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张不要太白
现在市场上各种颜色的图书都有,有的图书纸张很白,有的偏黄。白色纸张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印刷图文的全部色彩,提高文字的反差和清晰度,图书看起来色彩鲜艳。纸张白度越高,这种效果越显着。用这样的纸张印制的书刊外观很漂亮,印刷非常精致。但读起来眼睛很容易疲劳。就好比我们看电视总要开着灯,就是要减小对比度。如果图书纸张看上去十分刺眼,或者看了不到10分钟眼睛就感觉累了,那纸张颜色肯定是不合适的。
二、反光不要太强
有的童书为了吸引眼球,追求高档精致的效果,会用光泽度很高的铜版纸来做。这些书看起来确实很漂亮,但会刺激孩子的眼睛,孩子越小,受的伤害就越大。比如黑白书本来是给1岁以内的孩子看的,对他们的眼睛发育有好处。出版者的出发点很好,可是却用了很亮的纸来做,这岂不是自相矛盾了?
好的童书,色彩要柔和,接近自然色,反光不能太厉害。从印刷角度来看,铜版纸色彩还原更真实,但是会有反光;胶版纸反光小,但会有偏色。所以会建议出版社,如果用铜版纸最好用亚光铜,尽量减小反光。
三、色彩不要太艳
都说给孩子看一些彩色图案有助于刺激他的视神经发育,事实上孩子的视觉需要刺激,但不应该是这么刺激的。孩子看惯了太重太鲜艳的颜色,对自然颜色的分辨力就会被削弱。就好比我们给孩子吃多了太咸的食物,以后他对食物味道的分辨力就不敏感了。所以,刚生下来的孩子不用给他看彩色的图书,可以先给他看一些黑白颜色的图书。
四、画面不要太细
成人愿意看精细的画面,而童书画面却不能太细太复杂,字也不能太小,否则孩子看起来很吃力,他会不自觉地睁大眼睛,凑近图书,时间长了会影响其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