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小麦市场形势分析
1.小麦丰产,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同比大幅增加
继2006年我国开始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今年是我国第三年执行此项政策。从收购数量上看,截止到9月20日,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六个主产省已经收购了416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292万吨,预计占到今年我国小麦总产的37.8%。来自国家粮食局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11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小麦5714.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585.8万吨,占今年小麦总产量的51.8%。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003.3万吨,占收购总量的88%,占到今年小麦总产量的50%,比上年同期增加1467.9万吨。国家大举入市收购小麦,初衷是保证丰收年景下粮食价格的稳定,不致小麦价格丰产价跌,但从实际情况看,这项政策不但维持了小麦价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麦价的上涨。
2.小麦商品率增加,市场流通小麦进一步减少
托市小麦收购数量大增则表明新产小麦商品率的大幅度提高。今年新麦上市之前,本人曾撰文分析,今年农户小麦的惜售心理将持续。然而从实际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虽然在新麦收购开始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农民囤粮惜售心理有一定的增强,但随着价格的快速上涨,农民的惜售心理逐步有所缓解。从市场调查情况看,河南中南部地区从开秤初期的0.76元/斤快速上涨至0.81元/斤之后,农民售粮积极性逐渐增加,因此也就推动了今年托市小麦收购数量大增的形势。从总量上分析,2006年,我国最低收购价小麦总收购量达到4000万吨,造成了当年农户存粮减少,形成了当年11月份市场小麦流通阶段性短缺。而今年我国托市小麦总量超过了4100万吨,高于2006年。今年河南省收购小麦总量将近2500万吨,占到预期小麦产量的80%,按照统计数据计算,河南省小麦的商品率将至少在80%以上,其他如江苏、湖北、安徽等省的小麦商品率也相对较高。除去口粮,农民可作为销售的小麦数量已降低至较低水平。
3.今年第四季度,小麦市场关注重点仍为托市粮拍卖
在2006、2007年的第四季度,由于农民惜售程度较高,季节需求较为集中,国家拍卖小麦进度略有迟缓,短期的阶段性供给短缺格局形成,由此而形成了阶段性小麦价格高涨的市场形势。虽然粮食加工企业不会连续几年犯同样的错误,在夏粮收购期间增加了粮食的收购力度,但资金、场地的限制,面粉厂等加工企业的粮食存储量不可能有非常大的规模。并且,从国家开始销售,企业参与拍卖以及运输、出库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从参加拍卖到粮食入库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这期间正是加工企业等米下锅的时间,其心理急切可想而知。而此时,国家作为当时我国小麦存储量最大的持有者,及时进行临时储存小麦的销售乃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