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名赤裸裸的德奥派粉丝,因此对德奥转阀小号一直情有独钟,也积累了一些对德奥转阀小号品牌的粗浅认识,为了让国内号友们掀起对转阀小号的更大热情,在此想谈谈本人对德奥小号的一些粗略认识,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借此机会能引来更多爱好者们的热烈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批批欧洲(尤其是德、奥两国)学成归国的青年小号演奏家们进入各大专业院校、艺术团体,转阀小号在国内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尤其在德奥交响作品音乐会演出中,转阀小号的使用可谓屡见不鲜。但是,并不像广大号友对活塞品牌如:Bach-巴哈,Yamaha-雅马哈,B&S-白象,Stomvi-斯通威,Schilke-肖肯,Spada-斯巴达。。。等等各种活塞乐器品牌如数家珍的熟悉程度一样,很多业余号友,甚至专业号友们看到国内外乐团使用转阀号时,还是经常会问:这是什么(牌子)的乐器?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几个目前最为常见的转阀小号品牌。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转阀小号其实也是细分了不同风格的,而并不是像我们平时说的“德奥派”一个词就能够简单概括的。在转阀小号的发展历程中,根据德、奥两国不同地区不同乐团对声音风格的要求和理解,分出了两个主要的风格流派——德式转阀与奥式转阀。虽然同为转阀小号,但是他们的技术参数、声音风格与反馈给演奏者的吹奏感却大相径庭。德式转阀一般管径、喇叭铜材厚度、喇叭口直径以及吹奏阻力相对更大,声音厚重、温暖、沉稳。而奥式转阀无论管径、喇叭口直径以及阻力都要更小一些,声音也相对德式转阀更加明亮、辉煌。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德式与奥式的风格的差别并不代表德奥转阀“势不两立”,其实在近年乐器制造的发展中,各个乐器制作厂商都对乐器的参数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因此一个品牌到底是德式还是奥式有时很难简单地一概而论,在后面对各个品牌的介绍中,我也会对各个品牌的特色做一些具体的说明。
一、德式转阀品牌
1. F.A.Heckel
提到转阀小号的鼻祖,就不得不提到位于德国东北部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的F.A.Heckel(Freidrich Alwin Heckel)。F.A.Heckel是现代大管设计制作鼻祖W.Heckel的堂弟(真是个神奇伟大的家族!),据传自19世纪中后期起,F.A.Heckel就开始制作转阀小号,1889年起成为“萨克森皇家指定乐器制造师”(Königlich Sächsischer Instrumentenmacher)。他所制作的小号则被德国以及维也纳的众多顶级乐团一直使用至20世纪70年代,这其中包括了20世纪早期德累斯顿国家乐团的小号演奏大师Eduard Seifert(1870-1965),以及前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Adolf Holler(1929-2012)在内的众多著名小号演奏家。
图:Eduard Seifert(1870-1965)所使用的小号,中间两把为F.A.Heckel制作的High G/F与降B调小号,右边为Heckel的儿子T.A.Heckel制作的降B调小号。
Heckel小号的管径约为0.441in(11.2mm),喇叭口直径较小,约5-5.12in(127-130mm),有的型号带有一层卷边(garland),有的型号则没有,音色多变,从中音量的温暖内敛到大音量的明亮辉煌,Heckel小号在那个年代可以让演奏家更轻松地驾驭Anton Bruckner、Gustav Mahler、Richard Strauss等作曲家难度极高的交响乐作品。肯定会有朋友有这样的疑问:不是说德式乐器是大喇叭厚声音吗?现在的确是这样,但是实际上现在的很多德、奥式乐器就是以Heckel为原型,进行一部分参数的更改而设计出来的,因此可以毫不犹疑地讲:F.A.Heckel是现代转阀小号的鼻祖。
在F.A.Heckel之后,他的儿子Theodor继续继承家业,直到1954年他过世后,他的妻子将Heckel工厂转让给了Arno Windisch,也就是Heckel的徒弟。Windisch继续制作转阀小号,延续了Heckel的传统,也在设计上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与创新,直到他1992年去世。但是,随着20世纪中期Josef Monke等品牌的崛起,Heckel终究要谢幕于历史的舞台。令人欣慰的是,1996年,年轻的Berndt C.Meyer接管了Heckel,延续着Heckel和Windisch的品牌,但是必然很难再次谱写Heckel当年的辉煌传奇了。
图:被Berndt C.Meyer收购后的Heckel小号
图:Heckel小号标志性的优雅连接杆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批批欧洲(尤其是德、奥两国)学成归国的青年小号演奏家们进入各大专业院校、艺术团体,转阀小号在国内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尤其在德奥交响作品音乐会演出中,转阀小号的使用可谓屡见不鲜。但是,并不像广大号友对活塞品牌如:Bach-巴哈,Yamaha-雅马哈,B&S-白象,Stomvi-斯通威,Schilke-肖肯,Spada-斯巴达。。。等等各种活塞乐器品牌如数家珍的熟悉程度一样,很多业余号友,甚至专业号友们看到国内外乐团使用转阀号时,还是经常会问:这是什么(牌子)的乐器?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几个目前最为常见的转阀小号品牌。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转阀小号其实也是细分了不同风格的,而并不是像我们平时说的“德奥派”一个词就能够简单概括的。在转阀小号的发展历程中,根据德、奥两国不同地区不同乐团对声音风格的要求和理解,分出了两个主要的风格流派——德式转阀与奥式转阀。虽然同为转阀小号,但是他们的技术参数、声音风格与反馈给演奏者的吹奏感却大相径庭。德式转阀一般管径、喇叭铜材厚度、喇叭口直径以及吹奏阻力相对更大,声音厚重、温暖、沉稳。而奥式转阀无论管径、喇叭口直径以及阻力都要更小一些,声音也相对德式转阀更加明亮、辉煌。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德式与奥式的风格的差别并不代表德奥转阀“势不两立”,其实在近年乐器制造的发展中,各个乐器制作厂商都对乐器的参数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因此一个品牌到底是德式还是奥式有时很难简单地一概而论,在后面对各个品牌的介绍中,我也会对各个品牌的特色做一些具体的说明。
一、德式转阀品牌
1. F.A.Heckel
提到转阀小号的鼻祖,就不得不提到位于德国东北部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的F.A.Heckel(Freidrich Alwin Heckel)。F.A.Heckel是现代大管设计制作鼻祖W.Heckel的堂弟(真是个神奇伟大的家族!),据传自19世纪中后期起,F.A.Heckel就开始制作转阀小号,1889年起成为“萨克森皇家指定乐器制造师”(Königlich Sächsischer Instrumentenmacher)。他所制作的小号则被德国以及维也纳的众多顶级乐团一直使用至20世纪70年代,这其中包括了20世纪早期德累斯顿国家乐团的小号演奏大师Eduard Seifert(1870-1965),以及前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Adolf Holler(1929-2012)在内的众多著名小号演奏家。
图:Eduard Seifert(1870-1965)所使用的小号,中间两把为F.A.Heckel制作的High G/F与降B调小号,右边为Heckel的儿子T.A.Heckel制作的降B调小号。
Heckel小号的管径约为0.441in(11.2mm),喇叭口直径较小,约5-5.12in(127-130mm),有的型号带有一层卷边(garland),有的型号则没有,音色多变,从中音量的温暖内敛到大音量的明亮辉煌,Heckel小号在那个年代可以让演奏家更轻松地驾驭Anton Bruckner、Gustav Mahler、Richard Strauss等作曲家难度极高的交响乐作品。肯定会有朋友有这样的疑问:不是说德式乐器是大喇叭厚声音吗?现在的确是这样,但是实际上现在的很多德、奥式乐器就是以Heckel为原型,进行一部分参数的更改而设计出来的,因此可以毫不犹疑地讲:F.A.Heckel是现代转阀小号的鼻祖。
在F.A.Heckel之后,他的儿子Theodor继续继承家业,直到1954年他过世后,他的妻子将Heckel工厂转让给了Arno Windisch,也就是Heckel的徒弟。Windisch继续制作转阀小号,延续了Heckel的传统,也在设计上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与创新,直到他1992年去世。但是,随着20世纪中期Josef Monke等品牌的崛起,Heckel终究要谢幕于历史的舞台。令人欣慰的是,1996年,年轻的Berndt C.Meyer接管了Heckel,延续着Heckel和Windisch的品牌,但是必然很难再次谱写Heckel当年的辉煌传奇了。
图:被Berndt C.Meyer收购后的Heckel小号
图:Heckel小号标志性的优雅连接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