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也有清代四合院 风雨200年传承八代人
2016年09月23日 11:04
来源:凤凰河南 作者:李玉荣

涂善将家保存下来的清代楼房

四合院的大门

坚固的墙体和大门上的花纹
午后的乡村,一片寂静,阳光照耀着眼前这座坚强的古楼。残缺的壁角,无不诉说着这座古楼久远的年代。很难想象, 在正阳县大林镇涂店村一片新修民房的角落里, 藏着这么一座有近200年之久的房子。
已经有八代人居住
近日,笔者来到正阳县大林镇涂店村,探访了这座老屋。走进村里,笔者就发该村有多处古民宅,已经破烂不堪,在该村文书涂心社的带领下,笔者来到该村69岁的涂善将家,院里的老房子显得十分抢眼。房子座西朝东,有两丈多高,砖木结构。
涂善将说,这幢房子是楼房,在1956年,由于没粮食吃,把上面的栗木楼板撤掉卖到信阳罗山粮库了。房子是祖上留下来的,祖上是开当铺的,当时比较富裕。在他们家算起来已传承了八代人,是清代建筑,已经有近200年历史,现在这三间房子只摆放了一些杂物。
“这个院是个四合院。”涂善将指着院落的南面一个坍塌的房屋轮廓说,南面的一座,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经坍塌,坐北朝南的那座在10多年前,他们扒掉建起了新房。
东面的与大门相连的一座,解放后分给了村里一个叫郑秀雅的一户人家,还保留着当年的原貌,至今还有人居住。站在四合院里。从残存的建筑中,依稀还能看清整个院落最初的格局:南面三间,西面三间,北面三间,东面三间带有过道,过道的大门栗木门楣厚实坚固,墙体约有80公分厚,四合院格局总体还在。屋檐上精美的花纹雕刻,有些已经残缺不全,有的地方还能看清全貌,流畅的线条,生动的图案,都能看出工人卓越的技巧。

屋顶还是当年的屋顶
村里有5座四合院
涂善将说,听祖辈们讲,当时院子里非常热闹,爷爷兄弟5人,有四五十口人居住在一起。在爷爷那一代兄弟5人才分家,所以村里有5座同样的四合院,可惜其它的四座有残垣断壁的,有已经坍塌的。
笔者跟随涂心社在村里转了一圈,看到很多老房子已经破旧不堪,但当年的框架还保留至今,很多老房子摇摇欲坠,让人们不敢走近,现在虽然有些楼阁亭台、雕梁画栋都已不在,但从框架中看上去给人一种坚固和古典的感觉。
“这就是当年的涂氏祠堂。”在涂点店小学教学楼后面的杂草重生的树林里涂心社一行指着一座5间残垣断壁的房屋说,涂氏祠堂在1956年做了涂店小学,在60年代做了涂店小学办公室,直到2003年新的教学楼建好才闲置下来,如今,年久失修,已经没人敢进去了。
“里面梁上和柱子上的花纹非常漂亮好看。”涂心社说,房屋的屋脊上活灵活现的长龙,张着嘴,龙须清晰可见,非常逼真,在文革时被打破。
笔者登上一户村民的楼顶可以从旁边看到,涂氏祠堂东边的山墙上,雕刻的花纹还保存完好。

涂氏祠堂山墙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传统文化亟待保护
“现在就想找了解这建筑结构的人员来看看,该怎么进行维修,好让百年文化传承下去。”涂善将说,现在家家户户都盖的小楼房,已经很难再看到这样的老建筑了。
据村里一位老人介绍,村里本有不少老宅子,但很多已年久失修,保留完整的仅此一家,经常有人来本村观赏拍照。“现在这样的院子不多了,政府部门应该保护起来,说不定哪天就没有了。”很多村民建议,应该将这处老宅子进行修缮并妥善保护起来。
风雨变幻,时代变迁,历经百年的涂氏老宅,虽然有的残缺不全,但它仍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沧桑的历史。

摇摇欲坠的涂氏祠堂

摇摇欲坠的另外一个院落
今天,在这片土地上,智慧的涂店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富民政策号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生活。但愿这些老房子能穿越悠长的时空回廊,留下一段凝固的历史,倾听实现中国梦的铿锵脚步,继续见证新农村的美好画卷。
2016年09月23日 11:04
来源:凤凰河南 作者:李玉荣

涂善将家保存下来的清代楼房

四合院的大门

坚固的墙体和大门上的花纹
午后的乡村,一片寂静,阳光照耀着眼前这座坚强的古楼。残缺的壁角,无不诉说着这座古楼久远的年代。很难想象, 在正阳县大林镇涂店村一片新修民房的角落里, 藏着这么一座有近200年之久的房子。
已经有八代人居住
近日,笔者来到正阳县大林镇涂店村,探访了这座老屋。走进村里,笔者就发该村有多处古民宅,已经破烂不堪,在该村文书涂心社的带领下,笔者来到该村69岁的涂善将家,院里的老房子显得十分抢眼。房子座西朝东,有两丈多高,砖木结构。
涂善将说,这幢房子是楼房,在1956年,由于没粮食吃,把上面的栗木楼板撤掉卖到信阳罗山粮库了。房子是祖上留下来的,祖上是开当铺的,当时比较富裕。在他们家算起来已传承了八代人,是清代建筑,已经有近200年历史,现在这三间房子只摆放了一些杂物。
“这个院是个四合院。”涂善将指着院落的南面一个坍塌的房屋轮廓说,南面的一座,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经坍塌,坐北朝南的那座在10多年前,他们扒掉建起了新房。
东面的与大门相连的一座,解放后分给了村里一个叫郑秀雅的一户人家,还保留着当年的原貌,至今还有人居住。站在四合院里。从残存的建筑中,依稀还能看清整个院落最初的格局:南面三间,西面三间,北面三间,东面三间带有过道,过道的大门栗木门楣厚实坚固,墙体约有80公分厚,四合院格局总体还在。屋檐上精美的花纹雕刻,有些已经残缺不全,有的地方还能看清全貌,流畅的线条,生动的图案,都能看出工人卓越的技巧。

屋顶还是当年的屋顶
村里有5座四合院
涂善将说,听祖辈们讲,当时院子里非常热闹,爷爷兄弟5人,有四五十口人居住在一起。在爷爷那一代兄弟5人才分家,所以村里有5座同样的四合院,可惜其它的四座有残垣断壁的,有已经坍塌的。
笔者跟随涂心社在村里转了一圈,看到很多老房子已经破旧不堪,但当年的框架还保留至今,很多老房子摇摇欲坠,让人们不敢走近,现在虽然有些楼阁亭台、雕梁画栋都已不在,但从框架中看上去给人一种坚固和古典的感觉。
“这就是当年的涂氏祠堂。”在涂点店小学教学楼后面的杂草重生的树林里涂心社一行指着一座5间残垣断壁的房屋说,涂氏祠堂在1956年做了涂店小学,在60年代做了涂店小学办公室,直到2003年新的教学楼建好才闲置下来,如今,年久失修,已经没人敢进去了。
“里面梁上和柱子上的花纹非常漂亮好看。”涂心社说,房屋的屋脊上活灵活现的长龙,张着嘴,龙须清晰可见,非常逼真,在文革时被打破。
笔者登上一户村民的楼顶可以从旁边看到,涂氏祠堂东边的山墙上,雕刻的花纹还保存完好。

涂氏祠堂山墙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传统文化亟待保护
“现在就想找了解这建筑结构的人员来看看,该怎么进行维修,好让百年文化传承下去。”涂善将说,现在家家户户都盖的小楼房,已经很难再看到这样的老建筑了。
据村里一位老人介绍,村里本有不少老宅子,但很多已年久失修,保留完整的仅此一家,经常有人来本村观赏拍照。“现在这样的院子不多了,政府部门应该保护起来,说不定哪天就没有了。”很多村民建议,应该将这处老宅子进行修缮并妥善保护起来。
风雨变幻,时代变迁,历经百年的涂氏老宅,虽然有的残缺不全,但它仍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沧桑的历史。

摇摇欲坠的涂氏祠堂

摇摇欲坠的另外一个院落
今天,在这片土地上,智慧的涂店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富民政策号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生活。但愿这些老房子能穿越悠长的时空回廊,留下一段凝固的历史,倾听实现中国梦的铿锵脚步,继续见证新农村的美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