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鹏吧 关注:284贴子:29,970
  • 10回复贴,共1

【爱与感谢】《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沉默的果实是祈祷,
    祈祷的果实是信仰,
    信仰的果实是仁爱,
    仁爱的果实是服务,
    服务的果实是和平。

    一位崇拜德兰姆姆的印度商人,为她写了上面的这五句话,并印在一些黄色的小卡片上,德兰姆姆把这些小卡片当作她的事业卡,免费赠送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这五句话清楚地阐明了她工作的方向,以及她所行走的道路。


1楼2008-09-15 14:58回复
    但是修女们都认为,她真正的才华和能力,还是在于她对人的友善和关心。也就是说,她带领一个团队,靠的不是管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制度,而是她的友爱。后来,我们敬爱的德兰姆姆在谈到一些社会问题时,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她说:“现代人迷失在制度里了。”的确如此,我们对制度的依赖,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对上帝的依赖,以及对人类之爱的依赖。


    2楼2008-09-15 16:08
    回复
      而在现实生活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有一道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高墙,我们在这道高墙内吃喝玩乐,心安理得,假装这个世界没有悲惨,或者,假装看不见这个世界的悲惨。针对这种冷漠——这道人心里的高墙,李家同先生写道:“让高墙倒下吧,只要高墙倒下,我们就可以有一颗宽广的心。有了宽广的心,我们会看见世上不幸的人,也会听到他们哀求“我渴”。看见了人类的不幸,我们会有炽热的爱。有了炽热的爱,我们会开始替不幸的人服务。”(39页)


      3楼2008-09-15 16:16
      回复
        补充:1楼在第1页,2楼在第38页


        4楼2008-09-15 16:17
        回复
          刚刚在洗头的时候,忽然在脑海里迸发出这样的思想火花,特此记录:“当你的爱并没有导致别人对你的爱,那是因为你的爱还不够纯粹、不够深刻。


          5楼2008-09-15 16:29
          回复
            她是凭借什么达成的呢?祈祷。
            姆姆说,是祈祷使她打到了这种“人间与天堂的适当平衡。”在圣洁之路上前行时,她所依靠的,是“上帝和我自己——上帝的恩宠和我的意志。”
            这种借由祈祷所达到的平衡,使德兰姆姆成了这样一个人:既有敏锐善感的心思,又有慷慨热切的行动;既容易受伤,又保持坚强;既极度入世,又沉静内思;既细腻入微地照看着这一个,又宽阔持久地顾全整体;既有坚强的个人意志,又完全彻底地顺从上帝。
            这对现代信仰者——无论是哪种宗教的信仰者,都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德兰姆姆在生前就被许多人称为“活圣人”,大概就跟她的这种“平衡”有关。因为这是一个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受到赞美的品质,也是现代人越来越需要的一个品质。(44页)


            6楼2008-09-15 16:44
            回复
              饥饿并不单指食物,而是指对爱的渴求;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这个启示,日后成为德兰姆姆以及整个仁爱传教修女会力量的源泉。一切为不幸者做的,就是为耶稣做的。若不是为耶稣而做,则毫无价值而言。(50页)


              7楼2008-09-16 08:35
              回复
                小孩子就是这样的单纯。所以耶稣几次说:“你们若不变成如同小孩一样,你们决不能进入天国。”“谁若自谦自卑如这一个小孩,这人就是天国里最大的。”(74页)

                ——这让我想到了在老子《道德经》中几次提到关于“婴儿”的描述,如“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第20章)、“知其雄,守其慈,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第28章)、“含德之后,比于赤子。”(第55章)等,这是在说一个人的境界到了相当的高度之后,将与婴儿或孩子一样没有智巧,清净善良,明心见性,自然而然,这些都是成人往往不具备的。无论是老子,还是耶稣,都主张人要像孩子一样,这说明智慧层面的东西,真理性的认识,在东西方之间还是能够殊途同归的。


                8楼2008-09-16 08:55
                回复
                  后来,有个富有而善良的商人看到她们如此辛苦,又如此清贫,就给她们送来一台崭新的洗衣机。姆姆为此专门召开会议,让年轻的修女们自己决定,是接受,还是婉言谢绝?结果修女们一致认为:宁愿自己动手洗衣服,也要像耶稣那样,一辈子恪守贫穷。
                  而这种贫穷,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还意味着一种心灵的贫穷,既倒空自我,打碎自我,在一切的事情上,清除名利心、虚荣心,等等。(115页)


                  9楼2008-09-16 10:43
                  回复
                    • 124.115.173.*
                    王老师发的文章都很好,一直关注着 支持!!


                    10楼2008-10-21 17:23
                    回复
                      谢谢你,我会继续努力


                      11楼2008-10-21 18:53
                      回复