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镜头在任何一部电视作品中都占有很大的份量,运动镜头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视作品的质量。本文结合观众的收视心理,从四个方面对运动镜头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从创作的角度对如何拍好运动镜头提出了一些见解。
运动镜头是指在一个镜头中摄像机的机位、镜头光轴或镜头焦距发生了变化时所拍摄到的画面。马赛尔·马尔丹说过:“电影作为艺术而出现是从导演想到在同一场面内挪动摄影机那一天开始的。”电视从一开始就吸取了电影造型中成功的经验,并根据电视的传播特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造型特点,幸运地回避了“乐队指挥”式的定点拍摄历史。所以,电视摄像是一种动态造型艺术。本文对运动镜头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拍好运动镜头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运动镜头的特点
运动镜头的魅力来自于其突出的特点:
1、运动镜头的画面框架相对运动
观众视点不断变化运动镜头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和连续的记录,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被摄主体的运动、多变的景别和角度、连续动态的背景、多维空间和层次,形成多变的画面构图和审美效果;而且,摄像机的运动使不动的物体和景物也发生了运动和位置的变换,在屏幕上直接表现了人们生活中流动的视点和视向。运动镜头不仅赋予电视画面丰富多变的造型方式,也使得电视成为更加逼近生活、逼近真实的艺术;使电视观众能够通过屏幕,用运动着的视点观察运动中的生活和生活的运动。“这就起着与蒙太奇相似的作用,最后使影片有了它自身的节奏,这种节奏也正是构成影片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2、运动镜头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指向性
摄像机的运动不仅是摄像者发挥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观众视点和心理反应的主观介入方式。“活动的摄影使空间产生了某种动态,它不再是一种呆板的框框,而变成一种流动而活跃的表现因素。”摄像者在进行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拍摄时,观众所看到的画面外部运动过程就等于是构图、调整的过程,是摄像者主观创作意图和实际操作情况的外化和反应。因此,观众一直是“跟着摄像机镜头”在观看。画面表现出了摄像人员的创作意图和内容上的指向性,尤其是一些移、跟镜头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同时也比较明显地具有摄像者的主观性。摄像机一旦动起来,画面内容即观众的视野也将随着改变,观众的期待心理被调动起来,对框架移动后的新画面产生较强的渴望和关注,因此运动镜头具有很强的指向性。
3、运动镜头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连续和统一
运动镜头中所呈现的时空与现实时空是一致的,不具有剪辑所带来的画面时空表现上的假定性,画面形象的连续运动和画面时空的连续转换具有不可置疑的真实性。特别是在纪实性节目中,保留了事件发展的时间进程,保证了现场拍摄的空间完整和动作连贯,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性。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中,在连续的时间内实现了空间的自然转换,也就是机内编辑。由于机内编辑使声画保持连续和同步,从而保证了叙事结构的完整,也使它传达的信息具有了完整性。运动镜头的这种转换是对人眼视觉的一种模拟,符合人的视觉感受。
二、运动镜头的拍摄
摄像,不仅是一个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更是一项高难度的艺术创作活动。运动摄像也决不是简单的推、拉、摇、跟、移的动态拍摄,而是运用拍摄技巧和创作思想借助摄像机来完成的创作。每一次镜头的变化,观众都在期待着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当这种期待不断得到满足时,画面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摄像机的运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镜头的运动方式、运动节奏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体现导演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编导的构思、设想、创意等必须而且只能建立在电视画面的基础上,再好的想法,再深的主题,如果得不到电视化、艺术化的画面表现,最终也不会得到电视观众的理解和认可。电视摄像师除了要在电视摄像技术的各个环节上逐一过关外,还应在拍摄中培养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编导思维和艺术的创作观念。明确了拍摄对象、表现内容和创作主题之后,要深入领会编导的意图并与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时刻保持一种编导的、整体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态进行画面取材,每一次视点、景别、角度、构图的变化都要有充分的考虑。进入摄像机镜头的不应只是编导耳提面命的拍摄内容,而是要经过摄像师对拍摄意图视觉化的构思和创作后的画面形象,让镜头画面成为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有力武器。
在摄像创作过程中,不仅要专注于现场的情况,还应考虑到后期的编辑问题,诸如镜头的匹配和组接问题,涉及到轴线关系、景别的衔接、角度的择取等多方面的内容。有经验的摄像师会对同一对象多拍一些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以便于后期编辑时镜头的组接。
2、拍摄技巧的运用要与片子的情绪、情节、气氛紧密结合
运动摄像的操作要领:“平、准、稳、匀”。平,是地平线、水平线要平;准,是指聚焦准确、景别准确;稳,是指画面稳定,不要晃晃悠悠,游移不定;匀,是运动的速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这是运动摄像的基本功。除特殊情绪对画面的要求外,镜头的运动应力求保持平稳,按操作要领来拍摄。在镜头运动过程中,要与片子的情绪、情节、气氛紧密结合,注意运动的方向、速度、节奏、对象范围等因素的变化,使机位运动、焦点调整、光圈转换、变焦距推拉、俯仰角度和拍摄方向等的变化协调一致和准确到位。机位改变时要注意焦点的变化,始终将主体形象处理在景深范围之内;要用手动方式调节光圈,以免画面由于运动其光影结构忽变。
3、处理好画内运动与画外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影视艺术的特征与魅力所在。电视画面的运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活动的画面内容,即摄像机所记录的被摄对象的运动,我们称为画面内部运动;另一种是摄像机的运动,即画面的外部运动。画面的内部空间运动是影视艺术的内容与思想,画面的外部视点的运动是影视艺术的风格与特征,是影视区别与其他造型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在拍摄中,要处理好画内运动与画外运动的关系,镜头运动的每一次转换应力求与人物动作和方向转换的一致,与情节和情绪发展的转换相一致,使画面外部运动与画面内部运动协调一致,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和谐统一。
4、镜头一定要成组
电视摄像不是独立的艺术,它是为主题思想服务的一种表现手段。脱离了主题思想,电视摄像便无所依附,脱离了具体内容,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般来说,单一的镜头是很难表现什么主题的,必须用一组镜头去描写、刻画、叙述人或事物;或用一组镜头去反映、揭示、升华主题思想。单一的推或拉镜头,产生的艺术效果并不明显,只有连续使用三个以上的推或拉镜头,经过后期剪辑,方可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味。例如,中国申奥成功时,从面部特写急拉成大全景的几个镜头的累积使用,强烈地烘托出了群情激奋的情绪和场面。连续急推镜头的使用,往往给人一种震惊、激愤的效果;连续摇镜头的使用,给人以展示的效果。所以运动镜头的拍摄一定要成组,以增强其视觉表现力。
电视摄像师作为电视画面的主要创作者之一,应该凝聚电视摄像技术和电视摄像艺术的合力,走出电视摄像“有技无艺”的误区,推动电视屏幕在内容、形式上的双向进步。
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摄像机的体积逐渐缩小,功能越来越多,操作更为简便;加之影像文化的发展和成熟,人们通过运动摄像对电视视觉样式和视觉潜能的开发不断走向深入,通过种种复杂多变乃至新奇独特的摄像装备和拍摄方式所拍的运动镜头,着实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荧屏世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不断进步的画面改造和画面创新,充分展示着电视这一传媒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
转自:Edius
运动镜头是指在一个镜头中摄像机的机位、镜头光轴或镜头焦距发生了变化时所拍摄到的画面。马赛尔·马尔丹说过:“电影作为艺术而出现是从导演想到在同一场面内挪动摄影机那一天开始的。”电视从一开始就吸取了电影造型中成功的经验,并根据电视的传播特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造型特点,幸运地回避了“乐队指挥”式的定点拍摄历史。所以,电视摄像是一种动态造型艺术。本文对运动镜头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拍好运动镜头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运动镜头的特点
运动镜头的魅力来自于其突出的特点:
1、运动镜头的画面框架相对运动
观众视点不断变化运动镜头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和连续的记录,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被摄主体的运动、多变的景别和角度、连续动态的背景、多维空间和层次,形成多变的画面构图和审美效果;而且,摄像机的运动使不动的物体和景物也发生了运动和位置的变换,在屏幕上直接表现了人们生活中流动的视点和视向。运动镜头不仅赋予电视画面丰富多变的造型方式,也使得电视成为更加逼近生活、逼近真实的艺术;使电视观众能够通过屏幕,用运动着的视点观察运动中的生活和生活的运动。“这就起着与蒙太奇相似的作用,最后使影片有了它自身的节奏,这种节奏也正是构成影片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2、运动镜头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指向性
摄像机的运动不仅是摄像者发挥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观众视点和心理反应的主观介入方式。“活动的摄影使空间产生了某种动态,它不再是一种呆板的框框,而变成一种流动而活跃的表现因素。”摄像者在进行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拍摄时,观众所看到的画面外部运动过程就等于是构图、调整的过程,是摄像者主观创作意图和实际操作情况的外化和反应。因此,观众一直是“跟着摄像机镜头”在观看。画面表现出了摄像人员的创作意图和内容上的指向性,尤其是一些移、跟镜头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同时也比较明显地具有摄像者的主观性。摄像机一旦动起来,画面内容即观众的视野也将随着改变,观众的期待心理被调动起来,对框架移动后的新画面产生较强的渴望和关注,因此运动镜头具有很强的指向性。
3、运动镜头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连续和统一
运动镜头中所呈现的时空与现实时空是一致的,不具有剪辑所带来的画面时空表现上的假定性,画面形象的连续运动和画面时空的连续转换具有不可置疑的真实性。特别是在纪实性节目中,保留了事件发展的时间进程,保证了现场拍摄的空间完整和动作连贯,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性。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中,在连续的时间内实现了空间的自然转换,也就是机内编辑。由于机内编辑使声画保持连续和同步,从而保证了叙事结构的完整,也使它传达的信息具有了完整性。运动镜头的这种转换是对人眼视觉的一种模拟,符合人的视觉感受。
二、运动镜头的拍摄
摄像,不仅是一个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更是一项高难度的艺术创作活动。运动摄像也决不是简单的推、拉、摇、跟、移的动态拍摄,而是运用拍摄技巧和创作思想借助摄像机来完成的创作。每一次镜头的变化,观众都在期待着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当这种期待不断得到满足时,画面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摄像机的运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镜头的运动方式、运动节奏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体现导演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编导的构思、设想、创意等必须而且只能建立在电视画面的基础上,再好的想法,再深的主题,如果得不到电视化、艺术化的画面表现,最终也不会得到电视观众的理解和认可。电视摄像师除了要在电视摄像技术的各个环节上逐一过关外,还应在拍摄中培养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编导思维和艺术的创作观念。明确了拍摄对象、表现内容和创作主题之后,要深入领会编导的意图并与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时刻保持一种编导的、整体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态进行画面取材,每一次视点、景别、角度、构图的变化都要有充分的考虑。进入摄像机镜头的不应只是编导耳提面命的拍摄内容,而是要经过摄像师对拍摄意图视觉化的构思和创作后的画面形象,让镜头画面成为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有力武器。
在摄像创作过程中,不仅要专注于现场的情况,还应考虑到后期的编辑问题,诸如镜头的匹配和组接问题,涉及到轴线关系、景别的衔接、角度的择取等多方面的内容。有经验的摄像师会对同一对象多拍一些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以便于后期编辑时镜头的组接。
2、拍摄技巧的运用要与片子的情绪、情节、气氛紧密结合
运动摄像的操作要领:“平、准、稳、匀”。平,是地平线、水平线要平;准,是指聚焦准确、景别准确;稳,是指画面稳定,不要晃晃悠悠,游移不定;匀,是运动的速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这是运动摄像的基本功。除特殊情绪对画面的要求外,镜头的运动应力求保持平稳,按操作要领来拍摄。在镜头运动过程中,要与片子的情绪、情节、气氛紧密结合,注意运动的方向、速度、节奏、对象范围等因素的变化,使机位运动、焦点调整、光圈转换、变焦距推拉、俯仰角度和拍摄方向等的变化协调一致和准确到位。机位改变时要注意焦点的变化,始终将主体形象处理在景深范围之内;要用手动方式调节光圈,以免画面由于运动其光影结构忽变。
3、处理好画内运动与画外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影视艺术的特征与魅力所在。电视画面的运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活动的画面内容,即摄像机所记录的被摄对象的运动,我们称为画面内部运动;另一种是摄像机的运动,即画面的外部运动。画面的内部空间运动是影视艺术的内容与思想,画面的外部视点的运动是影视艺术的风格与特征,是影视区别与其他造型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在拍摄中,要处理好画内运动与画外运动的关系,镜头运动的每一次转换应力求与人物动作和方向转换的一致,与情节和情绪发展的转换相一致,使画面外部运动与画面内部运动协调一致,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和谐统一。
4、镜头一定要成组
电视摄像不是独立的艺术,它是为主题思想服务的一种表现手段。脱离了主题思想,电视摄像便无所依附,脱离了具体内容,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般来说,单一的镜头是很难表现什么主题的,必须用一组镜头去描写、刻画、叙述人或事物;或用一组镜头去反映、揭示、升华主题思想。单一的推或拉镜头,产生的艺术效果并不明显,只有连续使用三个以上的推或拉镜头,经过后期剪辑,方可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味。例如,中国申奥成功时,从面部特写急拉成大全景的几个镜头的累积使用,强烈地烘托出了群情激奋的情绪和场面。连续急推镜头的使用,往往给人一种震惊、激愤的效果;连续摇镜头的使用,给人以展示的效果。所以运动镜头的拍摄一定要成组,以增强其视觉表现力。
电视摄像师作为电视画面的主要创作者之一,应该凝聚电视摄像技术和电视摄像艺术的合力,走出电视摄像“有技无艺”的误区,推动电视屏幕在内容、形式上的双向进步。
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摄像机的体积逐渐缩小,功能越来越多,操作更为简便;加之影像文化的发展和成熟,人们通过运动摄像对电视视觉样式和视觉潜能的开发不断走向深入,通过种种复杂多变乃至新奇独特的摄像装备和拍摄方式所拍的运动镜头,着实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荧屏世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不断进步的画面改造和画面创新,充分展示着电视这一传媒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
转自:Ed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