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马出了个华信,一年期7%,以一个银行老信贷人员的角度看。
1、融资主体成立于2014年,成立时间较短,可以上本身业务基本没有开展起来。
2、从企业财务报表看,企业资产总额、销售收入还较小,印象中资产总额才10亿多点,融资3亿,有点融资过度。
3、没有增信措施,这个是硬伤,虽然是某某集团,某某上市公司,但是大家都知道,各自为独立的主体,都是有限责任公司,万一融资主体出了事,资不抵债,没有担保,是没有义务代偿的,这点影响很大。
4、华信集团看不懂。一是行业为能源,这点大家都知道,国有垄断行业,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较低。二宣传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但据公开信息查到只有华信一家,不知道其他是什么。三是作为全球500强企业,竟然在某大行没有授信额度,这点很奇怪,做银行的都知道,只要是大企业一般和四大行都有点关系,包括海航、泰禾、阳光、恒大、金一文化、银亿、三胞集团。可能是银行不看好或看不懂,直接退出了。
5、没有搜到华信发行公司债的相关报道。大家知道公司债即是企业融资能力的反应,更是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及受监管的体现,如阳光、泰禾都有发行几十上百亿的公司债,期限都是三五年,到期均为2020年后,融资方式都为信用,可以说这是我们理财的兜底资金,他们不怕,我照样不怕,因为他们的到期期限到我们之后。
结论:华信暂时看不懂,增信措施较差,融资主体偿债能力一般,暂时不投,需要继续观察或更多信息披露综合分析。
以上为个人看法,可能是职业病吧,仅供参考。
1、融资主体成立于2014年,成立时间较短,可以上本身业务基本没有开展起来。
2、从企业财务报表看,企业资产总额、销售收入还较小,印象中资产总额才10亿多点,融资3亿,有点融资过度。
3、没有增信措施,这个是硬伤,虽然是某某集团,某某上市公司,但是大家都知道,各自为独立的主体,都是有限责任公司,万一融资主体出了事,资不抵债,没有担保,是没有义务代偿的,这点影响很大。
4、华信集团看不懂。一是行业为能源,这点大家都知道,国有垄断行业,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较低。二宣传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但据公开信息查到只有华信一家,不知道其他是什么。三是作为全球500强企业,竟然在某大行没有授信额度,这点很奇怪,做银行的都知道,只要是大企业一般和四大行都有点关系,包括海航、泰禾、阳光、恒大、金一文化、银亿、三胞集团。可能是银行不看好或看不懂,直接退出了。
5、没有搜到华信发行公司债的相关报道。大家知道公司债即是企业融资能力的反应,更是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及受监管的体现,如阳光、泰禾都有发行几十上百亿的公司债,期限都是三五年,到期均为2020年后,融资方式都为信用,可以说这是我们理财的兜底资金,他们不怕,我照样不怕,因为他们的到期期限到我们之后。
结论:华信暂时看不懂,增信措施较差,融资主体偿债能力一般,暂时不投,需要继续观察或更多信息披露综合分析。
以上为个人看法,可能是职业病吧,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