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吧 关注:44,766贴子:851,513

在燕郊趴活的日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京天安门往东36公里的河北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大厦附近的马路劳务市场每天早上都有数千农民工在这里等活儿,这样的短工,在当地又叫“趴活儿”。2016年8月10日凌晨,农民工直接睡在了停车场里,夏日天气炎热,一些农民工为了省下租房钱,往往在户外过夜


1楼2016-10-15 11:20回复

    2016年8月10日早上,还没等到活儿的农民工仍在路边等候雇主。每天4时半到8时半,远至北京门头沟、北京延庆,近至河北三河、北京顺义、北京平谷的工地、小企业都会来到这里招工。来这里的工人大多在40岁以上,从穿着打扮来看,更多是农民工。其中不乏年龄较大的


    2楼2016-10-15 11:20
    回复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燕郊正是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每天都有新的楼盘开售、新的工程上马,由于紧挨北京和天津,吃、住又便宜,周边几个省的农民工不断向这里涌来。这个自发形成的马路劳务市场,也成了北京周边最大的马路劳务市场


      3楼2016-10-15 11:20
      回复

        几个找到工作的农民工被雇主拉上三轮车送往工地。在这个劳务市场聚集的,以东北和河北的农民工居多,大都是中老年农民工


        4楼2016-10-15 11:21
        回复

          两位女工在路边等活儿,她们日工资在100元左右


          5楼2016-10-15 11:21
          回复

            2015年冬天,32岁的陈勇通过熟人介绍来到北京的一处工地成为了一名建筑工人,相对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使得他不再每天起早到路边趴活儿。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工期结束,陈勇不得不又回到燕郊继续趴活。


            7楼2016-10-15 11:21
            回复

              2016年8月11日早上,一位农民工正与工头讨论今天的工作和工资。在这个劳务市场上找活儿的农民工找的大都是短工,短工的时间灵活,这里很多人都是农闲出来打点工,碰到农忙或者家里有事,还得回去。


              8楼2016-10-15 11:21
              回复

                老宋已经年过50,为了补贴家用,他平时在劳务市场找点泥瓦工的活儿干。像老宋这样年龄稍大的农民工,如果没有熟人介绍在这里很难找到好的工作。


                9楼2016-10-15 11:22
                回复

                  石彦龙两年前来到燕郊靠在路边趴活儿为生,他的右腿镶着钢板,每次干重活时都疼痛难忍。


                  11楼2016-10-15 11:22
                  回复

                    也有人想试试找更稳定的工作。听说附近的一家人才市场正在开招聘会,訾勇便单独来到现场想碰碰运气,但是由于他学历较低,这儿几乎没有合适的工作。


                    13楼2016-10-15 11:22
                    回复

                      一名农民工的笔记本上记录了他来到燕郊后的打工收入和生活开销。吸引农民工来到燕郊的原因,除了大城市里容易遭到城管的驱逐,还有燕郊低廉的生活成本。


                      16楼2016-10-15 11:23
                      回复

                        在城中村的日租房里午休的农民工。距马路市场北边不足300米的小张各庄村则是农民工们的“蜗居”之所,每个床位的日租金10元。


                        17楼2016-10-15 11:23
                        回复

                          晚上7时左右,寂静了一天的小张各庄村开始热闹起来,干了一天活的工友们陆续回到这里。


                          18楼2016-10-15 11:23
                          回复

                            晚饭过后,一名工友独自来到路边,坐在一家水果摊的橱窗前看电视。这条狭窄的主街道是这个城中村名副其实的商业街,饭店、五金店、公共浴池、超市、诊所,应有尽有。燕郊的夜晚人来人往,比大部分农民工的老家要热闹,但是他们清楚,这里哪能和老家比呢?


                            19楼2016-10-15 11:24
                            回复

                              在燕郊的一天开始得特别早,凌晨5时左右,一位三天已经没有找到工作的老年农民工正在跟雇主讨价。没过多久,在北京工作的“燕郊候鸟”们开始准备出发,随着车辆和人群的不断增加,本就不宽的马路开始变得拥挤,开往北京方向的绿色公交车不停地鸣笛,但拥堵的人群丝毫没有要躲闪的意思。


                              20楼2016-10-15 1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