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吧 关注:4,321,582贴子:27,807,162

回复:【知识普及】【暗示】——精神的力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谢分享


来自iPhone客户端66楼2016-10-01 19:52
回复
    预备备......
    (๑•̀ㅂ•́)و✧
    --把楼主
    (╯>д<)╯⁽˙³˙⁾扔出去
    (˘•ω•˘)ง⁽˙³˙⁾捡回来
    (╯>д<)╯⁽˙³˙⁾扔出去
    (˘•ω•˘)ง⁽˙³˙⁾捡回来
    (╯>д<)╯⁽˙³˙⁾扔出去
    (˘•ω•˘)ง⁽˙³˙⁾捡回来
    (╯>д<)╯⁽˙³˙⁾扔出去
    (˘•ω•˘)ง捡...
    ∑(っ°Д°;)っ卧槽不见了!大家找找!楼主呢
    ╮(╯▽╰)╭算啦!不捡了!反正不值几个钱!
    接下来就可以去楼主家里啦>w<
    (╯'-')╯(┻━┻(把楼主家的桌子掀了)
    ┬—┬ノ('-'ノ)(摆好摆好)
    (╯°O°)╯(┻━┻(再掀一次)
    ┬—┬ノ('-'ノ)(摆好摆好)
    (╯°Д°)╯(┻━┻(再特么的掀一次)~~
    好啦,今天的虐楼主时间就到这里啦!大家回去睡觉吧XDDD
      好像听到楼主惨叫?
     ∧__∧
     (●ω●)
     |つ/(___
    /└-(____/
     ̄ ̄ ̄ ̄ ̄ ̄
    又被人打了吧,我还是睡觉吧!!
     <⌒/ヽ-__
    /<_/____/
     ̄ ̄ ̄ ̄ ̄ ̄
    楼主快坚强的爬回来吧0w0!
    我们还等着继续围着扔呐!
    今天也来找楼主吧!
    (๑•̀ㅂ•́)و✧
    --不能粗心了,要认真找⊙_⊙
    (´▽`)ノ好的!
    (˘•ω•˘)ง⁽˙³˙⁾是这个么?
    ╮(╯_╰)╭不是
    (╯>д<)╯⁽˙³˙⁾丢了
    (˘•ω•˘)ง⁽˙³˙⁾是这个么?
    ╮(╯_╰)╭也不是
    (╯>д<)╯⁽˙³˙⁾扔了
    (˘•ω•˘)ง⁽˙³˙⁾是这个么?
    ⊙_⊙不是……
    (╯>д<)╯⁽˙³˙⁾扔出去
    (˘•ω•˘)ง⁽˙³˙⁾是这个么?
    (≥∇≤)就是这个!
    哦……(╯>д<)╯⁽˙³˙
    乃刚刚丢了啥⊙_⊙
    没什么╮(╯_╰)╭已经扔出去了
    ∑(っ°Д°;)っ卧槽那个是楼主吧!!!!!!
    (*ΦWΦ*)没事扔了就扔了吧!!
    (于子了i专属混脸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6-10-06 08:0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6-10-06 09:15
      回复
        楼主加油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6-10-07 11:54
        回复
          人生太短 想做的事情就趁早 比如我想见你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73楼2016-10-07 12:33
          回复
            楼主还更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6-10-07 13:48
            收起回复
              “确定要继续么?”她把苹果拿在手里轻轻搓着,“今天,吴院长似乎有意给你放宽时间。”
              后面这句话,似乎也是一种暗示。我点点头,语气坚定:“我不能浪费他的好意,请继续吧。”
              她放下苹果,平静地坐回藤椅,仿佛讲述从未被我打断:“影响妄想自发出现,但离完整构建还有一段距离。每个精神分裂病人,都有一套独特的影响妄想体系,我要帮吕晨构建一个体系。我们在茶楼吃了晚饭,席间,我开始给她讲我‘朋友们’的故事,都是夫妻之间的事。比如:丈夫家暴、出轨,妻子不堪忍受,下毒将丈夫杀害;夫妻发生争执,妻子在推搡中将丈夫推下高楼,等等。其中,我还给她讲了这么一件事,说是我一个朋友w,婚后不久就跟丈夫产生矛盾,她丈夫为了摆脱她,竟然到精神病院找了熟人,把她鉴定成重度精神病患者。最后,w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她丈夫又找了年轻女人,逍遥快活。最后,w在精神病院受尽折磨,崩溃而死。”
              我记了几笔,问道:“w的故事,正是在暗指吕晨吧?”
              “当然。”她面无表情地说,“所以她才会感同身受,产生出丁俊文的无比恐惧。我当时就看到了她的恐惧,就赶紧抓住机会说了更多的事。我说,我以前跟w关系特别好,自从她死在精神病院,我就经常梦到她,她总是在梦里跟我说,如果她能活过来,一定要不会放过她丈夫。话没说完,吕晨就紧紧抓住我的手,说,秋薇,我听见w的声音了,她在警告我,让我不要重蹈她的覆辙。”
              我非常同情吕晨,但尽可能不在叶秋薇面前表现出来。
              “她激动地抓住我的手,说一定是w的灵魂与她产生了感应。”叶秋薇接着说,“我又说了一些w的事——很多都与她十分相似,以此加深她的感受。做完这些,我松了口气,知道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
              “一半?”我问,“我还以为,做完这些,吕晨就会去杀丁俊文了。”
              “还不够。”她微微摇头,“纵使影响妄想深重,终究也只是妄想罢了。想让吕晨付诸行动,就必须让她的妄想与现实接轨,让她在现实中发现触手可及的威胁。”
              “就像导火索,像《红豆》。”我点点头,“你需要给她一个突如其来的刺激。”
              “对。”她说,“我先耐心等待了两天,看她是否会采取行动。我做得越少,暴露的危险性就越小。但连续两天,她都没有做任何出格的事。31号中午,丁俊文打电话询问我治疗的情况,我决定点燃导火索。”
              “怎么做?”我完全推测不出她的下一步行动。
              “我对丁俊文说,吕晨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不是专业的精神医生,实在无能为力。”她说,“我建议他带吕晨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为了表现我的热心,我总结并打印了一份涵盖精神治疗的医院的名单,并标注了可以重点考虑的几家。31号晚上,我把名单交到丁俊文手里,嘱咐他放好,千万不能让吕晨发现,不然的话,可能会刺激到她。”
              “啊?”我没听明白,“你的计划,应该是用这份名单刺激吕晨吧,为什么不让她发现呢?”
              她露出一丝复杂的笑:“这么说,是为了让丁俊文在吕晨面前表现出紧张。吕晨原本就认为丈夫想要害她,感觉到丈夫的紧张后,一定会产生各种偏执的联想。丁俊文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对付精神分裂患者,他会受不了妻子的偏执与纠缠,最终妥协,把名单拿给妻子看。他或许还寄希望于耐心的开导,能让吕晨明白自己的病症——面对一个偏执者,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她顿了顿说,“最后,你想一想,丈夫向自己刻意隐瞒精神病医院的名单,对吕晨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我恍然大悟:“她会更加坚信丁俊文想要害她。那份医院名单,就是妄想与现实的契合点,也是点燃吕晨的导火索。”
              说完,我翻开死亡资料,再次读了读丁俊文的死讯: 嫂索 暗示
              2009年4月1日凌晨五点,丁俊文被妻子从自家窗口推出,坠楼身亡。后经鉴定,其妻吕晨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案发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故而被送入市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我深吸了一口气:“一切都在你的预料之中。”
              她面无表情地说:“一切都有律可循。”
              我翻了翻死亡资料,看着后面一连串陌生的名字,背后凝起刺骨的寒意。老吴特意给我延长了面访时间,我能感觉到,我也打算辜负他的好意。但是,我把死亡资料翻到第三页,刚看见第三个死者的名字,就忍不住合上了资料。
              我当时的感受,是刻骨铭心的恐惧。
              走出病房,老吴显然察觉到了我的异样,还特意找大夫对我进行了心理疏导。那天,离开精神病院不久,我就开始后悔没有多待一会儿。我把车停在路边,打开死亡资料,翻到第三页,再次看见了第三个死者的名字:
              陈曦。


              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6-10-08 00:29
              回复
                快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16-10-08 13:45
                收起回复
                  我毫不怀疑——帮助一个失去双亲的青年走出心理阴霾,肯定比利用暗示杀人要容易一些吧。
                    “但是,那件事的影响肯定不会一下子完全消除吧。”我问。
                    “是啊。”他说,“高考时,我就把两份答题卡涂错了,不然也不会来读三本。我不想复读,叶阿姨也不建议我复读。她说,换个环境,会让我更快开始新的生活。我父亲留下了一笔钱,叶阿姨帮我办理了遗产继承手续——如果没有她,那笔钱恐怕就要被我姑父弄走了。”
                    我带着复杂的意味说:“对你来说,叶老师就像一位人生导师,像个短暂的亲人。”
                    “不。”他说,“在我心里,她一直都是我的亲人。我爸妈一直都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从小到大,我在家里总是谨言慎行,如履薄冰。倒是叶阿姨的陪伴,给了我真正的亲人般的温暖。在所有人都嫌弃我的时候,她像亲人一样陪在我身边,帮我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她是我的亲人。”
                    “你对她的精神病怎么看呢?”
                    “我们老师说,对心理研究过于深入的人,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猜测道,“叶阿姨的学识很深,可能正是因此才出的问题吧。”
                    “她出现问题之后,你去见过她么?”我又问。
                    “见过一次。”他说,“她让我好好学习。”
                    我陷入良久的沉默。
                    “张——我就叫你张叔叔吧。”丁雨泽又说,“等你再见到叶阿姨,请转告她我很好。这个学年结束,我就有希望升到一本的专业了。”
                    我不知是该欣慰,还是该唏嘘。那一刻,我有点分不清虚实与真假。丁雨泽向我描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叶秋薇。这个叶秋薇,与精神病院最深处的那个,真的是同一个人么?
                    或许,叶秋薇从未想过要让我真正了解她。
                    正因此,我对第五次会面的期待更加迫切了。
                    第二天,在前往四区的路上,老吴对我说:“我没说错吧老张,就算是你,也没法待四十分钟以上。我昨天还想着,说不定你能突破极限,跟叶秋薇聊上个把小时。”他的语气里满是朋友间的嘲笑,还带有明显的后怕,“谁知道啊,你昨天从进门到出门,一共用了三十九分半,差半分钟就破纪录了。”
                    “记录?”我有些好奇,“四十分钟?是谁的记录?”
                    “老汤。”老吴说,“叶秋薇入院后的第三天,老汤按照惯例跟她进行了一次面谈,算是为心理评估提前做准备。那次谈话,不多不少,正好持续了四十分钟。从那以后,老汤再去见叶秋薇,没有一次能超出四十四秒。再后来,他还会带着耳塞。”
                    “对他也算挺仁义了。”我故作轻松地笑笑,“我是说,有些人只是跟叶老师说了几分钟话,结果命都没了。”
                    老吴一脸沉重,沉默了一阵说:“为了防止意外,这次见面的时间,就不给你延长了。”
                    这次,我没有极力争取。在内心深处,我大概也不希望跟叶秋薇聊得太久吧。第四次会面时几度出现的心理不适,至今都还时隐时现、挥之不去呢。
                    那天,叶秋薇换回了第一次见面时穿的那条波西米亚连衣百褶裙。一进门,我就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她是个多年未见的老友,而我和她之间,似乎刚刚完成了某种轮回。在这种奇妙感觉的干预下,我下意识地打消了此前的顾虑与戒备,对她产生了更多的好感与好奇。
                    她的暗示真是无处不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16-10-09 00:34
                  回复
                    我把笔记本往后翻了一页,写下“隐痛”二字,随后问道:“你从书中发现了什么?”
                      她说,“读完前言我意识到,杀死陈曦的方法可能就在书中。随后,我用两个小时通读了一遍,对陈曦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她是1980年5月20号出生的,八岁时父母离异,原因是母亲有了外遇,对象是一名外地商人。陈曦说,自己当时很希望跟母亲一起生活,但母亲却放弃了她,跟随商人离开了本地。”
                      当时,距陈曦离世已有三年,叶秋薇却依然记得《隐痛》的每一个细节。
                      “之后,陈曦跟随父亲陈旗帜一起生活。”她接着说,“陈旗帜原本是一家国有工厂的职工,九十年代初,工厂私有化,他下了岗,父女俩的日子一度很艰难。92年,陈旗帜跟几个朋友做了半年的农副产品投机生意,赚了一笔钱。不过陈曦说,父亲是个本分老实的人,有了资本后,没有继续冒险,而是开了一家粮油店。粮油店的生意虽然稳定,但辛苦又栓人,陈曦回忆,从那时起,父亲就很少跟她有知心交流了。”
                      “她的压抑正是由此而来的吧。”我说,“有些人因为理性而压抑,有些人则因为压抑而理性,她属于后者。”
                      “没错。”叶秋薇继续讲述,“陈曦就在书中提到,她能理解父亲的劳累,以及随之而来的淡漠。她从小就非常同情父亲,对父亲还怀有一种深深的愧疚,认为父亲的劳累都是为了她,母亲的离开也是她的存在导致的。”
                      “哦,我有点印象。”我只在07年读过一遍《隐痛》,有印象的地方并不多,“她认为父亲的不幸和辛苦,都是她造成的。”
                      “不止如此——”叶秋薇说,“和同学、朋友相处出现问题时,她也总会第一时间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她在书中说,自己的这种心态,在青春期尤为严重,习惯把责任强加给自己,反倒让她失去了不少朋友,因为她们觉得她有点神经质。”
                      我想了想说:“确实有点神经质,她的这种心态,已经属于神经官能症的范畴了吧?”
                      “是的。”她说,“心理学意义上的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就是为自己强加责任,认为凡事都是自己的错。这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就陈曦而言,可能是母亲不负责任的离去诱发的。这本来是一种非常容易消除的心理障碍,但若放任不管,就有可能演化成精神病学意义上的神经官能症,从而对身心健康带来明显影响。”
                      听到“健康状况”四个字,我心头一震:“这就是陈曦的弱点?”
                      叶秋薇看着我,目光安静平缓,在这种目光的感染下,我渴望知晓真相的急躁情绪,也逐渐平缓下来。
                      “还不是,但这无疑很有价值。”她稍后说道,“陈曦如此压抑,还存在明显的人格障碍,却一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精神问题,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我猜测说:“也许她天生就会自我调控?”
                      “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心理问题,但大多数都不会表现出来。”叶秋薇对我的答案不置可否,“因为心理有一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有时候更像是自我欺骗机制。当心理出现并不严重的问题时,这一机制就会想办法自行解决:有时是掩盖,有时是疏导,有时既像疏导又像掩盖。”她看了看我,“你同意这个说法么?”
                      我完全同意。虽然教科书里很少提到这些,但在我的大学时代,很多老师都有意无意地表达过相似的观点。心理会自我疏导和掩盖错误,但有时候,这两种手段很难区分清楚。
                      我说:“不能更同意了。”
                      她端起杯子,在嘴边转了一圈,又放回桌子,说道:“再说点你未必会同意的。我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因为一个观点跟导师产生过激烈争论。我认为,心理障碍未必全是坏事,有些人取得的成就,恰恰得益于其心理障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4楼2016-10-09 00:46
                    回复
                       叶秋薇接着说:“据此,医生认为陈曦的昏厥可能来自遗传,但具体的病因仍无法查明。之后,陈曦的昏厥仍时有发生,这让她成为很多同学的笑柄。直到93年,陈旗帜再次带她到市一院进行检查,总算查明了病因。不过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种病还无法治愈。此后,陈曦又忍受了几年的折磨。奇怪的是,从大学开始,她的病症好像一下子就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我点点头:“那么,你是如何推断出,她患的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呢?”
                        “遗传性的高血压类疾病种类很多,多数跟激素失调有关,像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等。”叶秋薇列了几种病症名称,见我一连迷惑,便打住分析说,“但我列举的这些病,要么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要么就是具有血压持续偏高的特征,这两点,陈曦都不具备。同时,陈曦的病情有个特殊之处:她第一次发病,是母亲的漠然离去直接导致的,和精神上的刺激脱不了干系。根据这一点,我怀疑她的病症和神经系统有关。而与神经系统联系最为紧密的激素细胞,就是嗜铬细胞。同时,我还注意到了两个日期:陈旗帜第一次带陈曦到医院检查,是91年的阳历4月,当时没能查出陈曦的病因。第二次,则是93的夏天,这一次,医生很轻易地就发现了陈曦的病因。两次检查都是在市一院,或许医生也是相同的,为什么结果却迥然不同呢?”
                        “技术。”我不假思索地说,“肯定是因为技术的发展。”
                        “嗯。”叶秋薇说,“91年到93年,市一院究竟发生了哪些技术革新呢?我通过朋友联系上市一院的一位老医生,以写论文为借口,问了她这个问题。她想了很久,说那两年,市一院并没有引进太多新技术,唯一的重大改变,可能就是93年春天,从国外引进了一套二手CT设备。”
                        “CT?”
                        “这一点很重要。”她耐心解释说,“我开始在CT技术和陈曦病情的检查之间寻找联系,这种联系实在是太明显了。在CT技术应用之前,对人体内部的无创检查手段主要是B超。B超的缺陷在于,声波的可控性与稳定性较差,成像不够清晰,因而无法探明体内的微小病变。CT在成像准度和精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能够检查出十分细微的病变。据此我推断,陈曦的病症,一定是只有CT才能查明的细微病变。”
                        “然后呢?”我急切地问。
                        “然后,陈曦平时一切正常,只是偶尔发生突发性的高血压和昏厥,说明体内的器质性病变并不十分严重。当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较小时,就会出现类似的病征。而体积较小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恰恰是CT能检测到,而B超无法发现的。”
                        我沉思片刻,简要记录,说:“请继续。”
                        “虽然这只是我的推测,但与陈曦的情况非常契合。顺着这个思路,我又有了更多的发现。陈曦说,遗传病困扰了她多年,却在她进入大学后自行消失了。疾病的自愈肯定是有原因的,联想到她第一次发病,我突然明白了:病症的突然消失,应该和当年的突然出现一样,都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心理因素?”
                        “就是她逐渐形成的沉稳性格。”叶秋薇说,“不必细想,先跟我梳理一下陈曦的成长过程吧:儿时母亲离去,诱发神经官能症,引发焦虑、紧张、不自信等负面情绪,同时,偶尔因突发性血压升高昏厥。母爱的缺失,父亲的忙碌,使她逐渐学会了压抑情感——包括正面的与负面的。到了大学,压抑、沉稳的性格形成,焦虑、紧张等情绪被深埋心底,遗传性高血压病症也突然消失,再无病发。张老师——”叶秋薇看着我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我把她梳理的语言记录下来,沉思片刻,感觉视野一片开阔:“我明白了:她成长过程中的昏厥,和不时喷发的负面情绪有关!而到了大学,在陌生环境的暗示下,她彻底隐藏了真实的自己,将负面情绪完全掩盖,而这,正是病症彻底消失的原因!”
                        说完这些,我头皮和后背都是一阵发麻。我第一次发现,人的心理,居然会对生理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我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认识,第一次产生了明显的动摇。
                        叶秋薇端起杯子湿润嘴唇,扭头看了一眼窗外,又回过头,缓缓说道:“说说更深层的原因吧:遇到激动或紧张的情境时,大脑会通过神经系统向嗜铬细胞发出信号,命令其释放儿茶酚胺类激素,使人体产生兴奋或紧张的感受。而陈曦对负面情绪的深埋,使得大脑几乎不会发出这样的信号,长此以往,连肿瘤化的嗜铬细胞都受到影响,停止了儿茶酚胺的过度分泌。但,就如同她深藏的负面情绪一样,这些肿瘤细胞从未彻底消失,而是在悄悄积攒力量,等待一次突然的爆发。我所要做的,就是引爆陈曦的负面情绪,从而引爆她体内的细胞炸药,让她从内部杀死自己。”
                        我放下笔,双手捂脸,心中像压了块石头。
                        “接下来呢?”许久,我叹了口气问,“导火索和炸药都找到了,怎么引爆?”
                        “是啊,怎么引爆?”她反问了一句,随后平静地说,“杀陈曦这样内敛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析至此,还差最后一步,就是找到点燃导火索的方法。”
                        我看着她。
                        


                      来自Android客户端97楼2016-10-09 00:49
                      回复
                        张老师。”她问我,“负面情绪的根源是什么。”
                          这个问题难不倒我。
                          “恐惧。”我肯定地说,“一切负面情绪的根源,都是恐惧。”
                          “嗯。”她点点头,坐直了身子,“那么接下来,就听我说说最后一步,陈曦的恐惧——她内心深处、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恐惧。”
                          炎热的7月里,我身上浸满冷汗。


                        来自Android客户端98楼2016-10-09 00:50
                        回复
                          #(不高兴催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99楼2016-10-09 14:1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楼2016-10-21 08:49
                            收起回复
                              多谢lz分享,很好的小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2楼2016-10-23 11: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