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整个故事就贯穿着一个比喻,康正行是行星,宇宙里的行星都是走着既定正轨的,比喻他是一个乖乖的好学生,听从指令,模范班长,服从老师,走着正常 正确的轨道。
余守恒是恒星,宇宙中的恒星都是星系的中心,闪闪发亮,拥有热力。所以,余守恒是一个万人迷,自身闪闪发亮,吸引其他人的目光和爱慕(三个主角里,正行,慧嘉,另外两个都喜欢他)。文中多次形容守恒很帅(打球,形容过2次),很有魅力,像风一样的男孩子,是真正的大家印象里的青春期男孩子【顽皮,捣蛋,喜欢运动,大大咧咧,笨笨的,迟钝的,有时又很可爱,很粘人,依赖人】。
而重点是:行星,都是围绕着恒星转动的。恒星是不动的,而行星环绕恒星移动。比喻正行对守恒矢志不渝的爱。电影版说得更明白:我们的地球就是行星,太阳是恒星,所以地球绕着太阳转。
正行永远像行星一样,环绕着守恒移动。是小天使,永远地守护他。
这就是起他们俩名字的意思。而地球人一般都认为,夏天是最热的季节,是地球【行】和太阳【恒】距离最近的时候(不要理会天文学上7月处于远日点的bug😂),所以整个故事不断穿插着夏天的意景。
而事实上,就算是行星和恒星距离最近的时候,他们的距离依然要用光年来计算。【一光年是很远很远的距离,有9亿多公里】
比喻正行和守恒的关系,在盛夏时节,看似很近,实则两人的距离像隔了几光年一样远。所以故事就叫《盛夏光年》,就是这个意思。
而慧嘉是彗星,彗星都是转瞬即逝的。比如流星就是彗星,快速飞逝,但每次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比喻小时候/長大后,慧嘉2次和正行、守恒相遇,都令他们的关系有了飞跃性质的改变。令行星恒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但彗星转瞬就会飞过,暗示慧嘉对两人只是过客,不会長久地在一起。只有行星和恒星,会一直在一起转动。
小时候,他本来要把派来当他朋友的康正行拖垮,报复老师竟然给他安插一个假朋友,却在那个夏天因为嬉水遇溺而令高年级的学长掉了命后,霎地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於是他第一次跟康正行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从此真正依赖他(电影删了遇溺,只保留这句对白)。
上了国中,正行每次在球场看他打球时手裏拿著的那罐可乐(电影也有这罐可乐,可是一闪即逝),变成余守恒最大的安全感来源,因为他知道,那是正行买给他打完球喝的,是只为他预备的,而正行也总是都预备好了...
小说裏,同学取笑正行是gay的,守恒愤而跟同学打架受伤,正行在替守恒疗伤时质问守恒为何打架这一段,也是很好看的一段!(就是电影保健室那一段,但内容完全不同了)在小说裏的这一段,守恒第一次感觉正行有一些东西,也感觉到自己和正行之间有一些东西,他有点迷糊,好像想要吻正行了,最后却选择别开脸孔,而正行原本以为(也幻想吧)守恒要吻自己了,最后却看见守恒别开了脸孔,然后只说打架是因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在这之后,正行便正正式式避开不再去看守恒打球。我觉得这段写得很好的原因,是因为两个男孩子之后都因著这件事而有了领会和选择,在电影裏,你看不出为何正行一早就选择躲避,这是九十年代末的故事,风气也没有以往的保守,正行在电影裏的躲避有点take it for granted,而在《光年》小说裏可以看到,正行是有尝试过探索守恒喜欢自己的可能性的。
篮球队其他队友在余守恒面前骂康正行娘娘腔,是同性恋,不让余守恒和康正行做哥们,余守恒一气之下才出手和队友打架,导致受伤。这个原因很直接,这里的直接并不是说直接说明余守恒爱康正行,而是直接把同性恋这个词汇丢到了余守恒面前,不论他相不相信自己的哥们儿是同性恋,可毕竟他从一开始就已经得到了这个讯息,所以说,从这里开始,余守恒就已经懵懂得知道康正行的感情了,而并不像电影中所传达的,余守恒似乎一直到最后才明白康正行对他的不是友情而是爱情。
康正行不依不饶追问余守恒为什么要打架,余守恒心里有秘密,他不敢说是因为别人说康正行是同性恋他才打架的,而电影里是康正行有秘密,他不敢告诉余守恒他在跟惠佳聊余守恒,所以,是不是主动权有调换的感觉了?
好,这还不能说明余守恒对康正行是有感觉的,且看下面他做的事,他和康正行争执着,越靠越近,他一直大声说“因为……因为……因为”,却说不下去后面的理由,最后他靠康正行最近的时候,语气变得很轻很温柔,他说“因为……”,康正行以为余守恒要吻他了,他慢慢闭上了眼睛,而余守恒也以为自己就要吻正行了,可是他看到正行闭上了眼睛,他突然醒了过来,将头偏向一边,说“因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啊。”
怎么样,曾经让我们惆怅万分的“最好的朋友”这个词是不是多了层温暖的含义?
很多细小的地方都可以看出守恒分明喜欢着正行,在守恒快要吻正行的那一段,如果不是横生枝节,如果不是守恒突然之间恢复了理智,恐怕他自己也就会吻下去。
另外关于守恒给惠嘉的三次吻,甚至守恒对惠嘉产生关注,都是因为正行。
实在太明显了。
守恒只是不想承认自己喜欢正行而已。
更白一点的说,守恒是不想承认自己是个同性恋。
同性。
在操场上听到同学数落正行是个gay的时候,守恒终于忍不了对大打出手。
这说明什么。
如果不是gay,为什么这么介意别人说。
就如同是一个做错事的人给无心的长舌妇说中了要害。当然喜欢同性并不能说是做错了什么事情。
我猜想守恒或许心里早有这种觉悟了。或许心里早就承认自己喜欢正行了。喜欢对他的依赖。即使连球的各个过程中也会有意的看一眼旁边是否站着个正行。
虽然有这种模糊的朦胧的感觉,这感觉却并不清晰,直到旁人开始数落正行是gay,直到之后差一点守恒就主动要吻了正行的时候,他应该终于可以弄清楚自己的感情究竟是怎么回事。
或许因为心里害怕,或许因为惠嘉在那个特定的时候正好替代了正行的位置,所以守恒选择了逃避,选择惠嘉。
杜慧嘉的切入在小说裏也是更容易被理解的,在小说裏,她是一个会为自己的欲望(或幸福啦)打算的女孩子,她没错是很善解人意地为正行守了秘密,可是她同时也很恼恨这个累她失恋的守恒,她要去看看这个人有什麼了不起,看球赛那段,在小说裏,慧嘉是「确定正行没来,就安心看守恒打球了」然后她发现,原来守恒很有魅力。
惠嘉是倔强,个性,不轻易掉泪的女孩。她喜欢正行,但她他很快也确定正行的性向跟她不会有结果。因为正行的关系,她也好奇正行喜欢的是一个怎样的男孩,所以当正行逃避不再到球场上看守恒打球,她自己一个人来,也自己单枪匹马到比赛现场看守恒打球。当她因为守恒的表现而笑起来,她已经不知不觉被守恒吸引了,悄悄改变了与守恒原本是情敌的关系。於是,比赛结束後,她留下来等守恒,用挑衅却又挑逗的语气问守恒:「校刊社可以访问你吗?」在这个过程中,惠嘉仍扮演著帮正行守秘的好朋友,然而,也悄悄发展出属於自己的欲望。
所以看《光年》小说,我会说,慧嘉后来是有真心喜欢守恒的,而她对正行虽然心有愧疚(被踢爆与守恒拍拖后,她问正行有没有气她),可是由始至终她都是以自己的幸福(欲望)先行,她追求正行,主动了解情敌,她发现余守恒需要一个看他打球的人,就开始站在不再去球场的正行以往站的位置上;这个杜慧嘉很自我中心,却有性格;没有电影裏那些跟守恒一起,却好像对正行余情未了的多余;小说裏,她冲的照片就只是守恒,她知道这会令守恒喜欢自己多一些,因为守恒喜欢被爱。
921地震那段,许正平在他的blog裏已经解释得很清楚,那原本是守恒一个很重要的转折位,在小说裏,大地震发生时,原本装得很冷漠的正行,不顾一切抱揽著守恒,因为身体的接触,守恒不但真正察觉到正行对他的爱意,而且更感受得到这份爱意是一份很大的爱意,令他生出要认真对待的念头(小说裏的这段921,更有一段很妙的小篇幅,地震发生前,正行的冷漠,其实带有他觉得自己跟这颗恒星距离愈来愈远的自卑,他考不上大学,守恒却上了名牌大学的体育系;在电影裏,他俩好像上了同一间私立大学但正行同时重考吧;电影裏的921,也没有了正行死命保护守恒的戏份,两个人只是躲在桌子下就算了。)
於是守恒就说了很重要的几句:「不是的,不是你想的那样,正行,你 - 我不是故意的 - 那时你都不来看我打球,慧嘉来了,她 - 」
「慧嘉来了...」
「对,对啊,她站在你看我打球的地方,她...」这句对白那麼重要,电影却拍前不拍后,变成守恒好像只是以为正行恼他抢他的马子,欵。
在小说裏,这一段的最后,守恒终於完全处於下风了,他开始哀求正行,猛想要解释,却已经混乱得不知自己应该解释甚麼,做得最错的又是甚麼,最后只语无伦次地说为甚麼你都不来看我打篮球了啊(就是说,如果你不躲,我就不会拍拖,她只是你的代替品!)...我觉得这一段真的写得很好,这一段,绝对可以令余守恒扳回观众只同情康正行的劣势!^^
正行的悲哀,很容易理解,守恒的,在电影上,只余他拉住正行衣袖这个动作...小说裏,正行最后也上了公车,他坐在车裏,发现自己仍然深深记得守恒儿时的脸孔,原来他爱了他那麼久了,他哭了...我看到这儿,一样很感动,但我不只是因为同情康正行而动容,我同时明白了守恒的真感情,和他那觉得自己真的做错了事,就要被正行丢下的恐惧...两个明明相爱的人,却在互相伤害。
228公园那段更加不用说了,电影就是一味把正行变成一只小白兔!小说裏正行以第一次拒绝慧嘉那样拒绝那个中年男人(在同一间旅馆同一张床上暴力地拒绝!)他在那刻终於知道了,自己原来什麼人也不想要,只想要余守恒一个!
这样去到后来,两个男生为什麼会做爱就变得很容易理解了...
为什麼是正行抓过了守恒的手,把他拉到床底下,再用全身包覆住他,保护他?为什麼地震过後,来到楼下,一向对惠嘉坦白他和正行行迹的守恒,在电话中却骗了惠嘉,说他人在学校(明明他就在正行住处啊)?是不是,经历一场地震後,正行和守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当逃避守恒已有一段时间的正行,在921这种生死交关的时刻却下意识拼了命只为保护守恒?
当两个从小到大的死党好朋友,在这种时刻第一次身体碰身体的紧密依偎,「当摇晃不再,世界再度恢复一片静默,灯没有再亮起,他们彼此都能听见彼此的鼻息,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是的,正是因为921地震让守恒整个身心感觉到正行对他有超乎朋友之间的什麼,他感觉到了,所以才会在稍後跟惠嘉通电话时撒谎,骗她他人在学校,因为他已经无法用单纯的朋友关系去界定他和正行了。
也因此,才有後来当正行戳破守恒和惠嘉的情侣关系,守恒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想要先与惠嘉分手,以及後来与正行上床。这时,不论守恒到底是不是同志,他能做的,就是首先去保存完好他和正行之间无可取代的什麼。
那场“921”地震,电影几乎什么都没拍出来,但小说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地震的时候,正行是第一时间冲过去抱住守恒的,“把他包在自己的身体下,紧紧护着他”,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守恒才真正明白了正行是非常非常爱他的。
对守恒来说,他确定了正行是他最重要的人,无论这是友情,抑或已经带有爱情,他都不理了,这个「最好的朋友」是超越一切的,他先跟慧嘉分手(因为他不要背叛好朋友,纵然他理解的背叛,可能仍然是不要把好朋友的马子抢来做自己的马子),车祸后被正行接回家,他第一次主动搂抱著正行不肯放手,并且在正行的怀裏哭个够,他不要失去他,然后他就吻正行,这个吻,代表了他包容正行的一切(就是就算正行是gay而自己未必是gay的,他也包容了;记得在国中时,他想吻正行,最后却把脸孔别开吗?这时的守恒,已经不同了!)这个吻,也代表了他希望正行继续爱他...
我很喜欢小说裏的床戏,因为,守恒主动吻正行,正行在先挣扎后接受这个吻后,反客为主,主动脱去守恒所有衣服,而非电影中,一切都是守恒霸道地想占有正行;小说裏,守恒用吻来表达自己希望继续被正行爱著(也是表白的一种),正行也用行动来回应守恒的表白,他脱去守恒的衣服,再脱去自己的衣服,跟守恒裸裎相对,这是正行用身体语言跟守恒表白 - 你要知道,我爱你,就是爱情的那种爱,包括我对你的情欲...
当两个赤裸裸的男生躺到床上后,没有立即猛干一番,他们对看著,守恒看到正行平静而柔和了很多(一种再没有秘密的坦然),「但他仍然决定去吻他」,虽然没言明,但这个吻,就是守恒向正行再确认,我晓得你对我的爱是怎样的爱,而且我很愿意,被你这样爱著...然后才是「两人亲吻,两人做爱,长夜漫漫,却又短促」,小说没有描述做爱的时候谁是攻的一方,谁是受的一方(不像电影,正行就是一味的受),因为他俩是同时向对方表白了,是平等的...小说裏的这一段床戏,是最赤裸却最深情的互相表白,很有意思,也很有味道...
我真的很喜欢这一段,电影的床戏相比起来,真是烂很多耶!!!
小说里,守恒哭得抽抽搭搭像个小孩後,才跟正行要那一次肉体关系,可是那意味著的是:正行,你看,我都可以为你牺牲这麼多,跟惠嘉分手欸,为什麼我不能跟你要;而电影中则是霸道而温柔地:正行,你是我的,我跟你要什麼,你都得给我。
如果余守恒能从小说里出来,他一定是第一个掐死导演的人。电影里,他主动和一直暗恋他的好朋友发生了肉体关系,第二天却一脸无知的死蠢样,结果逼得人家只能跟他表白。表白完了吧,他回一句“我一直把你(正行)当最好的朋友!”呃啊啊啊,那刻,我倒地不起。
导演,你这一下,不止毁了余守恒这个角色,还弄残了整个电影啊!前面的守恒和正行的那个床戏,不就已经证明了守恒发现了正行喜欢自己,并且选择用那种方式绑住他吗?正行也接受了。电影结局里的守恒,是装失忆还是在玩精分?
其实原著小说里,余守恒也有这句台词,但情景不同,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小说里这句话他是对杜慧嘉说的,有点“他是我最重要的人,无论怎样,我都不能失去他”的感觉。于是杜慧嘉潇洒地再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而且小说里,在正行发现慧嘉是守恒的女朋友后,便向守恒表示“你快去陪她吧,不要跟我混在一起了!”(而电影里的正行只会逃避,实在太弱气了)守恒则马上在两人之间做了选择——他去和慧嘉分手后,才来找正行。
电影里导演把这段给切掉了,还让守恒刚吃干净了正行,就边哭边向慧嘉说“我真的不能失去你们两个中的任何一个”——拜托!!!想一只脚踏两条船男人挺多,但这样的我还真没见过
!
小说以慧嘉来到床边结束,其实比电影的结束有意思得多。
那张床,是康正行的床,床上已经留有余守恒的痕迹,慧嘉再如何介入,这床也已经是一张康正行和余守恒的床!
康正行把慧嘉叫来,自己离去,有著一种他已经得到了他最想得到的,想退回他作为行星位置的隐喻(小说最后一段是,「宇宙中的行星,仍然绕著太阳转,其中一颗,就是蓝色的地球」);守恒经过昨夜跟正行的身体表白,看见慧嘉,也坦然告诉她「做甚麼事,我都要拉著他去 - 你知道吗?正行是我最好的朋友!」(意即他是不会放开正行的)然后,他看到天色已白,一声「该死!我又跷课了!」俨然已经轻轻省省准备继续做其耍帅耍赖大男生!
而在床边的慧嘉,被守恒说的小学事件撩起她的童年记忆,她记起,她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个比喻实在太明显了,慧嘉由头到尾,就是想追求一种属於自己的幸福,现在幸福可能又失落了,但不怕,她会甩甩头发继续再找!
上课那里的真正意思是,暴风雨已经结束了,正行已经退回到他行星的位置上,而守恒也过回他大大咧咧 功课烂 顽劣大男孩的日子了。
夏蝉死去,盛夏已经结束,行星和恒星继续走着他们的生活轨道。
正行继续“正行式”地正直乖巧,按时上课。守恒则继续“守恒式地”顽皮,翘课,当坏学生!他们已经在做日常生活中的自己了。
童年时一只夏蝉的死,是在守恒因为遇溺,从敌对正行转变到视他为“最好的朋友”那一刻。现在一只夏蝉的死,是指正行对守恒由朋友转变为恋人这一刻,守恒又学会了一些新的东西。
前一晚,守恒意识到他们三个人的关系,过了这一晚,一切都要不一样了。有的读者还认为变动还没结束,未来三个人还不知道会变成怎样,其实不是!上课这里的意思正是:不!!!变动已经结束了!正行守恒已经过回了他们大大咧咧 的日常生活普通日子,上课翘课的日常,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些变动,已经完成了啊!!
过了一个盛夏,他们的关系又变了一次。这次是在两人已经确立情人关系之后,又回到了他们的日常里。
小说的最后一句,「有一只蝉,突然掉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
一个短暂的夏天又过去了(蝉只有七天寿命),三个人又长大一点了。
完。
余守恒是恒星,宇宙中的恒星都是星系的中心,闪闪发亮,拥有热力。所以,余守恒是一个万人迷,自身闪闪发亮,吸引其他人的目光和爱慕(三个主角里,正行,慧嘉,另外两个都喜欢他)。文中多次形容守恒很帅(打球,形容过2次),很有魅力,像风一样的男孩子,是真正的大家印象里的青春期男孩子【顽皮,捣蛋,喜欢运动,大大咧咧,笨笨的,迟钝的,有时又很可爱,很粘人,依赖人】。
而重点是:行星,都是围绕着恒星转动的。恒星是不动的,而行星环绕恒星移动。比喻正行对守恒矢志不渝的爱。电影版说得更明白:我们的地球就是行星,太阳是恒星,所以地球绕着太阳转。
正行永远像行星一样,环绕着守恒移动。是小天使,永远地守护他。
这就是起他们俩名字的意思。而地球人一般都认为,夏天是最热的季节,是地球【行】和太阳【恒】距离最近的时候(不要理会天文学上7月处于远日点的bug😂),所以整个故事不断穿插着夏天的意景。
而事实上,就算是行星和恒星距离最近的时候,他们的距离依然要用光年来计算。【一光年是很远很远的距离,有9亿多公里】
比喻正行和守恒的关系,在盛夏时节,看似很近,实则两人的距离像隔了几光年一样远。所以故事就叫《盛夏光年》,就是这个意思。
而慧嘉是彗星,彗星都是转瞬即逝的。比如流星就是彗星,快速飞逝,但每次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比喻小时候/長大后,慧嘉2次和正行、守恒相遇,都令他们的关系有了飞跃性质的改变。令行星恒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但彗星转瞬就会飞过,暗示慧嘉对两人只是过客,不会長久地在一起。只有行星和恒星,会一直在一起转动。
小时候,他本来要把派来当他朋友的康正行拖垮,报复老师竟然给他安插一个假朋友,却在那个夏天因为嬉水遇溺而令高年级的学长掉了命后,霎地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於是他第一次跟康正行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从此真正依赖他(电影删了遇溺,只保留这句对白)。
上了国中,正行每次在球场看他打球时手裏拿著的那罐可乐(电影也有这罐可乐,可是一闪即逝),变成余守恒最大的安全感来源,因为他知道,那是正行买给他打完球喝的,是只为他预备的,而正行也总是都预备好了...
小说裏,同学取笑正行是gay的,守恒愤而跟同学打架受伤,正行在替守恒疗伤时质问守恒为何打架这一段,也是很好看的一段!(就是电影保健室那一段,但内容完全不同了)在小说裏的这一段,守恒第一次感觉正行有一些东西,也感觉到自己和正行之间有一些东西,他有点迷糊,好像想要吻正行了,最后却选择别开脸孔,而正行原本以为(也幻想吧)守恒要吻自己了,最后却看见守恒别开了脸孔,然后只说打架是因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在这之后,正行便正正式式避开不再去看守恒打球。我觉得这段写得很好的原因,是因为两个男孩子之后都因著这件事而有了领会和选择,在电影裏,你看不出为何正行一早就选择躲避,这是九十年代末的故事,风气也没有以往的保守,正行在电影裏的躲避有点take it for granted,而在《光年》小说裏可以看到,正行是有尝试过探索守恒喜欢自己的可能性的。
篮球队其他队友在余守恒面前骂康正行娘娘腔,是同性恋,不让余守恒和康正行做哥们,余守恒一气之下才出手和队友打架,导致受伤。这个原因很直接,这里的直接并不是说直接说明余守恒爱康正行,而是直接把同性恋这个词汇丢到了余守恒面前,不论他相不相信自己的哥们儿是同性恋,可毕竟他从一开始就已经得到了这个讯息,所以说,从这里开始,余守恒就已经懵懂得知道康正行的感情了,而并不像电影中所传达的,余守恒似乎一直到最后才明白康正行对他的不是友情而是爱情。
康正行不依不饶追问余守恒为什么要打架,余守恒心里有秘密,他不敢说是因为别人说康正行是同性恋他才打架的,而电影里是康正行有秘密,他不敢告诉余守恒他在跟惠佳聊余守恒,所以,是不是主动权有调换的感觉了?
好,这还不能说明余守恒对康正行是有感觉的,且看下面他做的事,他和康正行争执着,越靠越近,他一直大声说“因为……因为……因为”,却说不下去后面的理由,最后他靠康正行最近的时候,语气变得很轻很温柔,他说“因为……”,康正行以为余守恒要吻他了,他慢慢闭上了眼睛,而余守恒也以为自己就要吻正行了,可是他看到正行闭上了眼睛,他突然醒了过来,将头偏向一边,说“因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啊。”
怎么样,曾经让我们惆怅万分的“最好的朋友”这个词是不是多了层温暖的含义?
很多细小的地方都可以看出守恒分明喜欢着正行,在守恒快要吻正行的那一段,如果不是横生枝节,如果不是守恒突然之间恢复了理智,恐怕他自己也就会吻下去。
另外关于守恒给惠嘉的三次吻,甚至守恒对惠嘉产生关注,都是因为正行。
实在太明显了。
守恒只是不想承认自己喜欢正行而已。
更白一点的说,守恒是不想承认自己是个同性恋。
同性。
在操场上听到同学数落正行是个gay的时候,守恒终于忍不了对大打出手。
这说明什么。
如果不是gay,为什么这么介意别人说。
就如同是一个做错事的人给无心的长舌妇说中了要害。当然喜欢同性并不能说是做错了什么事情。
我猜想守恒或许心里早有这种觉悟了。或许心里早就承认自己喜欢正行了。喜欢对他的依赖。即使连球的各个过程中也会有意的看一眼旁边是否站着个正行。
虽然有这种模糊的朦胧的感觉,这感觉却并不清晰,直到旁人开始数落正行是gay,直到之后差一点守恒就主动要吻了正行的时候,他应该终于可以弄清楚自己的感情究竟是怎么回事。
或许因为心里害怕,或许因为惠嘉在那个特定的时候正好替代了正行的位置,所以守恒选择了逃避,选择惠嘉。
杜慧嘉的切入在小说裏也是更容易被理解的,在小说裏,她是一个会为自己的欲望(或幸福啦)打算的女孩子,她没错是很善解人意地为正行守了秘密,可是她同时也很恼恨这个累她失恋的守恒,她要去看看这个人有什麼了不起,看球赛那段,在小说裏,慧嘉是「确定正行没来,就安心看守恒打球了」然后她发现,原来守恒很有魅力。
惠嘉是倔强,个性,不轻易掉泪的女孩。她喜欢正行,但她他很快也确定正行的性向跟她不会有结果。因为正行的关系,她也好奇正行喜欢的是一个怎样的男孩,所以当正行逃避不再到球场上看守恒打球,她自己一个人来,也自己单枪匹马到比赛现场看守恒打球。当她因为守恒的表现而笑起来,她已经不知不觉被守恒吸引了,悄悄改变了与守恒原本是情敌的关系。於是,比赛结束後,她留下来等守恒,用挑衅却又挑逗的语气问守恒:「校刊社可以访问你吗?」在这个过程中,惠嘉仍扮演著帮正行守秘的好朋友,然而,也悄悄发展出属於自己的欲望。
所以看《光年》小说,我会说,慧嘉后来是有真心喜欢守恒的,而她对正行虽然心有愧疚(被踢爆与守恒拍拖后,她问正行有没有气她),可是由始至终她都是以自己的幸福(欲望)先行,她追求正行,主动了解情敌,她发现余守恒需要一个看他打球的人,就开始站在不再去球场的正行以往站的位置上;这个杜慧嘉很自我中心,却有性格;没有电影裏那些跟守恒一起,却好像对正行余情未了的多余;小说裏,她冲的照片就只是守恒,她知道这会令守恒喜欢自己多一些,因为守恒喜欢被爱。
921地震那段,许正平在他的blog裏已经解释得很清楚,那原本是守恒一个很重要的转折位,在小说裏,大地震发生时,原本装得很冷漠的正行,不顾一切抱揽著守恒,因为身体的接触,守恒不但真正察觉到正行对他的爱意,而且更感受得到这份爱意是一份很大的爱意,令他生出要认真对待的念头(小说裏的这段921,更有一段很妙的小篇幅,地震发生前,正行的冷漠,其实带有他觉得自己跟这颗恒星距离愈来愈远的自卑,他考不上大学,守恒却上了名牌大学的体育系;在电影裏,他俩好像上了同一间私立大学但正行同时重考吧;电影裏的921,也没有了正行死命保护守恒的戏份,两个人只是躲在桌子下就算了。)
於是守恒就说了很重要的几句:「不是的,不是你想的那样,正行,你 - 我不是故意的 - 那时你都不来看我打球,慧嘉来了,她 - 」
「慧嘉来了...」
「对,对啊,她站在你看我打球的地方,她...」这句对白那麼重要,电影却拍前不拍后,变成守恒好像只是以为正行恼他抢他的马子,欵。
在小说裏,这一段的最后,守恒终於完全处於下风了,他开始哀求正行,猛想要解释,却已经混乱得不知自己应该解释甚麼,做得最错的又是甚麼,最后只语无伦次地说为甚麼你都不来看我打篮球了啊(就是说,如果你不躲,我就不会拍拖,她只是你的代替品!)...我觉得这一段真的写得很好,这一段,绝对可以令余守恒扳回观众只同情康正行的劣势!^^
正行的悲哀,很容易理解,守恒的,在电影上,只余他拉住正行衣袖这个动作...小说裏,正行最后也上了公车,他坐在车裏,发现自己仍然深深记得守恒儿时的脸孔,原来他爱了他那麼久了,他哭了...我看到这儿,一样很感动,但我不只是因为同情康正行而动容,我同时明白了守恒的真感情,和他那觉得自己真的做错了事,就要被正行丢下的恐惧...两个明明相爱的人,却在互相伤害。
228公园那段更加不用说了,电影就是一味把正行变成一只小白兔!小说裏正行以第一次拒绝慧嘉那样拒绝那个中年男人(在同一间旅馆同一张床上暴力地拒绝!)他在那刻终於知道了,自己原来什麼人也不想要,只想要余守恒一个!
这样去到后来,两个男生为什麼会做爱就变得很容易理解了...
为什麼是正行抓过了守恒的手,把他拉到床底下,再用全身包覆住他,保护他?为什麼地震过後,来到楼下,一向对惠嘉坦白他和正行行迹的守恒,在电话中却骗了惠嘉,说他人在学校(明明他就在正行住处啊)?是不是,经历一场地震後,正行和守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当逃避守恒已有一段时间的正行,在921这种生死交关的时刻却下意识拼了命只为保护守恒?
当两个从小到大的死党好朋友,在这种时刻第一次身体碰身体的紧密依偎,「当摇晃不再,世界再度恢复一片静默,灯没有再亮起,他们彼此都能听见彼此的鼻息,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是的,正是因为921地震让守恒整个身心感觉到正行对他有超乎朋友之间的什麼,他感觉到了,所以才会在稍後跟惠嘉通电话时撒谎,骗她他人在学校,因为他已经无法用单纯的朋友关系去界定他和正行了。
也因此,才有後来当正行戳破守恒和惠嘉的情侣关系,守恒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想要先与惠嘉分手,以及後来与正行上床。这时,不论守恒到底是不是同志,他能做的,就是首先去保存完好他和正行之间无可取代的什麼。
那场“921”地震,电影几乎什么都没拍出来,但小说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地震的时候,正行是第一时间冲过去抱住守恒的,“把他包在自己的身体下,紧紧护着他”,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守恒才真正明白了正行是非常非常爱他的。
对守恒来说,他确定了正行是他最重要的人,无论这是友情,抑或已经带有爱情,他都不理了,这个「最好的朋友」是超越一切的,他先跟慧嘉分手(因为他不要背叛好朋友,纵然他理解的背叛,可能仍然是不要把好朋友的马子抢来做自己的马子),车祸后被正行接回家,他第一次主动搂抱著正行不肯放手,并且在正行的怀裏哭个够,他不要失去他,然后他就吻正行,这个吻,代表了他包容正行的一切(就是就算正行是gay而自己未必是gay的,他也包容了;记得在国中时,他想吻正行,最后却把脸孔别开吗?这时的守恒,已经不同了!)这个吻,也代表了他希望正行继续爱他...
我很喜欢小说裏的床戏,因为,守恒主动吻正行,正行在先挣扎后接受这个吻后,反客为主,主动脱去守恒所有衣服,而非电影中,一切都是守恒霸道地想占有正行;小说裏,守恒用吻来表达自己希望继续被正行爱著(也是表白的一种),正行也用行动来回应守恒的表白,他脱去守恒的衣服,再脱去自己的衣服,跟守恒裸裎相对,这是正行用身体语言跟守恒表白 - 你要知道,我爱你,就是爱情的那种爱,包括我对你的情欲...
当两个赤裸裸的男生躺到床上后,没有立即猛干一番,他们对看著,守恒看到正行平静而柔和了很多(一种再没有秘密的坦然),「但他仍然决定去吻他」,虽然没言明,但这个吻,就是守恒向正行再确认,我晓得你对我的爱是怎样的爱,而且我很愿意,被你这样爱著...然后才是「两人亲吻,两人做爱,长夜漫漫,却又短促」,小说没有描述做爱的时候谁是攻的一方,谁是受的一方(不像电影,正行就是一味的受),因为他俩是同时向对方表白了,是平等的...小说裏的这一段床戏,是最赤裸却最深情的互相表白,很有意思,也很有味道...
我真的很喜欢这一段,电影的床戏相比起来,真是烂很多耶!!!
小说里,守恒哭得抽抽搭搭像个小孩後,才跟正行要那一次肉体关系,可是那意味著的是:正行,你看,我都可以为你牺牲这麼多,跟惠嘉分手欸,为什麼我不能跟你要;而电影中则是霸道而温柔地:正行,你是我的,我跟你要什麼,你都得给我。
如果余守恒能从小说里出来,他一定是第一个掐死导演的人。电影里,他主动和一直暗恋他的好朋友发生了肉体关系,第二天却一脸无知的死蠢样,结果逼得人家只能跟他表白。表白完了吧,他回一句“我一直把你(正行)当最好的朋友!”呃啊啊啊,那刻,我倒地不起。
导演,你这一下,不止毁了余守恒这个角色,还弄残了整个电影啊!前面的守恒和正行的那个床戏,不就已经证明了守恒发现了正行喜欢自己,并且选择用那种方式绑住他吗?正行也接受了。电影结局里的守恒,是装失忆还是在玩精分?
其实原著小说里,余守恒也有这句台词,但情景不同,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小说里这句话他是对杜慧嘉说的,有点“他是我最重要的人,无论怎样,我都不能失去他”的感觉。于是杜慧嘉潇洒地再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而且小说里,在正行发现慧嘉是守恒的女朋友后,便向守恒表示“你快去陪她吧,不要跟我混在一起了!”(而电影里的正行只会逃避,实在太弱气了)守恒则马上在两人之间做了选择——他去和慧嘉分手后,才来找正行。
电影里导演把这段给切掉了,还让守恒刚吃干净了正行,就边哭边向慧嘉说“我真的不能失去你们两个中的任何一个”——拜托!!!想一只脚踏两条船男人挺多,但这样的我还真没见过

小说以慧嘉来到床边结束,其实比电影的结束有意思得多。
那张床,是康正行的床,床上已经留有余守恒的痕迹,慧嘉再如何介入,这床也已经是一张康正行和余守恒的床!
康正行把慧嘉叫来,自己离去,有著一种他已经得到了他最想得到的,想退回他作为行星位置的隐喻(小说最后一段是,「宇宙中的行星,仍然绕著太阳转,其中一颗,就是蓝色的地球」);守恒经过昨夜跟正行的身体表白,看见慧嘉,也坦然告诉她「做甚麼事,我都要拉著他去 - 你知道吗?正行是我最好的朋友!」(意即他是不会放开正行的)然后,他看到天色已白,一声「该死!我又跷课了!」俨然已经轻轻省省准备继续做其耍帅耍赖大男生!
而在床边的慧嘉,被守恒说的小学事件撩起她的童年记忆,她记起,她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个比喻实在太明显了,慧嘉由头到尾,就是想追求一种属於自己的幸福,现在幸福可能又失落了,但不怕,她会甩甩头发继续再找!
上课那里的真正意思是,暴风雨已经结束了,正行已经退回到他行星的位置上,而守恒也过回他大大咧咧 功课烂 顽劣大男孩的日子了。
夏蝉死去,盛夏已经结束,行星和恒星继续走着他们的生活轨道。
正行继续“正行式”地正直乖巧,按时上课。守恒则继续“守恒式地”顽皮,翘课,当坏学生!他们已经在做日常生活中的自己了。
童年时一只夏蝉的死,是在守恒因为遇溺,从敌对正行转变到视他为“最好的朋友”那一刻。现在一只夏蝉的死,是指正行对守恒由朋友转变为恋人这一刻,守恒又学会了一些新的东西。
前一晚,守恒意识到他们三个人的关系,过了这一晚,一切都要不一样了。有的读者还认为变动还没结束,未来三个人还不知道会变成怎样,其实不是!上课这里的意思正是:不!!!变动已经结束了!正行守恒已经过回了他们大大咧咧 的日常生活普通日子,上课翘课的日常,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些变动,已经完成了啊!!
过了一个盛夏,他们的关系又变了一次。这次是在两人已经确立情人关系之后,又回到了他们的日常里。
小说的最后一句,「有一只蝉,突然掉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
一个短暂的夏天又过去了(蝉只有七天寿命),三个人又长大一点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