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乘风的作品不仅仅是享受,更是一种参悟。这种参悟倒不是读者对作者五体投地的崇拜,而更多的是跟着作者用佛性与禅心感悟世界感悟人生感悟文学。
“一个文学家首先应该是一位思想家”。记不得这是哪位名人说的一句话了,然而“文学即人学”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王乘风文集》中的作品大都蕴含了这样的特质。洋洋洒洒的三本文集,在我看来作者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在“人生下来都是不美的,甚至是丑的,可人的一生若是不断地向着光明和美好努力,即使死了,也会被世人像神崇拜着”(见《王乘风文集》上 《孤独成秋》)这种彻悟思想的指引下写就的。
通读王乘风的文集,首先,第一感觉就是作者对生活的洞察是十分通透的。这也正应了《红楼梦》里面的一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无论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还是过去生活中的一个不经意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都羽化成了隽永难忘饱含哲理的小品美文。她的文章真的达到了“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境界,或者表达出了“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我知道一切的身外之物都是晓雾微岚,唯有心活一江水,才会滋润永久的灵魂”(见《王乘风文集》上《深冬深冬》)。没有深邃的思想,睿智的洞悉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而这样的文字,在她的文集中真是俯仰皆是随处可见的。
其次,在王乘风的文集中处处都流露出作者喜欢幽静独处的天赋秉性。可能善于观察善于思想善于慎独的人大都如此吧,不然被后人看作是智慧化身的诸葛亮怎么会在《戒子书》中就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千古遗训呢?又怎么会有法国雕塑家奥古斯迪•罗丹的经典传世之作《思想者》问世呢?宇宙天地间,唯有静静的思想者才能通今博古明了红尘世事,晓谕前世今生。
另外,在王乘风的文集里,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使人感受到一种小夜曲的宁静与清雅,仿佛远离尘世的山泉小溪在静静地流淌。她荡涤了尘埃,远离了喧嚣,净化了灵魂,亮丽了人生。无论是《静夜如歌般委婉》、《思念没有彼岸》,还是《春雨润》、《与春天一起老去》都宛如一曲曲静谧幽雅只适合一个人静静欣赏玩味的小提琴名曲。其中的享受恐怕只有亲临其境懂得音乐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得懂与透。
品读《王乘风文集》里的作品大都如她在《渐去渐远的慢板》这篇作品里写到的一样:“美得简直就是一首叫不出名的古典乐曲,直击人灵魂……”。然而,她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又是寂静无声的,宛如一个个静静流过的日子,淡淡的无声无息。然而,只要用心感悟的人就会发现在这看似无声的文字里,却有着不同凡响的佛性与禅心。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不揣浅薄的认为,王乘风作品里许多篇章都是引领人参悟大道参悟红尘,震撼心灵的洪钟大吕,是响彻寰宇唤醒人性之美的惊雷之作。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读王乘风的文集真的有这种感觉。因为我们既要在“红尘浪里”谋生,又要仰慕那“孤峰顶上”的境界。把自己的感受与一己之见变成文字写下来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