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兰州大学的一名毕业生。2015年的时候,我们话剧团就演了这部话剧,这次来看点映,第一个是对话剧的热爱,第二个是对开心麻花的追捧,还有自然就是情怀喽。看过之后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来吧里抒发一下激动的心情。客观还是得客观,因为这部片子再怎么客观也不会有多差的。
影片的还原度首先点赞,这也是让我没想到的,除了一些小的台词、场景的改动是因为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的表现方式不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之外,其余的基本是原话剧的原台词,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因为现在国产的电影如果是改编的基本上都会有这个问题,就是还原度不高。不过这部影片我想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是看过话剧的,只要你不死心眼,不一根筋。那么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满足你的心,其实就跟进剧场一样的感觉。想想一场话剧票多贵啊,电影票那么便宜,挺值得的。
其次就是演技,我在大学也演过很多角色,我现在是发现了,话剧演员出身和影视演员出身就是不一样。话剧演员的张力确实了,真的是多少语言都没办法去形容,大家还是走进影院自己看吧。我只能用震撼来形容。话剧演员演出来的电影你可以去跟其他的电影对比,如果是单靠演技来讲,你就会发现话剧演员确实功夫很深。就拿这部电影来说,即便是场景不换,只是镜头的切换,观众也不会觉得单调或者是乏味,因为演员的演技可以撑起整部电影。
然后就是逻辑,其实不管是舞台还是话剧,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讲规矩。这部电影也是。严丝合缝,每一步都非常有逻辑,这应该在国产电影里面算是一个惊喜。每一个点,每一条线索都找不到逻辑漏洞,我也是一个喜欢给国产电影挑刺的习惯,但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就不断地想他这样做是为什么,那样做又是为什么。每次想都能在电影里找到原因。我个人感觉非常神奇,导演和编剧已经把各种方面都想到了,都在电影里给你了答案。我在演话剧的时候还并没有发现这一点,但这部电影确实做到了,不得不佩服导演编剧的用心良苦。
再其次就是他的立意和含义,这个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看话剧就行了,立意跟含义都没有改变,看话剧的时候你觉得每个人有多现实,电影里的每个人就有多现实;话剧有多惨,电影就有多惨;导演编剧也没有骗人,确实讲了个笑话,但是你可别哭。他们确实做到了。只不过呢因为是电影,所以在一个方面可能改动比较大,但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看过话剧的别太在意,没看过的就无关紧要啦。
最后就是说说技术的问题,这个可能也是电影唯一的有争议的地方吧,反正就我的看法来说,这个从话剧转型转到电影的这个效果还是没达到,当然,我也可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在里面,我是觉得看完之后还是感觉再看话剧,没觉得他是电影艺术,这个还望公映之后,那些没看过原话剧的亲们来跟我说说你们的感受,他这部电影究竟像不像电影。反正我的看法是,这是一部很有特点的电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方式来讲述了一部感人的笑话。
当然还有一个点,也是大家关心的,就是到底搞不搞笑。我只能说我笑的不多,因为很多笑点我都知道。看观众的笑声也没有听出来新闻报道的高达140多次那么夸张。但也是不少了,很多次高潮。而且我得说一点,不要觉得笑点多就是喜剧片,喜剧片其实是要耐琢磨,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你会再回去的一路上都在想他里面的桥段的。很有味道。
最后说一句,终于要有大量的话剧作品要搬上影院了,作为一个喜欢话剧的人,在《分手大师》、《夏洛特烦恼》之后,又迎来了《驴得水》。心里真是高兴了,在电影结束之后的剧组见面会上,我问了一下导演他们还会不会有话剧作品搬上银幕时,导演给了肯定的回答。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想问啥可以问我哈
影片的还原度首先点赞,这也是让我没想到的,除了一些小的台词、场景的改动是因为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的表现方式不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之外,其余的基本是原话剧的原台词,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因为现在国产的电影如果是改编的基本上都会有这个问题,就是还原度不高。不过这部影片我想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是看过话剧的,只要你不死心眼,不一根筋。那么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满足你的心,其实就跟进剧场一样的感觉。想想一场话剧票多贵啊,电影票那么便宜,挺值得的。
其次就是演技,我在大学也演过很多角色,我现在是发现了,话剧演员出身和影视演员出身就是不一样。话剧演员的张力确实了,真的是多少语言都没办法去形容,大家还是走进影院自己看吧。我只能用震撼来形容。话剧演员演出来的电影你可以去跟其他的电影对比,如果是单靠演技来讲,你就会发现话剧演员确实功夫很深。就拿这部电影来说,即便是场景不换,只是镜头的切换,观众也不会觉得单调或者是乏味,因为演员的演技可以撑起整部电影。
然后就是逻辑,其实不管是舞台还是话剧,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讲规矩。这部电影也是。严丝合缝,每一步都非常有逻辑,这应该在国产电影里面算是一个惊喜。每一个点,每一条线索都找不到逻辑漏洞,我也是一个喜欢给国产电影挑刺的习惯,但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就不断地想他这样做是为什么,那样做又是为什么。每次想都能在电影里找到原因。我个人感觉非常神奇,导演和编剧已经把各种方面都想到了,都在电影里给你了答案。我在演话剧的时候还并没有发现这一点,但这部电影确实做到了,不得不佩服导演编剧的用心良苦。
再其次就是他的立意和含义,这个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看话剧就行了,立意跟含义都没有改变,看话剧的时候你觉得每个人有多现实,电影里的每个人就有多现实;话剧有多惨,电影就有多惨;导演编剧也没有骗人,确实讲了个笑话,但是你可别哭。他们确实做到了。只不过呢因为是电影,所以在一个方面可能改动比较大,但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看过话剧的别太在意,没看过的就无关紧要啦。
最后就是说说技术的问题,这个可能也是电影唯一的有争议的地方吧,反正就我的看法来说,这个从话剧转型转到电影的这个效果还是没达到,当然,我也可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在里面,我是觉得看完之后还是感觉再看话剧,没觉得他是电影艺术,这个还望公映之后,那些没看过原话剧的亲们来跟我说说你们的感受,他这部电影究竟像不像电影。反正我的看法是,这是一部很有特点的电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方式来讲述了一部感人的笑话。
当然还有一个点,也是大家关心的,就是到底搞不搞笑。我只能说我笑的不多,因为很多笑点我都知道。看观众的笑声也没有听出来新闻报道的高达140多次那么夸张。但也是不少了,很多次高潮。而且我得说一点,不要觉得笑点多就是喜剧片,喜剧片其实是要耐琢磨,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你会再回去的一路上都在想他里面的桥段的。很有味道。
最后说一句,终于要有大量的话剧作品要搬上影院了,作为一个喜欢话剧的人,在《分手大师》、《夏洛特烦恼》之后,又迎来了《驴得水》。心里真是高兴了,在电影结束之后的剧组见面会上,我问了一下导演他们还会不会有话剧作品搬上银幕时,导演给了肯定的回答。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想问啥可以问我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