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拳论艺坛吧 关注:146贴子:2,858
  • 9回复贴,共1

练太极拳最易犯的八个错误认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对气的错误认识:
常见习太极拳者相互问有无气感。有,则洋洋自得,以为已进乎太极拳之三味。没有,则内心焦急,或于行拳中腹内鼓气,或口中嘘气,皆大谬也。真气,非我们日常所呼吸之气,乃是拳架盘走正确后,习者身体内外相合,由此在习者体内产生的一股能量流,给人的感觉与气相仿,故以“气”字表达之。
心越静,则此气越为充盈。若有心御气,则气反奔腾,即紊乱也。故气感也罢,麻感也罢,胀感也罢,相吸之感也罢,皆属皮毛之相也,不可过分追求,应听之任之,以静心求中和为要。否则将本末倒置,甚至走火入魔。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6-10-07 20:57回复
    2.错误理解推手在太极拳修为中的作用和意义:
    推手的意义,是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这样一种形式,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协调稳定的能力,使身体内外中和的程度得以深化。因此,推手不是要把别人推倒,扑人于丈外,而是要在推手中寻求体会如何使自己不失稳、不倒的道理和方法,自己的稳定是对方的不稳定促成,对方稳定了你肯定不稳定。所以随着各自协调稳定能力的提高,互相作用的剧烈程度也可随之加强。
    太极拳技击是一个由定步推手、动步推手、四隅推手、大捋再至技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练推手就想着如何把别人放倒,就是极端错误的练法。这种练法也将造成使推手和盘架相脱节,使自己永远站在太极拳之门外。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6-10-07 21:07
    回复
      2025-05-13 18:52:37
      广告
      3。要了解太极拳腰隙裆底劲:
      腰隙是指腰椎与胯骨的契合处,称之为榫头处,这符合“隙”的含义。结合自己练拳体会认为,此处轻微的变换不仅是重心的转换或调整,而且是发劲的源泉的变化。比如我捋对方左手,自己重心不能在右腿,而应在左腿,这就要求右胯走弧形向左胯转化,看似重心在右,实则在左;对方见被捋将要前倾失势回撤时,我正好胯已移向左边,即可顺劲蹉步向前方放劲,这样劲整威力大。太极拳架及推手中腰胯间隙转化比比皆是。太极拳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就是不断转化或调整自己重心,而拨动、控制对方重心,转换、调整、发放全在腰隙,主要是胯骨,以故“命意源头在腰隙”。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6-10-07 21:21
      回复
        4.正确理解太极拳套路的含义:
        太极拳套路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开发内劲,其二是蕴寓各种技击状况的母式。也就是说太极拳中每一手都不是技击的固定招式,而是能够演化为技击中千法万法之总机关。
        常见一些习太极拳者将拳中的一些动作当做技击招式单式来练习,结合了盘拳架眼前无人似有人的练法。此点习者当用心体悟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6-10-07 21:32
        回复
          5.用“神”不当:
          练太极拳贵在神聚,精神高度集中,不使之散乱。故神要内守,心神合一,总之,要与拳式之运作相合。常见初习太极拳者用“神”不当,或精神散乱,左顾右盼,或精神张扬宣泄于外,此皆谬也。
          精神散乱,必神气不能相合,内劲无望矣。精神外张,久则自靡,更无从得以内劲。故须精神内守,含而不露,养神于一。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6-10-07 21:36
          回复
            6.不明内劲:
            何谓内劲?神气合一而已。随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神、气耦合愈为协同、有序,内劲渐纯。故内劲是习者身心有序协调达致中和时,机体产生的一种潜能。
            常见习拳者或从腹中求之,或从腰中求之,或从胸中求之,或丹田皆不得其所,惟有求中和以致神气合一,方可得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6-10-07 21:44
            回复
              7.或散或僵:
              散、僵二者,为初习太极拳者之通病。散则周身不整,病根全在顶劲未能悬挂、腰胯未得下坠、腰胯骨缝未能拔开之故。头顶与尾椎骨之根未能互逆相撑,身躯自然不整。内外一体劲未能合住,四肢端不能与脊柱同轴螺旋上下接合。
              故此为散之病源也。僵则转换不灵,病根全在腰胯上。两足未分清虚实,必然移动不灵。两胯未能松开,必然上下难随、虚实难换。故此为僵之病源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6-10-07 21:56
              回复
                8.不合于步:
                太极拳,要求进退步互换相随,故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尤其是顺逆提腿出步的时机要掌握得准确,确非易事。常见初习太极拳者不指顺出步及逆出步演成步法托拉,造成身躯中心不稳,于是身体有前仰后俯之势。要克服此种毛病,当顺出腿时,以脚稍节拇指领劲另一固定腿胯根骨缝要开,随呼气下坠,气入骨缝,劲力坠底稳固。逆出腿时是尾骨挑起大腿根部,以根催稍节产出去,所谓即是分出顺逆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6-10-07 22:26
                回复
                  2025-05-13 18:46:37
                  广告


                  IP属地:北京9楼2016-10-08 10:12
                  回复
                    这是专家水平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2-27 1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