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吧 关注:347贴子:1,964
  • 6回复贴,共1

杜甫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高新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杜甫是诗圣,他对盂浩然诗歌的评价,具有权威性,能够产生深远影响;杜甫仅比孟浩然小23岁,他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具有先发性,能够起到引领导向的作用。在孟浩然诗歌的接受史上,杜甫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杜甫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
李白诗集中的五首题目关涉孟浩然的诗歌,透露出李白与孟浩然交游的经过和两人深厚的友谊,而杜甫诗集中只有两首内容关涉孟浩然的诗歌,且只是评价孟浩然的诗歌,并没有透露出杜甫与孟浩然的交游,尽管两人有诸如李白这样的共同好友,但是现存的文史资料无法证明孟浩然和杜甫曾经有过交往。
这种不同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白和杜甫对孟浩然评价的角度。由于李白与孟浩然有过多次交往,再加上李白的个人气质,李白更关注的是孟浩然这个人的行事人品,所以他直呼“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并描绘了一个隐士高人的孟浩然形象。而杜甫未曾与孟浩然有过直接交往,他对孟浩然的认识与了解是个由诗及人的过程,因而杜甫对孟浩然的评价首先是立足于对孟诗成就的肯定和孟诗特色的界定。
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清江空旧鱼,春雨余甘蔗。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咤。——杜甫《遣兴》(五首之五)
复忆裹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杜甫《解闷》(十二首之六)
这两首诗体现了杜甫对孟浩然诗歌的高度评价。一是杜甫非常爱戴孟浩然。这一点可以从两首诗的诗意中读出,前一首,“吾怜孟浩然”开门见山地直呼对孟浩然的热爱,与李白“吾爱孟夫子”的诗句同样表达着强烈感情,后一首,“复忆襄阳孟浩然”的“复忆”是“再忆”“多次忆起”的意思,足见孟浩然在杜甫印象中的深刻。杜甫非常爱戴孟浩然,还可以从这诗的写作背景中看出,《解闷》十二首写于766年,杜甫客居成都,进退两难之际,作者心情郁闷,写诗借以排遣,组诗中赞扬了五个人,其中第六首就是赞美孟浩然,一个人在困难中还在想着这个人,借以自慰,足见这个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的重要。二是杜甫高度肯定孟浩然诗歌的成就。“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是说孟浩然的诗歌数量虽然不多,但质量却超过鲍照和谢眺,那么杜甫又是如何评价鲍照和谢眺诗歌的呢?杜甫在《春日忆李白》诗中写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意思是说李白的诗歌飘逸,像庾信诗歌一样清新,像鲍照诗歌一样俊逸,可见杜甫是高度评价鲍照诗歌俊逸的风格和卓越的文学地位。杜甫称“谢眺每诗堪讽诵”(《寄岑嘉州》),足见杜甫对谢眺诗歌的高度评价。杜甫诗歌一向注重炼字炼句,字字圭臬,诗中用了“凌”字,即“凌架”“超过”的意思,杜甫已经高度评价了鲍照和谢眺的诗歌成就,又说孟浩然的诗往往超越鲍谢二人,足见杜甫对孟诗成杜甫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就评价之高。此外,“句句尽堪传”也可以看出杜甫对孟诗成就的肯定。三是杜甫高度概括了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特色,那就是一个“清”字。关于“清”的含义与体现,下文将详细阐述,这里要说一下,杜甫诗歌“萧散自然”的风格是对“清”的最好诠释,也体现了杜甫诗歌对孟诗清新风格的继承和学习。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但是在杜甫的诗歌中还有别样的风格,如《水槛遣心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等诗歌,以闲适的情趣,明秀的境界和细腻的景物描写,表现出萧散自然的特色,与孟浩然诗歌“清”的特征很相近。施补华《岘佣说诗》评杜甫诗时说:“《奉天寺》诗‘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清幽何减孟公‘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之句?”[1]可见施补华看出了杜甫某些诗歌在风格上于孟诗的相似性。杜甫主张转益多师,他的这种风格难说一定就是向孟浩然学习的结果,但是孟浩然是杜甫推崇备至的前辈之一,杜甫从孟浩然那里汲取营养也是情在理中的。


1楼2016-10-04 23:04回复
    有孟浩然《齿坐呈山南诸隐》的译文吗


    4楼2017-03-27 10: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