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记忆吧 关注:21贴子:68
  • 8回复贴,共1

天津郭庄子老地道老照片收集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津郭庄子老地道老照片收集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0-23 00:04回复
    天津河东地道外,是指老火车东站地道以外而言。指河东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旺道庄一带。
    直到在清道光二十六年载:“陈家沟以南有四村,曰沈家庄、曰王家庄、曰郭家庄,曰旺道庄”这一带地势低洼,只有较高的地方才能住人家,因此根据地势起了姚家台、李家台、阎家台、刘家台、华家台、上坡、下坡等地名。台坡以外就是苇塘、荒地、坟茔、粪场和乱葬岗子(义地)。
    清光绪十八年,京奉铁路关内段建成通车,在“老龙头”建天津车站。老龙头与沈、王、郭、旺四个村之间还有两个小地名叫季家楼和火神庙,天津车站与东货场就占用了老龙头、季家楼、火神庙这户块地。
    天津东站与东货场之间原无地道,郭庄子 一带人口骤增之后,人们仅由小石门及栅栏外两处穿越铁道通行,交通极为不便,时有被火车轧死、轧伤的事件发生。
    民国初年,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旺道庄、姚家台五村村民的代表窦英堂等出头奔走,吁请铁路当局兴建地道。几经周折,到民国十二年(1923),才将地道修成。郭庄子等村,适在地道之外,因而有了“地道外”之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2-04 02:31
    回复
      2025-07-27 21:36: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2-04 02:32
      回复
        我去!瞬间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我前天还梦见郭庄子的“南味”食品店,只是梦里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孩了,我给现在的售货员讲,30多年前我小时候总来买好吃的,一进门左手玻璃柜台摆着各种巧克力,当时多是当时利民食品厂的“萌芽”牌巧克力,买的最多的还是圆筒装的巧克力豆,凑齐两个,粘个火柴盒就可以做成望远镜了,中间正对着门的柜台是买麦乳精、桔子精、糕点,再旁边是卖各种酒的,因为小时候对酒没啥感觉,都有啥酒已经很模糊了,进门的右边中间有玻璃柜,主要是卖罐头食品,我记得第一次吃到红烧肉罐头,就是我爷爷在那给我买的,还有猪肝午餐肉罐头,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进门的外面右手没到秋冬能打开,卖糖炒栗子,食品店右手有个小窗口,常年卖火腿肠等熟食制品,听家长说那是“私人的”,再旁边是一个五金店,卖各种五金零件,什么螺丝改锥,钳子扳手,自行车带,各种自行车零件什么的,因为我爷爷经常去这里买五金件,我跟着去过,小时候印象店面还不小了,一进去一股机油味,“南味”左边走几米有个当时国营专卖二厂的熟肉制品窗口,后面是国营副食品店大昌酱园,里面是各种副食调料和南北货,那时候买面酱都是家里拿碗去打,买酱油都是那瓶子去换,店里有门可以看到后面制作面酱的作坊,这个可是老字号了,当年的我还记得买鹌鹑蛋,多了不卖,怕孩子吃多了上火,那时候的售货员多有良心呀,现在你能吃死都行,只要你都买走,我奶奶经常在那的酱货窗口给我买二厂的玫瑰肠夹馒头吃,说着说着眼眶都红了,爷爷奶奶早就过世了,玫瑰肠也不经常吃了,每每吃起来,总是仔细咀嚼,寻找着记忆中最深的爷爷奶奶的记忆。
        我小时候住郭庄子上坡二条,那是的小伙伴的名字我还记得,杜昆(坤),起子(付润起),何其泽,上坡二条有个早年的防空洞,我们小孩都当滑梯玩,后来大点了我能一撑翻到防空洞上面偷偷玩会,防空洞说是通后广场,只是从我记事起入口就是被砖封死的,防空洞右面胡同里有个小女孩长的可漂亮了,现在来说得话有点像周迅的感觉,小时候玩过家家,她还送我一只乒乓球大小的红色的塑料咖啡杯玩具,我到现在还留着了,哈哈!现在估计孩子都上高中了。
        就在多说说我记忆中的郭庄子吧,从我家郭庄子上坡二条出来,是郭庄子大街,大街对面就是澡堂子,名字忘记了,叫什么华清池还是什么的,靠墙对脸的床铺有柜子,中间的床没有靠背和柜子,只有旁边放着的大柳条筐,不管什么床,都是铺着原本白色已经变灰的白毛巾被床单,床泡完澡,沏一壶茉莉花高碎,来盘青萝卜,还有带着火腿肠酱猪肝的,就着臭脚丫子,还有时不时远处传来的响屁,这味道就算是圆满了!
        从澡堂子出来,往右走,就是李公楼立交桥方向,紧挨着澡堂子的是个冷饮店,卖雪球,刨冰和汽水,每次路过奶奶总会给我买一个雪球或是刨冰,或是喝瓶山海关,总能换着样来,所以我对那里记忆犹新,对面偏右,是国营蔬菜店,当时叫什么忘记了,只知道高水泥台上,用大铁簸萁卖半红半绿的西红柿,夏天便宜时和秋天家家储存大白菜时都排着老长的队伍,蔬菜站的斜对面,就是澡堂子这一侧,有个早点店,我印象中就是上面图7中的“郭庄子饭庄”那里早上是卖早点的,门口是炸馃子馃蓖糖果子的,里面是卖馄饨和包子,那时没记得有云吞,都是几乎一点点肉馅馄饨,几乎都是泡浮囊的馄饨皮,包子很好吃,那时那里的包子不像现在的包子都是水馅,肉馅颜色深且成团,是放酱油的肉馅,很好吃!奶奶经常早上给我来这里买包子,我也跟奶奶来买过几次,只是小时候挑食,吃包子吃皮不吃馅,傻死!在往后走就没什么了,都是住家了
        再说上坡二条出来往右拐,那里就多了,去年我查过后广场一带的资料,郭庄子在民国时就是天津知名的商业发达地,小时候不懂这些,所以从来都没觉得有什么历史沉淀,二条出来右拐,好像是个饭店,门口有两三个摆摊卖烤羊肉串的,再右边是个百货商店,记忆最深的就是卖嘎啦油,郁美净,对面是卖暖壶和劳保用品,它的右面就是上坡一条的口,口两边早上是买煎饼果子,一边是下午买炸卷圈(早上卖不卖就忘记了,)当时还发生一个趣事,有一次奶奶给我钱让我去买煎饼果子,当时还不给摊两个鸡蛋的,说不好摊,有个平时跟我一起玩的小朋友也去买煎饼果子,是我给的钱数,正好是要找给那个小朋友钱数,老板就图省事了,就叫我直接把钱给那个小朋友,我俩都小,都没闹明白怎么回事我就知道我的钱给他了,一起回来的路上,我就对拿小朋友说,摊煎饼馃子的人是坏人,不应该让我把钱给你,钱应该是给她的,你也知道钱是我的对吧,他就乖乖说了对,我就你应该还给我,不然警察来了就得把你抓走,结果那孩子就把钱“还”给我了,一会,他奶奶找我奶奶来了,说你这大孙子把我们孙子的钱给要走了,我一直据以力争,那钱是我给他的,哈哈!
        “南味”一侧刚说过了,南味对面是一个卖布的商店,叫宝华成,也是鼎鼎有名的老字号了,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印象,我记得那时候结账都是柜台售货员阿姨吧钱和票加在上面的架子上,顺着铁丝悠到银台,银台盖章找零后,再把零钱和票夹到架子上悠给售货员,满满的八十年到计划经济风!宝华成那有个岔口,通沈庄子,就是现在的华昌大街一带,顺着这个岔口进去,宝华成这一侧第一间是个文具店,当年的好看的自动笔都是那里的,再往后就是胭脂作坊,或是叫胭脂厂吧,不是商店,没记得开门卖货,只是制作,小圆铁盒,里面是胭红色的粉块,印象中好像没干几年关门了,之前干了多久就不知道了,胭脂作坊对面是国营粮店,旁边就是坡度挺大的小胡同,胡同口两边一边是粮店,另一边是私人镶牙店。
        顺着郭庄子大街往后广场去那就热闹了,宝华成这一侧依次是土产店(到春节前一段时间那里是小朋友最爱去的地方,卖鞭炮烟花)、郭庄子茶庄、有个小路,进去是那个年代的筒子楼,我都没进去过,当时很小,自己不敢进去,大人也不叫进去,后面就记不起来了,茶叶铺对面是一个长条装的百货店,好像是叫大现店吧?忘记了,卖针头线脑、手电筒、电池、小百货小五金的,它旁边的小马路就是当时的露天自由市场--是叫鱼市吧,据说整个河东都来这里买鱼,大现店门口的冰柜摊应该无人不知吧,小时候我们一说买汽水,都赶紧撒丫子跑过去抢看到的最满的山海关汽水,那时候生产线不像现在这么精准,灌出来的山海关汽水有的特满顶盖肥,有的缺好多,所以狂奔只为那多喝的一小口!路口的另一边有个罗锅老头,卖各种玩具和自己做的蜜汁话梅肉,我们家都嫌脏不许我买,倒是他的变形金刚买过一个,那时候家里都不算太富裕,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有个非常少见的黄色概念车变形金刚,要5元一个,我磨奶奶给我买,当时5元已经挺贵了,奶奶还是给我买了,结果回家都挨了顿揍,5元是当时一大家子几天的饭钱,这个变形金刚我一直都珍藏着,这都30多年了,仅仅是有点掉漆,每次玩完我都是用小塑料带包好放起来,后来自打奶奶过世后,这个玩具更是重点保护,轻易不拿出来,每年春节我都拿出来变形一次,想想奶奶。那老头还有一个转盘抽奖游戏台,好像是两毛钱一次吧,按动电门按钮,指针就转动,停了后指针指什么就给什么奖品,多是话梅肉,无花果,酸梅粉(收集里面各种造型的小勺)一类不值钱的小零嘴,我蹲那看了半天,被我看懂怎么做了,回去拿点心盒子扣过来,掏个孔,把做模型的电机装上,在用硬药盒做的指针,用皮筋绑在电池上的电线做简易按钮,非常好用,奖品都是我的折的各种折纸,最大的奖项是我折的一个机关枪,“收费”是四张麻号玩一次,转着嘛给嘛,因为小时候我折纸技术在小朋友们里还是小有名气的,所以“生意”还不错,哈哈
        小马路进去那就是整个多郭庄子的文化中心--郭庄子影院,坐落在自由市场里,鼎盛时期也是播放各种大片,后来慢慢没落了,录像机刚兴起时后面有办了个录像厅,再后来就都关门了,改成大型游戏机厅了。值得一说的是郭庄子影院正门对面,穿过市场亭子有一排平房,其中有著名的莫家清宁丸药铺,很不起眼,但是名字我记得非常清楚,影院门口都是买玩具的,我现在还留着的吸铁石钓鱼竿玩具,拉条的惯力摩托车,小变形金刚,就在前几年,我还梦见过一次在郭庄子影院门口的玩具摊上收购变形金刚,就是那种很小的那种,梦里我还是小时候的情景,只是梦里自己有工资,把小时候没有的变形金刚都买了,哈哈
        大现店这侧往后广场依次是,大现店紧后面忘记了,在后面过一条马路是新华书店,玉生香糕点,玉生香糕点也是老字号了,门口那时候还有一个奶站,是只卖鲜牛奶的,没有现在的利乐包的,只有大铁桶装的散称鲜牛奶和大瓷瓶老酸奶,我喝的第一瓶酸奶,就是我爷爷给我从那买的,那情景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喝酸奶,对于一个还没上学的小孩来说,酸臭酸臭的。我根本就不爱喝,喝了几口就不喝了,第二天又回想起这个味道又觉得好喝,从那开始,就爱喝大瓷瓶了!门口还有几个三轮车罩着的卖熬鱼的,什么鲫鱼麦穗、泥鳅的,据说当时经常会吃出苍蝇,所以我们家从来没卖过,再后就是老地道了,老地道的园砖疙瘩地,不知道小伙伴们还有没有印象,坐自行车后架被父母推着过去的,对屁股绝对是一种锻炼,那时候不是有个电影叫铁砂掌么,我们练的就是铁砂屁股,不过老地道后有个食品店,里面卖一种直径约1厘米的五颜六色的糖豆很是好吃,还有一种西瓜皮图案的糖豆,这么多年了,一直没在吃到过。新华书店那里也有一个小马路,进去左拐通鱼市,那里中间十字路口有个很有年代感的八角亭,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过只字片语的介绍,也是旧社会很有名字的,他的旁边当年是个羊汤铺,我第一次喝羊汤就是跟我爷爷在那里。
        我写的比较乱,没有整理,想起什么就说什么了,这些记忆都是我没上小学之前的记忆,后来我爸单位分房,我也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就搬走了,虽然也会后面也经常来奶奶家,但是记忆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住在这里的时候,一个人对一个地方的感情,一定是住下来后才会不断的加深加深再加深的,它是你以家的模式一点点累积的,刻在骨头上的,烙在心里的,不管时间多久,即便记忆会有模糊,但是梦里你一定是非常清晰的!等有时间我画一个详细点的地图,和整理好的介绍,再分享给郭庄子住过的小伙伴们,估计都得三十大几四十多了吧,如果有儿时的小伙伴,也留个言,即便不认识,我们也算是“郭庄子发小儿”,
        如果有,大家留个有格式的留言,我,郭庄子发小儿--机器手大鹏,那时候玩麻号,玩留一,我模仿变形金刚机器人的动作,百发百中总赢,所有都叫我机器手,哈哈
        我很想在回到小时候,奶奶一边拿着菜篮子,一边领着我的小手,慢慢的走在郭庄子大街上,我一边看着奶奶笑,奶奶也看着我笑......


        IP属地:天津4楼2020-05-02 02:34
        收起回复
          富清池澡堂子,你那何姓伙伴是何家鱼铺的后人吧?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21-08-21 14: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