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镇原土地上长大的人,面对落后与经济的停滞,心情忧闷,这片土地有什么吸引别人的,我们为中国贡献了什么,由于镇原多山,与外界交通不变,外面东西进来有利可图,可里面的东西出去就无利可图,怎么突破发展瓶颈呢,因为烦人的盘山公路增加了运输成本,因为路不是直的,东绕西绕上坡下坡,车多烧油不算还费时间。从县城去西峰就得四个小时,这在南方城市简直不可想像,效区去市区最多半个小时,再说镇原离西峰是紧挨着的,按理说不应该四个小时候呀,我们镇原出产的烤烟、玉米、苹果用这么多运输成本运出卖,贵了没人要,便宜了亏本,加之镇原的农业以小农一家一户为主,不是规模种植,就是说,牛拉犁耕式种植既费人力还亏本,机械种植的话,应该说更亏。我都怀疑镇原是否真的适合发展农业。当然发展工业更可能了,那家工厂会把工厂开在山里面。所幸的是,镇原除了山丘和无法机械种植的山地,还不一种地形叫“塬”,迷你版平泉,所以孟坝比较有发展前途,但这改变不了整个镇原贫穷落后的窘况。我们发展不了农业也发展不工业还干旱,谁来救我们,没人救只能靠自己,不过镇原人固守一亩三分地扯地交界,争一犁之利,光想占便宜,也是镇原发展经济的束缚,因为人不团结,心不齐,合伙做个生意分利时也会打的不开交。所有镇原在全国范围做大生意的人很少,注定了我们不能学习温州发展之道,温州也多山,可温州人会做生意,把生意做到全国甚至世界,所以温州富人多,然后大家拿着钱回家建设温州,因此温州富了,这是温州模式,还有宁波模式,宁波也多山,但宁波发展了工业,偏偏在山根下建立了一排排工厂,两山之间夹一川,山根下修公路,公路旁边建厂,从头到尾都是厂,克服了只有平原才能建厂的神话,更重要的宁波边上躺着一个港口,而且宁波跟镇原的区别在于人家根本不会建盘山路坑自己,路是沿川而行,直走。我甚至怀疑宁波为了让路直走挖掉了几座山,因为我在宁波找工作时看到过一处山的横截面。所以镇原要学温州,镇原人没有温州人团结,学不成;镇原要学宁波,我们没不靠沿海没港口。更要命的是我们镇原在中国中心处,被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只有一个优势,有塬有川,但川没有宁波大,塬没有董志塬大。我们镇原似乎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只有县城还算光鲜一点,不过作为一个县,经济居然只和江苏宿迁一个工业园区相当,我在宿迁时,宿迁当地人总是唠叨,宿迁是江苏最穷的一个市(注意,是县级市,和镇原相当)。是不是,镇原就此没救了,我看未必,镇原要发展得向两个城市学习,向我们的省城兰州和陕西延安学习,人造平原,把镇原的小的山丘铲掉填平山沟,把大的山从半腰铲掉向山脚下堆山一个塬来,也就是说能填的地方填,能铲的地方铲,既便不能造成整个镇原地势一片平,但至少在局部形成多个塬,只是塬有高的矮的而已,一个塬至少建一个工业区没问题,像深圳一样,就拿孟坝塬而言,建多个工业区没问题。当然,如果人造塬地能种庄稼,就实行规模种植,机械化种植,只要人塬地质支持就好,不行也可拿来建工业园或培育林地。当镇原形成人造塬规模成形,交通的问题就自然解决,路可以直走了,当然这个镇原人造塬群不是短期就能实施成功,之所我是县策,是以谁来当县长县委书记,都按这个发展思路走,不变镇原既定路线,别人招商引资,把地卖给企业,优惠税收,我们镇原干脆把这些可创性山丘山头白送企业,不送税收,只收企业带动周围消费产业的税,镇原要发展经济,就必须眼光放的长远,镇原政府没钱实施铲山填沟造塬,那干脆就把这没有价值山丘白送给企业有钱人,让他们拿钱去搞,若有必要,镇原政府向市里省里甚至中央去申请资金支企业开展开工程,所以放眼长久与大局,镇原政府必须做一个穷政府,所有经济建设放手民间,只要镇原变一个富县以后镇原政府获得税收与政绩,绝对领西北众县另眼刮看。甘肃处于丝绸之路,把镇原建成一个国内市场的制造业基地乃至于借着丝绸之路成为中亚几国市场的制造业基地,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样本县。甘肃地处于西北五省,而镇原东傍西安建立制造业服务于西北,华北,西南。过去甘肃是军事重镇,如今也可以作经济重镇,在沿海制造业外迁东南亚印度,那镇原也得准备与外迁制造业争夺中国市场,我们制造的东西无论走新彊还是内蒙乃至于去中亚和俄罗斯,也比沿海有优势,去沿海抢夺市场也很空易,对于甘肃需要的是直线高速公路,而镇原恰恰是平地。也许我这个想法很天方夜谈,但不是不可以实施,我们只要坚持在细节、进程上把握就行。我们可在孟坝拿一两座山实验,成功再拿其他山复制,当然不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搞经济建设需要合理的方案才可以实施,工程也需专业的人员提方案,兰州、延安有过前例,专业人员也可借来用用。不要等中国成了发达国家,镇原还穷的像非洲。建设镇原的造塬工程可能要用60年,所以镇原政府须将其定为长久县策,不可随意改变。若说这种工程五年、十年能完成那才是天方夜谈。我们可以把人造塬与自然塬连成一片,也可以人造塬独立于自然塬,只要公路设计下功夫,可以借鉴深圳。也可以在几座相近的大山山铲平用修桥的方式连结。再解决与自然塬与川的公路建设方案,川的建设可以学习宁波。既使铲山建塬方案是失败的,镇原土地平地少,那就铲平一座山的山顶,把县城搬到山上,把川地留给企业建工厂,学习宁波。当然也可以不用,只是镇原可以用的平坦建厂的地太少了。做为镇原人,真不希镇原再穷,说到为什么要厂,就是为镇原人创造就业岗位,镇原不再外出为其他城市打工,像宿迁。不靠天吃饭,天一干旱,镇原可粒无收,那是苦着气力劳动一年,却无收成,留着眼里眼泪骂老天不公。那实在是太惨了,中国向服务业转型了,可镇原还在自然经济状态下,以后不需要卖苦力的打工的人,那镇原只卖苦力小伙子咋办。因为将来外出很找到工作,产业转型,中国需要是智力型人口而非卖苦力的农民工。作为镇原人,不得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镇原未来着。因为镇原不改地理环境,是改变不了越来越恶化镇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