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听障吧 关注:7贴子:151
  • 0回复贴,共1

如何与听障者交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人长期听不到声音的话对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严重的会导致脑萎缩,研究表明老年性耳聋是阿兹海默症(俗话说的老年痴呆症,现在已经不用这个名字了)的诱因之一,最好尽早进行听觉干预与补偿,否则以后的事情可比听不到不能交流严重多了。
目前国内助听器验配的满意率不到20%,老人不喜欢戴很正常,带他去专业的验配中心找靠谱的听力师做检查,搞清楚他不喜欢戴的原因,是助听器不合适还是调机不到位?还是单纯的心理原因,怕戴上被人笑话?还是听损程度太严重了助听器已经无法起作用?
调机不合适可以重新调,助听器不合适可以换,如果是心理原因,好好做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吧,人随着年龄增长听力下降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中青年听力下降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了呢。这有点难,但是很必要,或者配耳道或耳内式的助听器,相当于隐形眼镜,很难看出来,话说现在的耳背机已经很小巧了,藏在耳后如果有头发遮着也不容易看到。如果听损太严重助听器实在无法补偿,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人工耳蜗。
你可以笔谈或让老人唇读和你交流,却没法保证他周围的人都这么做,更何况你和他交流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事实上他的信息输入渠道还是少了很多,唇语和笔谈甚至手语可以作为弥补,偶尔用用可以,做主要方式还是不大方便,他仍然会觉得被世界孤立,这种感受比衰老更可怕。
另外,有效的听力补偿可以解决交流问题,但不能完全恢复正常人耳的听觉,还是要有合理的心理预期、关心、耐心和体谅以及适当地运用一定的技巧:
1、尽量距离靠近些,通常2或3米以内是听辅设备的有效距离,最好面对面。
2、让听方清楚看见你的脸。唇读及表情动作等能帮助对方了解谈话内容,不要背对着对方、用手或其他物体遮住脸、口里含着东西或不停的走动等。
3、语速慢一些,有条理些,语速过快或东拉西扯,过快地转换主题不便于他及时理解。
4、用平常和适中的语调说话,不需要特别大声叫嚷,尤其是已佩戴了助听器的或人工耳蜗植入者,大声叫嚷不但扭曲语音,令语音难以辨认,过大的声音也可能令听者感到不适。
5、说话前先引起听者的注意。例如:在背后轻拍听者的背后、或者有眼神接触再开口,方便他集中注意力听你说话。
6、在说话技巧方面,可通过几种方式帮助与听障者之间的沟通。一是简化复杂的句子。冗长而复杂的句子往往令人难以理解,最好运用简短、清晰的语句,或将一个复杂的句子简化成几个短句。二是重组句子。如果听者没听清您说话,尝试以另外的方法表达您的意思,重组句子能提供额外的讯息,这样听者能较容易地了解谈话内容。例如:“去打球吗?”或“我想去打球,你去吗?”。三是简化数字的传递。面对面谈话时,您可利用手势帮助表达数字,但在电话中则可以将数字简化成字,例如将二百四十五简化成二四五,您也可以每次只说一个字,请听者重复。
7、随时注意听者的反应。当听障者听不清楚某些语句时,有时会假装听懂来避免尴尬。因此,你应不时注意听者的反应,看他是否明白你说的话。遇上含糊的地方,只需重复听不清楚的字眼,不用整句重复。
8、多些时间交谈。弱听人士需要非常专注地聆听和充足的时间,才能完全理解谈话内容,因此,说话时应慢慢的表达清楚,不要将许多讯息匆匆地在很短时间内表达。
9、重要的谈话,尽量在安静的环境进行,在噪音中的言语分辨率会下降,即使是健听人也一样。在家里创造好一点声场环境,比如门窗隔音好一点,没有地毯的话多用些厚点的窗帘和桌布等。


1楼2016-10-17 08: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