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徕卡M3
素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曾经拍摄了一个短片:一位盲人被人搀扶着走在街头,一位妙龄少女走过,他嗅了嗅说:“夏奈尔”;路经一辆豪华轿车,车门一响,他随口说:“奔驰!”路边一位摄影者按下了快门,快门清脆而柔滑地一响,他不假思索地说:“徕卡!”徕卡?对,就是徕卡,相机中的劳斯莱斯!一个曾经与奔驰、万宝龙并称为德国工艺三大代表的品牌,一个代表男性沉稳、历练、勇气以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诸多品行的品牌。

2、哈苏HK7
1939年4月,欧洲战事正酣,一架德国轰炸机坠毁于瑞典,军方在清理飞机残骸时发现了一台摔变形的侦察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拍相机,瑞典国防部长立即将著有《候鸟的旅程》的鸟类学者、摄影家维克多·哈苏先生,问他能否为瑞典皇家空军仿造一部,哈苏先生语惊四座:“不能!但我能造一部比他更好的相机!”于是,第一台哈苏相机HK7诞生了。

3、禄来2.8FX双反相机
很多时候,说到双反相机,人们就会想到一位英国老绅士脖子上挂着一台禄来,不紧不慢地低头在取景器里构图、调焦,最后慢悠悠地按下机身前面的快门。这种双反相机曾经与徕卡、康太时、尼康的测距式相机一起统治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摄影界,如果您不信,不妨去数一数这一时期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中有多少台使用了禄来就知道了。

4、美乐时LX
沃尔特·扎普,这位出生在拉脱维亚里加的技师从未想到,他研制的这款微型相机最终会出现在007电影《女王密使》中——扮演詹姆斯·邦德的乔治·拉扎贝举着一台美乐时A/IIIs拍摄的镜头给影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更未想到,当年他仅仅是想造出一台小得能藏在拳头中的相机,最终这种相机却因为铁幕两边间谍们的青睐而一举成名。

5、佳能AE-1
推出于1976年的佳能AE-1曾经是专业摄影记者手中的武器,有位记者拿着这款相机跑到菲律宾南部采访,结果被流弹击中所幸的是,子弹击中的是相机,打烂了机身前部,并且在机身中拐了一个小弯,救了这位记者一条命。 抛开佳能EOS系列先进的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功能以及种种繁复的设置之外,能不能同样获得拍摄的乐趣呢?快速的自动对焦似乎更像一种累赘,因为我们有的是时间,在取景器里的裂像屏上,用精确的手动对焦功能,边对焦边思考,寻找生活的目标。拍摄,乐趣有时并不在拍出的照片,而在拍摄的过程中,是在把玩那种金属机身的手感、拨动卷片扳手时的摩擦力、倾听快门开启时的金属结构撞击声中获得的快感。

素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曾经拍摄了一个短片:一位盲人被人搀扶着走在街头,一位妙龄少女走过,他嗅了嗅说:“夏奈尔”;路经一辆豪华轿车,车门一响,他随口说:“奔驰!”路边一位摄影者按下了快门,快门清脆而柔滑地一响,他不假思索地说:“徕卡!”徕卡?对,就是徕卡,相机中的劳斯莱斯!一个曾经与奔驰、万宝龙并称为德国工艺三大代表的品牌,一个代表男性沉稳、历练、勇气以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诸多品行的品牌。

2、哈苏HK7
1939年4月,欧洲战事正酣,一架德国轰炸机坠毁于瑞典,军方在清理飞机残骸时发现了一台摔变形的侦察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拍相机,瑞典国防部长立即将著有《候鸟的旅程》的鸟类学者、摄影家维克多·哈苏先生,问他能否为瑞典皇家空军仿造一部,哈苏先生语惊四座:“不能!但我能造一部比他更好的相机!”于是,第一台哈苏相机HK7诞生了。

3、禄来2.8FX双反相机
很多时候,说到双反相机,人们就会想到一位英国老绅士脖子上挂着一台禄来,不紧不慢地低头在取景器里构图、调焦,最后慢悠悠地按下机身前面的快门。这种双反相机曾经与徕卡、康太时、尼康的测距式相机一起统治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摄影界,如果您不信,不妨去数一数这一时期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中有多少台使用了禄来就知道了。

4、美乐时LX
沃尔特·扎普,这位出生在拉脱维亚里加的技师从未想到,他研制的这款微型相机最终会出现在007电影《女王密使》中——扮演詹姆斯·邦德的乔治·拉扎贝举着一台美乐时A/IIIs拍摄的镜头给影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更未想到,当年他仅仅是想造出一台小得能藏在拳头中的相机,最终这种相机却因为铁幕两边间谍们的青睐而一举成名。

5、佳能AE-1
推出于1976年的佳能AE-1曾经是专业摄影记者手中的武器,有位记者拿着这款相机跑到菲律宾南部采访,结果被流弹击中所幸的是,子弹击中的是相机,打烂了机身前部,并且在机身中拐了一个小弯,救了这位记者一条命。 抛开佳能EOS系列先进的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功能以及种种繁复的设置之外,能不能同样获得拍摄的乐趣呢?快速的自动对焦似乎更像一种累赘,因为我们有的是时间,在取景器里的裂像屏上,用精确的手动对焦功能,边对焦边思考,寻找生活的目标。拍摄,乐趣有时并不在拍出的照片,而在拍摄的过程中,是在把玩那种金属机身的手感、拨动卷片扳手时的摩擦力、倾听快门开启时的金属结构撞击声中获得的快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