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吧 关注:42贴子:1,774
  • 0回复贴,共1

佛教特有的四种哲学见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开始介绍藏传佛教之前,我想我们首先应该分清什么是佛教?什么是非佛教?也就是说要对整个佛教与外道的区别有一个总的清楚的认识,然后再来谈什么是藏传佛教?什么是汉传佛教?
著名藏传佛教大师嘉木样协巴在《判教论·本颂》中说:“见合法印观修对治世,行离二边离果择灭教。”这两句话指明了佛教的四条基本原则。
(一)见合法印
佛教与非佛教的主要思想认识界限是四法印。承认并坚信四法印,就是佛教;如果不承认、不相信四法印,即使形式上皈依了也不能算是佛子。从佛陀至印度的“六庄严”等大师,历来都是以四法印作为佛教与非佛教的界限。阿底峡尊者则提出佛教和外道的区别是三皈依。这两个标准并不矛盾。尽管在其他方面还有区分标准,但总的来说分清佛教与非佛教的就是这两个标准。(注:有关皈依详细知识,请参读仁波切著作《佛教三宝原理奥义解》。)这里,我就说说“四法印”。四法印是什么呢?就是“有为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四条原则。
1、有为无常
“有为”法,就是因缘所生成的一切法,包括色法和心法等。
“无为”法,按照《俱舍论》来划分,有三种:
第一种是虚空。就像我们看到的这个天空、空间,什么东西都没有,无生无灭也无因果,是非因果所生法。
第二种是“择灭”。就是通过智慧来认识、抉择,最后破除二障所证之无为法。比如,我们思想上的烦恼、所知二障,最后要像清除垃圾一样把它彻底去除,这个空间就没有垃圾了,这就是择灭无为。
第三种是“非择灭”。就是说条件还没有成熟,此法还没有生出来。比如说,明年的庄稼今年还没生出来,现在还是未有,它也是空的、没有的。这就是非择灭无为法。
无为法以外的有生有灭的所有法都是有为法。
“无常”,是佛教的一个基本哲学原则,它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简单的粗分无常。粗分的无常就是如人活几十年以后要死,人的身体、以及地球等任何东西都有生有灭。佛教揭示的是细分的无常规律,一切事物在刹那之间生灭,即生即灭。
与两种无常相应,刹那也有两种说法,即粗分的刹那和细分的刹那。
一种叫做“事的刹那”,即一个事物整个生灭的过程叫一刹那。例如:1年有12个月,从今年的1月1日零点开始到下年零点前叫1年。1年的完成是一刹那,这一年刚完,这一年也就没有了,灭了。每个月、每一天等也是这样。如1天有24个小时,1小时过去了,不能算1天;第二个小时结束了,也不是一天;23个小时都过去了,仍然不能算是一天;只有直到满24小时一秒也不少才算1天。而当形成了1天的时候,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了,一刹那就过去了。这是中观论对一刹那的解释,很多人都不理解,说一个人活了几十年怎么说是一刹那?地球有几十亿年的寿命,这么长的时间怎么也叫一刹那?其实,一刹那可以理解为很长的一个阶段,如一劫等。地球存在的时间很长,是它的寿命还没有完,只能说它的一刹那还没完成,到它毁灭的时候,一刹那就完成了。
另一种刹那是“极短时”,在佛教里有很多种说法,或说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或说是一弹指的三百六十分之一,总之是指非常短的时间。
实际上,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即生即灭,没有一刹那的停顿或静止,这才是真正的无常规律。如果有片刻静止状态的话,那它在片刻间即是有常的东西。可是,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此时此刻的我,也不是此时此刻的我,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两次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2、有漏皆苦
“漏”,简单地说有两种:一种是人的分别思维,中观论认为,分别思维是一种漏。而对整个佛教来说,漏的概念就是烦恼,有烦恼就是漏。
为什么叫“漏”?比如说船,漏了以后就会沉船。我们为什么沉没在苦海中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船是漏的,经常漏水,漏船无法出海,所以达不到彼岸。人有烦恼,有漏,就有苦。
苦有多种分法,有六苦、八苦,生老病死四苦等。这里简单说一下“三苦”:苦苦、变苦、行苦。
最基本的苦是“苦中苦”,比如贫病交加、被奴役鞭打等等,这种苦不须佛来教导,是人和动物都能感觉到的苦。佛教所说的苦是一种“变易苦”,也有的翻译为“坏苦”。比如说,我们吃好东西时会感到快乐,像喝酒,但喝多了马上就会变成苦,会生病。再比如家庭,人们组建家庭是为了得到幸福,但因爱生恨,家庭又成了苦的根源。所以佛说家是苦海,提倡出家。任何人都在这个世界上感到过幸福,假若我们的幸福可以持久的话就好了。但这种幸福马上就要变,靠不住的,最终是要坏的,最终是苦,很多人认识不到这种苦。还有“行苦”,无论是转轮王、国王,还是百万富翁,如果他能够长期坚持在他的这个位置上,也算是一种幸福吧。但是人生在世终究要死,富贵荣华不会长保。因明学上说生和灭是同因,决定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死了,变迁的过程就是一种死亡过程。我们从生下来,逐步长到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好像是在上升,但站在哲学的角度来看,生下来的第一步就是迈向死亡,走一步就距死亡近一步,过一年就少一年。一方面是生,另一方面是死,这就是辩证法。密法说,人生下来以后每天要坏死两条经脉,100岁的时候,72000条经脉全部坏死,人就死了。
生下来便是死的开始;开始快乐,马上就变成烦恼;表面是快乐,本质却是苦。凡是有为法都是无常,所以很多佛经上说:苦的根本是无常。人活在世上,从生到死充满着苦,这种苦我们应该要认识到。
3、诸法无我
无我论有多种,这里讲的“无我”与外道是有区别的,“我”是事物的一种独立自主的本性或本质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是缘起,所以没有本质,没有自我,没有自性。自性和缘起是相对立的,有自性就不需要缘起;既然一切事物要靠缘起才能够生起、生存,那就说明根本没有任何自性。
4、涅槃寂静
把生死的因全部消除了,就是“寂静”。超脱生死轮回以后就是“涅槃”。
涅槃有两种:一种是破除烦恼障的涅槃,这是小乘的涅槃;另一种是排除两边、破除所知障后的涅槃,是大乘的涅槃。也就是说,人身上所有的苦的根源就是二障,二障全部断灭了、破除了,就会得到清静的佛的境界,这就叫做涅槃。


IP属地:广东1楼2016-09-25 11: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