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经济观察报《“跛脚”渤商所偏离设计初衷 天津交易所隐忧”》一文引起了行业的较大反响,此刻还未出台国务院38号文。里面有很多文字目前来看还是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些交易所采用的“现货连续交易”、“做市商制度”、“份额交易”名为金融创新,却被包括海外衍生品专家、监管层在内的金融业内人士强烈质疑。数位从最初即参与天津金融改革规划和交易所设计的专家表示,部分交易所似乎已经背离了设立的初衷。(偏离初衷)
宣称采用24小时现货连续交易和“做市商制度”,但却不能实现定价,完全以海外市场价格乘汇率换算,让会员(也就是“做市商”)和投资者对赌,已造成90%以上投资者亏损。
走的路也越来越偏离创始人本来的想法。(偏离初衷)
“这些交易所显然已经背离了市里最初进行金融创新的原动力。”一位参与了交易所最初设计的专家埋怨。“金融创新要根植于实体经济、又反过来服务实体经济。这些交易所通过扭曲的交易模式,已经不发现价格、没有融资之类的功能,除了炒作以外没有别的意义了。”
金融创新本身就肩负着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必然是没有现成的法规去套用的,这种论证根本没有意义。
一位参与规划的学者认为,如果继续允许这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持续下去,市场将会出大问题。
“金融创新的确是有试错机制,但是试错是有限制、有范围的,更何况有西方金融市场为先例和参考。”一位参与规划的专家指出,天津也好还是其他“先试先行”地区,已到了总结实验结果,进行决策立法阶段,“再试下去,就乱了。”
据记者调查,天津市并不存在一个完善的金融创新项目提案过程。项目论证也主要集中在是否与现有法律相冲突的层面。“金融创新本身就肩负着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必然是没有现成的法规去套用的,这种论证根本没有意义。”上述专家认为。
实际上,交易所的乱象仅是一个缩影。中央政策的摇摆不定、其他地方政府在金融棋局上的“誓死争夺”,已经逐渐挤压天津“金融立市”的空间,迫使天津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方向日益偏离了最初规划的轨道。“地方金融市场的建设,总得有一个重点。”另一位参与天津金融规划的学者表示,天津最后将金融市场建设的重点定位在新金融,也就是以创新为导向、以新的金融工具为依托。
令天津进一步陷入尴尬的是,市场开始有传言“新三板”的推出将令北京成为继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一位监管层人士也透露,全国性场外股权市场,最终可能真的要落在北京。
在复杂猛烈的竞争面前失去了资本市场建设的机会,而港股直通车的夭折有浇灭了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希望,困惑的天津最终将目光转向了更为艰险的衍生品市场。
事实上,天津的困惑并不是个案,全国有许多个地方政府正在争夺金融市场地位的战斗中焦虑辗转,而金融市场的重复建设、同质竞争正在各地大量上演。
天津文交所受到媒体“炮轰”之后,全国数地依然陆续开张“文化艺术品份额交易”。4月下旬,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启动申购程序,将开始艺术品的份额交易;在北京,九歌艺术品交易所也将于5月份正式启动运行;厦门文交所也已经确立了选址,今年内将上马运行。
而以大宗商品为标的物的“电子盘”已经遍布全国,根据证监会统计已经超过200余家,其中乱象不断,七个部委联手整顿都收效甚微,并频频爆出携款出逃、爆仓等风险大案。“中央应该尽快明确态度。”一位参与规划的学者认为,如果继续允许这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持续下去,市场将会出大问题。
“金融创新的确是有试错机制,但是试错是有限制、有范围的,更何况有西方金融市场为先例和参考。”一位参与规划的专家指出,天津也好还是其他“先试先行”地区,已到了总结实验结果,进行决策立法阶段,“再试下去,就乱了。”
一些交易所采用的“现货连续交易”、“做市商制度”、“份额交易”名为金融创新,却被包括海外衍生品专家、监管层在内的金融业内人士强烈质疑。数位从最初即参与天津金融改革规划和交易所设计的专家表示,部分交易所似乎已经背离了设立的初衷。(偏离初衷)
宣称采用24小时现货连续交易和“做市商制度”,但却不能实现定价,完全以海外市场价格乘汇率换算,让会员(也就是“做市商”)和投资者对赌,已造成90%以上投资者亏损。
走的路也越来越偏离创始人本来的想法。(偏离初衷)
“这些交易所显然已经背离了市里最初进行金融创新的原动力。”一位参与了交易所最初设计的专家埋怨。“金融创新要根植于实体经济、又反过来服务实体经济。这些交易所通过扭曲的交易模式,已经不发现价格、没有融资之类的功能,除了炒作以外没有别的意义了。”
金融创新本身就肩负着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必然是没有现成的法规去套用的,这种论证根本没有意义。
一位参与规划的学者认为,如果继续允许这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持续下去,市场将会出大问题。
“金融创新的确是有试错机制,但是试错是有限制、有范围的,更何况有西方金融市场为先例和参考。”一位参与规划的专家指出,天津也好还是其他“先试先行”地区,已到了总结实验结果,进行决策立法阶段,“再试下去,就乱了。”
据记者调查,天津市并不存在一个完善的金融创新项目提案过程。项目论证也主要集中在是否与现有法律相冲突的层面。“金融创新本身就肩负着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必然是没有现成的法规去套用的,这种论证根本没有意义。”上述专家认为。
实际上,交易所的乱象仅是一个缩影。中央政策的摇摆不定、其他地方政府在金融棋局上的“誓死争夺”,已经逐渐挤压天津“金融立市”的空间,迫使天津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方向日益偏离了最初规划的轨道。“地方金融市场的建设,总得有一个重点。”另一位参与天津金融规划的学者表示,天津最后将金融市场建设的重点定位在新金融,也就是以创新为导向、以新的金融工具为依托。
令天津进一步陷入尴尬的是,市场开始有传言“新三板”的推出将令北京成为继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一位监管层人士也透露,全国性场外股权市场,最终可能真的要落在北京。
在复杂猛烈的竞争面前失去了资本市场建设的机会,而港股直通车的夭折有浇灭了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希望,困惑的天津最终将目光转向了更为艰险的衍生品市场。
事实上,天津的困惑并不是个案,全国有许多个地方政府正在争夺金融市场地位的战斗中焦虑辗转,而金融市场的重复建设、同质竞争正在各地大量上演。
天津文交所受到媒体“炮轰”之后,全国数地依然陆续开张“文化艺术品份额交易”。4月下旬,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启动申购程序,将开始艺术品的份额交易;在北京,九歌艺术品交易所也将于5月份正式启动运行;厦门文交所也已经确立了选址,今年内将上马运行。
而以大宗商品为标的物的“电子盘”已经遍布全国,根据证监会统计已经超过200余家,其中乱象不断,七个部委联手整顿都收效甚微,并频频爆出携款出逃、爆仓等风险大案。“中央应该尽快明确态度。”一位参与规划的学者认为,如果继续允许这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持续下去,市场将会出大问题。
“金融创新的确是有试错机制,但是试错是有限制、有范围的,更何况有西方金融市场为先例和参考。”一位参与规划的专家指出,天津也好还是其他“先试先行”地区,已到了总结实验结果,进行决策立法阶段,“再试下去,就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