眉山,一个小孩出生了。
      这个小孩,小时候,一点也不喜欢读书,不过骨子里却有着李白、杜甫一类人的侠气,游走于天地四方之间。
      若干年之后,这个小孩8岁了,感觉自己年纪也不是特别小了,觉得还是该读点书。于是,这个小孩开始学习断句、作诗文,古人嘛,那时候,大家都学介个滴。不过,读了没多久,小孩开始叹息“没意思诶,不读了,不读了,一点意思没有,不好玩,不好玩”。从此,小孩又放弃了刚刚拿起的书本。


      IP属地:北京24楼2016-12-02 01:47
      回复
        去青城山干啥,寻找余沧海?
        余沧海,“林平之,你把裤儿脱了,你个没雀儿的东西,你个龟儿子,到处喊人找老子,老子才没偷你们家的辟邪剑谱,再说,你娃找个宋朝的人找老子爪子,老子那时还没出生勒”。
        林平之,“怪我咯”。


        IP属地:北京26楼2016-12-02 01:48
        回复
          又过了十年,帅锅,45岁了,这十年,帅锅,还是那么帅,依然在家里继续读书,考究古今治乱得失,继续亲自教授二儿子和三儿子。期间,帅锅曾带着两个儿子前往成都,拜访当时的益州知州张方平,这个张方平可不得了,生平有一项成名绝技,凡文章书籍,皆过目不忘。
          张方平和帅锅的两个儿子聊了一会天,拍案而起,激动的握着帅锅的手,“帅锅呀,帅锅,你不仅长得帅,生的娃也个个都这么帅,这样吧,我出几道题考考这两个小娃娃”。
          随后,张方平一番出题,两个娃娃一番答题。张方平看了两个娃娃的答题,再次拍案而起,再次激动的握住了帅锅的手,接着又握了两个娃娃的手,然后对帅锅说,“你的这两个娃娃呀不得了,老二,天纵奇才,老夫生平从未见过如此之年纪有如此之大才之人,老三,沉稳有大略,他日必当立不世之功勋。帅锅,你们父子三人都这么有才,我要向欧阳修大人举荐你们”。


          IP属地:北京29楼2016-12-02 01:50
          回复
            又过了一年,帅锅,46岁了。此时的帅锅,早已将名声看的很淡了,不过,两个儿子这么有才华,可不能埋没了,于是帅锅带着两个儿子再次来到了京城参加考试。期间,帅锅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修看了帅锅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欧阳修看了之后,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欧阳修什么人物,社么样的世面没有见过。
            究竟是什么文章让欧阳修这样的大人物看了都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这里我们把原文直接贴出来,大家都很熟悉的,当然也是非常精彩的,相信大家曾经都背诵过这篇文章,里面的一些佳句,大家现在应该也是能够朗朗上口的。原文如下:


            IP属地:北京30楼2016-12-02 01:51
            回复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IP属地:北京31楼2016-12-02 01:51
              回复
                这篇文章,大家都很熟悉吧。没错,这篇文章就是大名鼎鼎的《六国论》。
                这位帅锅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两个天才儿子就是苏轼和苏辙。
                欧阳修看了苏洵的文章后果断做了一个决定,向朝廷推荐苏洵。
                次年,苏轼苏辙同榜应试及第,名震京师。
                再次年,宋仁宗招苏洵去参加考试,苏洵称病,未去。
                再两年,北宋名臣韩琦看不下去了,这么有才华的人,没人保举,哥今天来举荐你。
                于是,苏洵当官了,当什么官不重要,此时的苏洵,于名望已不是那么重视了。苏洵仍继续潜心研究学问。
                数年之后,一直到1066年,苏洵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年。
                最后,提一下,苏洵在《六国论》之外,还有很多好文章,其中特别出名的就是那篇写给苏轼苏辙兄弟的《名二子说》。
                好了,苏洵的故事也讲完了。


                IP属地:北京32楼2016-12-02 01:52
                回复
                  PS:这篇文章从昨晚(2016年12月1日凌晨3点半)开始写的,原本以为半个小时就可以写完,以为写七八百字就可以了,写完后就可以发了继续睡觉的,结果没想到了将近8千字,从3点半写到早上8点钟,然后上班还迟到了20分钟,哈哈,并且还没有写完,早上8点钟的时候写了差不多4千字。
                  晚上9点多回来,又继续写,又写了4千字,一直写到现在(2016年12月2日12点过1分),12月1日都写过了,原计划是12点钟之前发出来的。凡事不强求,哈哈,就像文中最后说的那样能立则立,不能立就往立的方向去,直到立,立了还不止,继续立,立无止境。


                  IP属地:北京34楼2016-12-02 01:53
                  回复
                    这思想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6-12-02 11:37
                    回复
                      写的挺好的。


                      36楼2016-12-02 13:35
                      回复
                        如何破之表示要加精!!!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6-12-03 22:36
                        回复
                          顶起


                          IP属地:上海42楼2016-12-04 1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