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又是一个大旱年。
那一年,粮食欠收。平日里,人们没有太大的奢望,也没有更高的奢求,尤其是老人们,只图的是养家糊口,一日三餐,不图稀稠,只要让一家老少不饿肚子,就很不错了。
进入冬天,人们似乎更紧张起来,天寒地冻,粮食不够吃,尽管想尽各种办法节约粮食,还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进入腊月,还要为了过年,想方设法要去赚钱,要买上一些过年的必需品:要割上几斤肉;要买上一斗小麦,磨成白面;要买上一些蔬菜;还有一瓶质量极差的白酒。人们没有太高的奢侈要求,想的是,过年的时候,孩子们能穿的崭崭新,年夜饭能有饺子吃,招待亲戚有肉有酒,就很知足了。于是乎,在人们的心里就有了“宁可穷一年,不可穷春节”的俗语,这也是那时候人们过日子的心声。
那一年,粮食欠收。平日里,人们没有太大的奢望,也没有更高的奢求,尤其是老人们,只图的是养家糊口,一日三餐,不图稀稠,只要让一家老少不饿肚子,就很不错了。
进入冬天,人们似乎更紧张起来,天寒地冻,粮食不够吃,尽管想尽各种办法节约粮食,还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进入腊月,还要为了过年,想方设法要去赚钱,要买上一些过年的必需品:要割上几斤肉;要买上一斗小麦,磨成白面;要买上一些蔬菜;还有一瓶质量极差的白酒。人们没有太高的奢侈要求,想的是,过年的时候,孩子们能穿的崭崭新,年夜饭能有饺子吃,招待亲戚有肉有酒,就很知足了。于是乎,在人们的心里就有了“宁可穷一年,不可穷春节”的俗语,这也是那时候人们过日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