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允吧 关注:47贴子:221
  • 2回复贴,共1

董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董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公元227年,远离蜀汉首府成都的陕西汉中。早春季节,刚刚升起的太阳还带着些微的寒意。林木森森的郊外,一队队威武的士兵手执戈戟,精神抖擞,等待丞相诸葛亮下令,首出祁山北伐曹魏。这时的诸葛亮还在军帐中沉吟着,头戴纶巾的他,轻轻地摇着鹅毛扇,脸上露出一丝忧虑的神色。他想到缺乏经验喜好享乐的后主刘禅,总是不放心,此一去凶多吉少,刘禅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如有个三长两短,怎对得起先皇刘备的托孤之情?
  诸葛亮是个心细谨慎之人,他早已把朝廷中的人事安排想好拟定。于是掏出昨晚写就的《出师表》,郑重地交给等在营门外的特使,让他星夜驰回成都,呈奉刘禅。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谕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并推荐了他认为能负责国家大事的贤人良臣:“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诸葛亮称赞的三人之一的董允,就是泸州人引以自豪的邻里同乡。随着诸葛亮《出师表》的广为流传和影响,董允的声名也愈来愈大,愈来愈响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1-01 23:06回复
    董允(?——246年),字休昭,系今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镇人。董允为三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董和之子。据史书记载,董和曾与诸葛亮同事,深得诸葛亮的赏识,二人交情深厚。董和勤勉政事,廉洁自律,死时家无分文。董允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饱读诗书,在其父的言谈身教下,为人正直,敢说真话,有着积极入世的政治抱负。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时,董允曾为陪同刘禅的宫中舍人,后升为洗马,任太子的侍从官。刘禅继位后,命董允为随从自己的黄门侍郎,不久,又升其为侍中,负责宰相之职,兼任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负责皇宫的警卫安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1-01 23: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