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文化吧 关注:210贴子:13,033
  • 2回复贴,共1

金戈铁马汪世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盐川贴《汪世显诗一首》有感,下面这是原诗:
拥骑南来春正浓,鞭梢轻拂杏花红,绿林战退千山月,细柳橫拖一巷风,玉勒有时闲骏马,绵绦无力挂雕弓,六军休动三衙鼓,梦在荷溏春思中
公园1237年,秦岭山脚下的某个小镇上,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微风轻拂着刚刚吐翠的新柳,迎接着一群凯旋而归的将士们。昔日威武雄壮的战马,此时以卸去玉勒马鞍,悠闲的啃吃着返青的嫩草,远离疆场的士兵们,在结束了披星戴月的艰辛后,此时也许还沉醉在亲人团聚和憧憬未来的美梦当中呢!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祥和、美好……
这是一副静态的水墨写意,传神的笔法再一次唤醒了处在战乱蹂躏中的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而勾勒这副画的不是什么丹青妙手,正是我们漳县人几乎家喻户晓的一代枭雄——陇右王汪世显。
元代相对于中国其他朝代,历史记载比较粗略。我们对陇右王的了解仅限于《元史.列传》中的不多文字。只知道他运筹帷幄、英勇过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帅才,出道以来,几乎屡战屡捷,1234年金亡后归顺元朝,由于战功卓著,成为巩固西北政权的核心力量,名传千古的“三王十国公”更是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家族传奇。
让我们又回到1237年春天,刚刚迈入不惑的汪世显,正值人生和事业的巅峰时期,累累战果,也为他雄居一方鉴定了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感情的迸发也就水到渠成。“鞭梢轻拂杏花红”,那份悠然自得是来自一份内心的宁静,更是来自一份长期积淀的沉稳与自信。
整首诗的背后,除了扑面而来的战争胜利带来的欣喜外,作者并未影射出丁点解甲归田或铸剑为犁的意愿,也许在多少年的血雨腥风中,残酷的现实早以将他锻造成了一名合格的军人,马革裹尸成了他无怨无悔的最终选择。但无论如何,一个“整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人”,在战争的间隙里,能有这样一种闲情逸致,也不失为一种生活的情态吧!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0-09 03:26回复
    分析透彻,大赞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0-09 08:12
    回复


      3楼2016-10-30 1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