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戒色吧 关注:387,570贴子:2,506,297
八识心田是什么?
第一识:眼。
第二识:耳。
第三识:鼻。
第四识:舌。
第五识:身。
第六识:意..。
第七识:;末那识(印度语)。
第八识:阿赖耶识(印度语)。


1楼2016-10-17 07:52回复
    第一识到第六识,
    对应的是我们的六根和六尘,
    六根,六尘,六识。
    我们统称为十八界。


    2楼2016-10-17 07:56
    回复
      2025-07-22 18:30: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眼,耳,鼻,舌,身,意。


      3楼2016-10-17 07:59
      回复
        六根中的第一根:眼根,是具有看的功能。
        六尘中的第一尘:色尘,是指一切眼根能看得见的物质,这个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是单指有颜色的东西,也不是单指男色,女色。
        六识中的第一识:眼识,是指眼根接触色尘之后,你的心中留下的痕迹。打个比方说:就是眼根见到色尘,你的化学反应之后的生成物,这样说,比较形象。


        4楼2016-10-17 08:12
        回复
          看到美女,帅哥哥
          ,你如果起了贪心,
          生起了意Y,
          这就是你的眼识,
          被色尘牵走了,
          你的化学反应有了生成物。


          5楼2016-10-17 08:16
          回复
            六根中的第二根:耳根:是具奶听的功能。
            六尘中的第二尘:声尘:是指一切能被耳根接收到的声音。
            六识中的第二识:耳识:是指耳根接触声尘之后,你的心理反映,这个是因人而异的。


            6楼2016-10-17 08:27
            回复
              第三,四,五,简略不说了。
              六根中的第六根:意根:是指我们的大脑。
              六尘中的第六尘:法尘:是指一切能被大脑所接收到的思想,主张,看法,意见,等等。这里所讲的法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是单指法律,法规,不是狭义的用词。
              六识中的第六识:意识:是指意根接触法尘之后,你的大脑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思想,看法,意见,主张。


              8楼2016-10-17 08:42
              回复
                再来说说第七识,第八识了。
                第七识:末那识:
                末那识
                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
                《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嗔、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
                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顾凤祥推荐评论


                9楼2016-10-17 08:46
                回复
                  2025-07-22 18:24: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固执地认为这个肉身就是我。
                  这就是末那识,
                  末那,是印度语的音译。


                  10楼2016-10-17 08:50
                  回复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至于阿赖耶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据摄大乘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经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阿赖耶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时代。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欲缘起说,将阿赖耶解释为爱着、贪爱,或为爱、乐、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阿赖耶识之义,弥勒、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缘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统。其中,无著依阿毗达磨大乘经、解深密经等,解说第八根本识(阿赖耶识)为有情总报之果体,并于所著显扬圣教论卷十七中,举出八种理由以论证阿赖耶识之存在。 无著于其另一著作摄大乘论本卷上,将阿赖耶识分为自相、因相、果相三种,并提出迷、悟二种境界,皆由熏习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所生起,此即“种子熏习说”,亦即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之说。又世亲着之唯识三十颂,至唯识分流时代,有二十八家之注释,而较闻名者则为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之注释;玄奘即以护法之注释为主,糅合其余诸师之说,编译出成唯识论十卷,对我国、日本、韩国之唯识思想影响甚深。 据成唯识论卷二所举,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即:能藏谓第八识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所藏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说,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执藏谓第八识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此外,窥基根据成唯识论所述,于所著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就自相、因相、果相三相,举出阿赖耶识体之三位,即︰(一)我爱执藏现行位,指第八识之自相而言。因第八识自无始以来,恒被第七识爱执为我,故称我爱执藏现行位。下自凡夫,上至七地以前之菩萨,或二乘中之有学圣者皆属此位。(二)善恶业果位,指第八识之果相而言。因第八识系由无始以来之善恶业所招感之异熟果,故称善恶业果位。此位通至十地菩萨之金刚心,或二乘之无学圣者。(三)相续执持位,指第八识之因相而言。此位通至佛果以及尽未来际。因第八识执持色心之万法种子,令五根不断失,故称相续执持位。依此,从凡夫以至佛之转迷开悟,第八识为众生所依止,故阿赖耶识又称所知依。护法之唯识思想,由其弟子戒贤论师传予玄奘,而盛行于我国。


                    11楼2016-10-17 08:55
                    回复
                      前六识,随处都是有漏之处,
                      所以说,戒色只是一生之中的一个点,
                      需要持戒的,内容非常的多。
                      你看看你的六识,
                      你都有什么不对,
                      第七识如果不能加以改造,
                      出苦是遥遥无期的。


                      13楼2016-10-17 09:08
                      回复
                        庄子云:吾之有大患,为吾有身。
                        古德云:身见最难忘。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这是大家都要考虑的,
                        六根是有生有死的,
                        六识随着六根的消失而消失。
                        第七识随着前六识的消失,
                        第七识进入到第八识中。
                        第八识是不生不灭的。


                        15楼2016-10-17 10:21
                        回复
                          表示我先写写作业再来安心看你发的吧 有点难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10-17 13:23
                          收起回复
                            顶帖。。好帖。。。貌似记得入行论里面有讲过。。记不清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10-17 17:44
                            收起回复
                              2025-07-22 18:18: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你的知识很丰富呀!加油!


                              24楼2016-10-17 19: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