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象网吧 关注:645贴子:287
  • 0回复贴,共1

新规后的“穿透式”信息披露,究竟能“穿”多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导读:与信息披露的“战斗”不在一朝一夕,也并非“一蹴而就”。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如何在这12个月内搭好信息共享的基石,也许才是最应该重视的事情。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即将满月,但《办法》本身所引起的回响,却依然萦绕在我们耳边。而作为P2P网贷行业中的一大“泥石流”,信息披露自然成了第一个被枪打的“出头鸟”。
信息披露为何总成整改大山?
虽然被“提倡”了好几年光景,但信息披露却像粘附在P2P身上的顽疾一般无法“治愈”。其原因不仅由于信息技术条件的限制,信息共享平台的缺失和混乱复杂的资产端更是将信息真相层层掩盖。
由于市场征信系统的不完善,中国P2P平台中的信用借款比例从2010年开始逐年下降。尤其是在资产荒的年代里,为了拥有持续产出资产端的能力,许多平台开始接收其他线下机构资产,经过统一包装后再进行标准化、份额化出售,其信息透明度自然相当低。
银象网则不然,在监管细则未出台前就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披露方式。细则出台后,也是紧扣意见稿信批标准,银象网相关负责人重新梳理了平台现有的信批方式,并对其进行升级和完善,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在新的信披机制下,平台将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透明的投资环境。
信息披露并没有把银象网难住,其他众多的平台还在依赖担保体制的时候,银象网已然胸有成竹。也是担保体制的存在,不仅给投资人吃下了“定心丸”,也同时将信息披露成功地转移到了“后方”,从根本上断绝了来自投资人和社会机构的最有力的监督。
实现“穿透式”信息披露的前置问题
8月24发布的新办法将“信息披露”的形式正式定义为“穿透式”,不仅要求披露借款人和融资项目的基本信息,还要求合作第三方机构的关联关系、第三方合作机构的实际控制人和股东等信息。
但是不是一句信息披露就可解决当前项目信息混乱的现象?或许在实现信息披露前我们仍要解决诸多的前置问题。
1)资产信息不对称
过去几年,由资产端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风险隐藏”,尤其是像不良资产转化、金融产品收益权转让等进行过“二次转化”的资产。由于第一手资料的缺失,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对资产做出确切的风险判断。
而放贷方担保的形式,又降低了平台获取详细信息的动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能从项目信息上了解到的仅仅是借款数字、借款期限和还款日期。
2)贷后管理模糊
这是这几年行业整体忽视的关键点。很多平台只要融到资金就算“万事大吉”。关于后续的资金运用情况、借款人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变化等,很少有平台能够进行追踪管理。而尤其对于1年以上的项目来讲,这种“放任不管”的态度也会增加项目“流产”的概率。
虽然经过此次新规改变后,债权转化和资产证券化项目将会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信息中介”和“小额分散”将代替历史成为P2P身上的新标签。但我们也看到,资产端的转变需要时间,在12个月整改期内,信息披露仍将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影响着众多平台运营者及行业投资人。
后监管时代,如何做到信息共享?
那么,成为“纯信息中介”后,P2P平台是不是自然而然就实现了“穿透式”信息披露了呢?当然不是。纯信息中介的角色意味着P2P正式进入了2.0信息科技时代。也就是说,当人为因素“退居二线”,技术客观条件就需要挺身而出成为“一线员工”了。
1)征信和分级体系的完善
为什么美国的P2P平台能够深耕个人信用贷款这么多年?最大的功臣莫属美国现有的征信系统。昨天银象网文章中提到过,西方成熟的背景下,是个人信用、商业信用、社会信用和司法信用的集合体,违约的成本太高,所以他们才能如此成功。
在这方面,虽然国内的芝麻、前海等第三方征信机构也已逐步接入各大平台,但其性质仍然停留在反欺诈评估、申请人风险评分等表层进行,对于创建分级贷款项目,并未进行深入探索。而这种在双方知晓风险情况下进行的自主投资选择,才是实现信息对称共享的最终目的。
2)监督圈的重要性
当P2P成为信息共享体后,围绕着项目所产生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也将通过信息的互联而成为一个整体。而投资人、银行、第三方法务等机构,也成了监督项目进行的最佳完整体。
这里不仅涉及对项目信息披露的审查、对用户子账户资金流转信息的核对,还有来自借款人还款能力和风险评级信息的实时更新。只有跟随项目走好完整的流程,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信息透明化。
3)投资人意识转变
最后,投资人意识的转变也将是信息披露顺利开展的关键点。只有投资人能将“关注担保”焦点转向“信息审核”,信息技术的开发才有可能维持其长久动力。
与信息披露的“战斗”不在一朝一夕,也并非“一蹴而就”。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如何在这12个月内搭好信息共享的基石,也许才是最应该重视的事情。
编辑:银象网
2016年最值得关注的P2P网贷平台


1楼2016-09-22 17: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