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诗诗题《寻香山堪上人》,题下注:元本、今本“堪”作“湛”,也未加改动。当然他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严谨,但已经难能可贵了。同时,他保留宋版的编次,而把元本、今本多出的五十三首列入“补遗”,并在“补遗”卷内逐一注出元本所无、今本所有者,这样,宋本、元本与今本所收诗作的多寡与差异一目了然,比现行许多校注本的体例要好得多。但顾道洪也有两点失误。首先,他并不了解刘须溪本有两种版本,而且他也未明白点出,宋本中的诗,有些刘本并未收入。其次,他没有注意到活字本,也没有留心,《唐十二家诗集本》(即他所谓国朝吴下刻本、今本;此本以下均简称丛刊本)和活字本虽然都是分体本,所收诗的数量只相差两首(263首与261首),但其差异却很值得讨论。其后的研究者,基本上也都忽略了这两点。本文首先重点讨论这两个问题。
刘须溪评本在明代颇为风行,高榛《唐诗品汇》所选孟诗即录入不少刘须溪评语。正德以后,明人开始将许多唐人诗集改编为分体本(大多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排、五绝、七绝的次序),刘评本也常依此原则改编,如《孟浩然诗集》三卷,上卷五古、七古60首;中卷五律77首;下卷五律67首、七律4首、五绝13首、七绝6首,共277首,北京国家图书馆有藏。④也有版本加人他人评语,如凌蒙初朱墨套印《孟浩然诗集》二卷,加入李梦阳评语;②《孟襄阳集》二卷,加入袁宏道评语。(此本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有藏)。③这些版本不但分体改编,所收作品还常参照其他版本加入刘本未收作品(如凌蒙初本增至267首),殊非原本面目。
保留刘本原初面貌的版本现在已很难见到。杨守敬《日本访书志》提到日本元禄庚午年刻的
《孟浩然诗集》三卷,云:
书分上中下三卷,凡游览五十七首,赠答三十一首,旅行三十首,送别四十首。宴乐十七首,怀思十五首,田园十九首,共二百九首。首题“孟浩然诗集卷上”,次行题“须溪先生批阅”,三行题“吉安元鼎校正”(当是日本人)。⑧
很幸运的是,这个本子已收入长泽规矩也主编的《和刻本汉诗集成-唐诗·第一辑》(古典研究会,昭和五十年)。⑤我核算过,此本各类所收作品数及全本总数,确如杨守敬所言。此本的存在,可以证明,刘须溪评本原来有一个209首的版本。
明朝人熟知的刘须溪评本,是一个经过增补的版本,顾道洪说:
元本刘须溪批点者,卷数与宋本相同,编次互有同异,类分标目,凡十条:游览诗五十七首,赠答诗四十三首,旅行诗三十首,送别诗四十首,宴乐诗十六首,怀思诗十五首,田园诗十九首,美人诗七首,时节、拾遗各三首,共二百三十三首。
根据这一描述,我们可以断定,朱警所汇刻的《唐百家诗》中的《孟浩然集》三卷就是根据这个版本重刻的,但删除了刘须溪评语,成了白文本。⑨
不过,顾道洪的说明和朱警本有两点小异:一、顾道洪说“游览五十七首”,朱警本却分为“游览”二十六首,“览望”三十一首,顾道洪漏看了“览望”这一行类目⑦;二、顾道洪说“宴乐十六首”,实际上却是十七首,顾道洪漏数一首,因为209首版本
①此本未见,此处参考王辉斌《孟浩然研究》110页,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②此本台湾“国家图书馆”有藏。
@此本未见,参考王辉斌《孟浩然研究》111页。
④转引徐鹏《孟浩然集校注》34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⑤此本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图书馆有藏。
⑧王辉斌也说“由于此刊本(按,指朱警本)在卷数、分类、篇数等方面与元刻《须溪先生批点孟浩然集》完全相同,而元刻刘评本的刻本又已佚,故是刊本向为学术界与藏书界所重。”(《孟浩然研究》110页)。又,此本台湾“国家图书馆”有藏。
⑦增补的刘须溪评本分为十类,即游览、览望、赠答、旅行、送别、宴乐、怀思、田园、美人、时节,不包括拾遗。顾道洪漏看“览望”一类,而将“拾遗”包括在内,后人均沿袭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